
瑞士媒体:欧洲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不能相信中国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欧建交50周年中国主导召集峰会,口头上强调“互利合作”,但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低谷;习近平在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的“未露面”引发健康问题猜测,有传言他或许中风;台湾总统赖清德遭遇挫折,弹劾24名立委的尝试失败。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欧洲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不能相信中国
7月23日瑞士跨地区的重要德语日报《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 对中欧峰会进行了报道,文中说: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主导召集峰会。中国国家主席却习近平拒绝赴欧,而是邀请欧洲领导人访华,显示出其主导姿态。尽管中国口头上强调“互利合作”,但现实中,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低谷,且可能进一步恶化。
中国外交政策日益强调“新秩序”与“全球南方”,但这都是些空洞概念,实则服务于中国的地缘政治野心。欧盟在中国眼中并非战略伙伴,而是美中博弈的棋子。中国外长王毅曾在布鲁塞尔明确表示,对结束乌克兰战争并无兴趣,因为这场战争牵制了美国的注意力,有利于中国。
在与欧洲的交往中,中国显然没有把欧盟当作一个地缘政治参与者。
《每日导报》
中国采取“分而治之”的经济手段影响欧盟内部团结。而中国在感到自己强大时,其外交行为也更具攻击性。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危机,仍需依赖欧洲市场,但中国对欧盟的信任却极为有限。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频繁滥用信任,欧盟却迟迟未能形成统一应对策略。
瑞士电视台SRF外部链接在针对中欧峰会的报道中指出,尽管中欧关系紧张,但双方仍高度依赖彼此。欧盟在峰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发出警告,尤其是针对电动车和稀土供应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强调,贸易必须公平,不能由国家补贴扭曲市场。尽管峰会原计划持续两天,最终却缩短为数小时,且未达成实质成果,反而显示出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严重分歧。(Tages-Anzeiger外部链接/德)

习近平近期没露面,传言或中风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于7月25日报道:自2023年习近平连任第三个任期以来,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权力稳固,但一系列政治与经济迹象表明,他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变弱。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权力结构极为不透明,外界只能通过象征性迹象、媒体措辞和人事安排来揣测高层动态。
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公开羞辱前任胡锦涛,标志着他对党内改革派的彻底清洗。然而,过去几周,胡锦涛及其政治盟友如胡春华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党媒也罕见地重提“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胡锦涛时代的治国理念,被视为对习近平个人集权路线的间接批评。
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军队内部也进行“清洗”,撤换了多位亲信将领。分析认为,这既可能是为了清除潜在接班人崛起;也可能反映他对党内忠诚度的焦虑。此外,习近平在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的“未露面”引发健康问题猜测,有传言他或许中风,尽管官方报道他在此期间与多国领导人通话,但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疑虑。
“法国历史政治哲学家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曾说过:任何无所不能的权威都是危险的,上帝的权威除外。”
新苏黎世报《NZZ》
更能引发想象的是,2025年5月24日落成的“共产主义革命纪念馆”并未以其父亲习仲勋命名,显示其家族威信也在被淡化。经济层面,中国正面对房地产危机、青年失业率高企与外资撤离等多重挑战。习近平的强硬政策还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威信。
尽管如此,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习近平即将下台。他目前在对美贸易博弈中取得一定成果,也仍掌握军队与宣传系统。但在一个注重稳定的体制中,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变化。习近平的权力虽未动摇,但他的地位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NZZ外部链接/德)

赖清德总统遭遇挫折: 台湾弹劾24名立委的尝试失败
瑞士德语新闻报《一瞥报》(Blick)7月26日以《赖清德总统遭遇挫折: 台湾弹劾24名立委的尝试失败》为题,对台湾针对24位国民党立委罢免案的投票结果进行了报道。
国民党是台湾立法院的多数党,该党被民进党指责亲中,对台湾安全构成威胁。但是台湾选民否决了对24名国民党立委的弹劾。“这对总统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一结果对民进党掌控立法院的希望更是雪上加霜。”文章写到。赖清德总统呼吁“接受这些结果”并“团结一致向前迈进”。
“极端党派化的时代不会很快结束……中国应该对选举结果感到高兴。”
宋文棣,政治分析家
文章介绍到,8月23日,台湾还将就另外7名国民党立委的罢免进行公投。“民进党需要至少罢免12名国民党立委才能获得临时立法院控制权。” 瑞士网上资讯平台bluewin.ch外部链接在相关文章中引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学家Dafydd Fell的观点指出,即使一些国民党立委被罢免,民进党仍然难以掌控立法院,因为其他国民党政客可能在接下来的补选中重获席位。
“台湾人厌倦了自我毁灭的政治内斗和清洗。”
James Yifan Chen,淡江大学政治分析家
国民党谴责这些罢免公投是总统所属政党为夺取立法院控制权而采取的行动。国立台北大学政治学家刘嘉薇认为,此次选举已成为民进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对决”。而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则强调,罢免公投结果“不应被狭义理解为政党之间的胜负之争”。
Bluewin.ch的文章还提到,台湾负责处理大陆事务的最高政治机构表示,有“确凿证据”表明北京试图“干涉”此次选举进程。(Blick.ch外部链接/法)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在瑞士小心使用“18”或“88”:或将引来“纳粹”之嫌

相关内容
瑞士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题

相关内容
瑞士储蓄账户利息微乎其微

相关内容
瑞士民众:中毒急救热线不能停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8月7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