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的数十亿美元能否揭示生命更长久、更健康的秘密?

从古代帝王炼丹求仙,到今天科技富豪投钱押注,“长生不老”一直是有钱有权者的终极追求。然而,在现代生物技术界,长寿领域一直是生物技术研究中资金最为短缺的方向之一。由于药物审批过程复杂、失败风险高,许多制药巨头和学术资助机构对此望而却步。而现在,沙特阿拉伯,这个曾因石油而富裕的王国,正为这一领域抛出救命稻草。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近十年来,分子生物学家约翰·奥维克斯(Johan Auwerx)一直在努力说服投资者支持他的理论:一种名为“乌洛托品A”(Urolithin A)的天然化合物可能是健康老化的关键。这种化合物由我们肠道中的细菌通过石榴、核桃等食物转化而来。
2016年,《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了由奥维克斯主导的一项研究。作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能量代谢领域的教授,他发现乌洛托品A能够刺激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这一过程能清除细胞内老化或受损的线粒体,从而有助于维持年龄增长过程中的肌肉功能。实验显示,在每天注射乌洛托品A的情况下,六周之后,老鼠在跑步机上的奔跑速度更快、距离更远。接受该治疗的线虫则寿命延长了45%。
尽管奥维克斯获得了一些科研资助和小额融资,用于开展小规模人体试验,但他始终难以获得用于大型临床试验所需的数百万美元。而正是这些试验,才能为乌洛托品A带来足够的科学认可,使其有望成为医疗中的常规药物。
数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长寿的秘密。近十年中,随着老龄科学的重大突破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相信,我们正站在重大突破的门槛上。这一信念推动了新的“长寿运动”在全球兴起,在沙特、美国和瑞士等地,各类诊所和企业应运而生,提供先进检测、创新疗法,以及令人充满期待的承诺。
瑞士在追求青春常驻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几个世纪前,全球各地的人就慕名前来体验其温泉疗愈的力量。如今,瑞士的健康诊所、科学家、投资人和制药企业共同推动了长寿领域的发展。然而,这一波长寿热潮是否只是噱头与营销包装下的幻象?我们是否真的能延长寿命?又为何如此渴望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个系列报道的一部分,聚焦长寿趋势的崛起及瑞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完整系列的文章与视频将陆续推出。
“衰老研究领域的问题在于,没人愿意投入大笔资金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尤其是针对天然产品,”奥维克斯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的采访时表示。“这就造成了大量‘似是而非的科学’现象,反过来又损害了该领域的声誉,使得争取经费变得更加困难。”
但如今,他和全球众多长寿领域研究者的科研前景,正因一个意想不到的资金来源而出现转机:沙特阿拉伯。2018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宣布将创建全球首个致力于开发延长健康寿命疗法的基金会。三年后,“Hevolution基金会”诞生,其年度预算高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7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老龄科学(geroscience)资助机构。老龄科学是研究衰老生物机制的学科。
>> 了解更多有关巴塞尔科学家“长寿突破”的科研信息:

相关内容
“长寿药”雷帕霉素背后的瑞士科学家
截至2025年初,这家总部位于利雅得(Riyadh)的基金会已经向全球250位科学家发放了共计4亿美元的资助、合作资金和投资,其执行团队和科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位世界顶尖的老龄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企业家。
其中,瑞士的研究人员和公司也是受益方之一。该基金会对四家初创公司的首轮投资中,就包括总部位于洛桑的Vandria公司。该公司正基于奥维克斯关于线粒体自噬的研究,开发与年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Vandria获得了来自Hevolution、Dolby Family Ventures和ND Capital的投资,在A轮融资中筹得3’070万美元。
奥维克斯参与的另一家公司Timeline,主营乌洛托品A补充剂产品,目前是“XPRIZE健康寿命奖”40家半决赛入围企业之一。该奖项是一项为期七年的全球竞赛,旨在开发新型疗法,改善50至80岁人群的肌肉、认知和免疫功能,使其至少恢复到相当于年轻10岁的水平。Hevolution基金会是该项目的最大单一资助方,出资4’000万美元,占总奖金1.01亿美元的近四成。
“衰老是人类生物学领域的气候变化危机,”Hevolution基金会首席投资官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e)表示。他是一位在美国接受医疗教育的医生兼企业家。“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却未必更健康。事实上,随着寿命延长,我们带病生存、遭受慢性疾病困扰的年限也在加快增长、持续拉长。”
由于缺乏将衰老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商业化的资金支持,格林指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想要创造真正影响力的人,都可以在长寿科学领域实现这一目标。”
弥补资金缺口
沙特阿拉伯在长寿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参与者,这是该国推动经济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2016年,作为全球第二大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启动了“2030愿景”计划,旨在将该国打造成医疗保健、可再生能源、科技乃至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在这一愿景下,尽管沙特在制药行业没有相关经验,但仍立下目标:到2030年成为中东地区领先的生物技术中心,并在2040年跻身全球前列。虽然在诸如癌症研究等领域,美国和欧洲已遥遥领先,沙特面临不小挑战,但对于资金极度短缺的长寿研究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共衰老研究资助机构,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的预算已从2016年的16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44亿美元,几乎翻了两番。然而,其中26亿美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科学研究,基础衰老生物学仅获得4亿美元。这些数字与该研究所的资助机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总额高达470亿美元的年度预算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了解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如何投资老龄化研究:

