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真相还是流言:瑞士巧克力行业存在童工问题吗?

有读者询问,瑞士巧克力的生产过程中是否真的涉及童工。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试图深入探究这个复杂的问题。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瑞士巧克力企业有义务确保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童工。根据瑞士《冲突地区金属矿物与童工尽职调查和透明度条例》,企业必须审查其供应链中的童工风险,并向政府报告。若企业未能履行义务或提供虚假信息,最高可被处以1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90万元)罚款。

相关内容

此外,瑞士巧克力工业所使用的可可中,近60%产自科特迪瓦和加纳,而这两个国家均禁止15岁以下儿童从事危险工作。然而,这类法规在偏远地区很难执行。

因此,许多巧克力公司选择向获得“公平贸易”(Fair Trade)或“雨林联盟”(Rainforest Alliance)等认证的农场与合作社采购原料,这些认证均禁止使用童工。第三方专家会定期造访,审查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若发现问题,农场认证会被暂时取消,直到整改完毕;若问题反复出现,认证则可能被永久撤销。

尽管有这些监管和保障措施,据估计仍有156万名5-17岁的未成年人在加纳和科特迪瓦的可可农场工作,其中大约80%在自家农场劳作。即便瑞士巧克力企业能将所用可可追溯至具体农场,也无法百分百保证产品完全不含童工成分。

外部内容

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建立监控与补救机制,识别童工案例并寻求解决方案,以防问题再次发生。童工现象的根源是贫困,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唯有长期保障可可种植者能获得足以维生的收入。

联合国界定的“童工”是指那些有害于儿童身心健康、妨碍其接受教育或迫使其承受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的劳动。童工包括从事奴役、卖淫、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或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儿童。并非所有由儿童从事的工作都属于“童工”:如果不影响健康与教育,例如在家帮忙或假期打工,这类工作通常是积极的。

全球约有1.6亿名童工,几乎相当于每10名儿童中就有1人。过去20年虽然取得进展,但近年来冲突、贫困和新冠疫情使童工人数回升。非洲是童工最严重的地区,约有7200万童工;其次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共计6200万。九成童工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但在高收入国家也仍有约200万童工。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第138号与第182号公约分别规定了最低就业年龄与禁止最恶劣形式童工的条款。其核心原则是:就业年龄不得低于完成义务教育的年龄,且儿童不得从事损害其健康、成长与尊严的劳动。

2015年联合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SDG)8.7,承诺到2025年终止一切形式的童工。每年6月12日被定为“世界无童工日”,提醒人们关注童工困境,并推动全球合作消除这一现象。

来源:联合国“世界无童工日”网站外部链接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Anand Chandrasekhar

如果有,您认为哪些工作可以雇用童工?

我们期待了解您对这一敏感话题的观点。

8
33 留言
查看讨论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