相关内容
诺华盯上老年人生意,老年病成药企争夺新高地
尽管瑞士政府曾支持多个衰老研究项目,但该领域尚未被纳入“国家研究能力中心”(NCCR)的项目支持。该项目是联邦层面用以加强国家重点战略研究的主要资助机制。
长寿领域也开始吸引私人投资。根据行业投资平台Longevity Technology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2024年,致力于延长健康寿命或基于衰老生物机制开发药物的公司共获得了84.9亿美元融资,相较于2023年331笔交易共筹得的38.2亿美元,翻了一倍还多。然而,与生物技术领域整体约90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相比,这仍然只是九牛一毛。
长寿研究的困境
资金投入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衰老本身的复杂性。多家企业和由亿万富翁支持的初创公司曾试图开发抗衰老药物和治疗方法,但都未能取得理想成果。
“想法越激进,越难吸引投资者加入。”瑞士企业家马克·P·贝尔内格(Marc P. Bernegger)表示。他是长寿产品投资公司Maximon的联合创始人,该公司每年在瑞士山间度假胜地格施塔德(Gstaad)举办一次长寿投资者大会。
另一个原因是在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美国,尚不存在针对抗衰老药物的监管审批路径,因为“衰老”并不被界定为一种可治疗的疾病。这意味着此类产品无法通过医保或公共医疗体系报销,从而难以实现数十亿美元级的销售规模,也难以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
“监管框架非常明确:要在这个领域证明任何疗效,必须有具体的疾病指征,并配套完整的临床试验设计。”长寿风险投资基金LongeVC的创始合伙人谢尔盖·雅基莫夫(Sergey Jakimov)表示。“很多人曾投资于诸如‘治愈衰老’这类光鲜的理念。这个构想很好,但不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逻辑。”
>> 了解瑞士长寿诊所的兴起:

相关内容
传说中的瑞士长寿疗养院,到底在卖什么?
这也促使许多从事长寿研究的科学家将重心转向寻找治疗特定年龄相关疾病的新化合物,因为这些领域的盈利前景更为明确。
欢迎这位“新玩家”?
尽管沙特资金在多个领域受到欢迎,但也并非没有反对声音。人权观察等组织就对该国存在侵犯人权、打压新闻自由以及限制言论自由的问题表达了担忧。
多位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采访的人士表示,他们认同上述关切,并在与Hevolution基金会合作前已将这些问题纳入考量。
“我们确实讨论过资金来源问题,但其实很多(风险投资)基金,我们也并不清楚其有限合伙人是谁、资金来自何处。”Vandria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杜吉(Klaus Dugi)表示,“我们希望将获得的资金用于解决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虽然Hevolution基金会最初采取了高调运作方式,但过去几个月来基本保持沉默。其官方网站上最新的一次资助申请通知,发布于2024年10月。
就在本文发布前,知情人士向瑞士资讯swissinfo透露,Hevolution基金会正经历内部调整,这可能会影响资金的拨付。该基金会发言人在邮件回复中表示,当前正处于“内部预算编制流程中”,并承认“这一时机的确可能对依赖我们支持的人士带来一些困难”。他补充说:“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

相关内容
瑞士如何成为“长寿圣地”
发言人称,这是基金会“年度内部治理与行政流程”的一部分。不过,部分知情人士认为,资助审批与拨款延迟,可能与美国生物医学研究资金体系的动荡有关。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大幅削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预算,影响了数千个研究项目,其中包括许多老龄研究。
Hevolution基金会曾向多家同时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美国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包括巴克老龄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Aging)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如果该基金会在作出如此多承诺后选择撤资,将可能对长寿研究领域造成严重打击。
“衰老领域的项目往往一开始声势浩大,最后却无疾而终,”奥维克斯表示,“我真心希望这一次不会重蹈覆辙。”
(编辑:Nerys Avery/vm/ts,编译自英语:樊桦/gj)
相关内容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