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幕后故事:瑞士对政治犯的援助有多大影响力?

在瑞士派驻全球的外交代表机构中,四分之一设在威权国家。
在瑞士派驻全球的外交代表机构中,四分之一设在威权国家。 Kai Reusser / SWI swissinfo.ch

尽管保持着中立,瑞士仍积极地在非民主国家倡导人权,包括对政治犯施以援手。然而,随着全球威权领导人日益自信,瑞士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如何真正发挥影响力,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2020年9月19日,拥有瑞士与白俄罗斯双重国籍的娜塔莉娅·赫尔舍(Natallia Hersche)在明斯克度假时,参加了一场未获政府批准的抗议活动并伤及一名警察,她也因此被捕。

她被指控在拉扯该警察头套时对他造成伤害,最终被判处两年半监禁。在服刑17个月后,她于2022年2月18日获释。

2022年2月18日,在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副国务秘书约翰内斯·马蒂亚西(Johannes Matyassy,中)与瑞士驻白俄罗斯前大使克劳德·阿尔特马特(Claude Altermatt,右)的陪同下,在白俄罗斯服刑17个月的赫尔舍抵达苏黎世机场。
2022年2月18日,在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副国务秘书约翰内斯·马蒂亚西(Johannes Matyassy,中)与瑞士驻白俄罗斯前大使克劳德·阿尔特马特(Claude Altermatt,右)的陪同下,在白俄罗斯服刑17个月的赫尔舍抵达苏黎世机场。 Afp Or Licensors

赫尔舍否认了所有指控。白俄罗斯人权组织认定她是政治犯。在她被关押期间,瑞士外交部始终与赫尔舍及其家人保持着紧密联系,争取她的获释。

“瑞士向赫尔舍提供了领事援助,尽管双重国籍者通常无此保障。瑞士驻明斯克使馆的代表多次前往监狱探视她,”外交部表示。

通常瑞士仅向非双重国籍公民提供领事援助。2022年2月,时任轮值联邦主席的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赫尔舍获释的消息:“我很高兴瑞士的外交努力终于奏效。”

外部内容

援助政治犯

无论政治犯是否瑞士公民,争取他们的释放是瑞士常规领事服务的一部分,也是其在海外推广民主政治使命的一环。

瑞士在援助政治犯方面积极主动,尤其是在俄罗斯、中国等威权国家。这种援助包括发表官方政治声明、探监、会见异见人士等形式。

在赫尔舍一案中,瑞士领事安排她从监狱直接被送往机场,登机返回瑞士。

托马斯·博勒,前瑞士驻德国大使。
托马斯·博勒(Thomas Borer),前瑞士驻德国大使 Courtesy of

“瑞士不会通过军事手段参与冲突,但始终以政治和经济方式反对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现从事公共事务咨询的前瑞士驻德国大使托马斯·博勒(Thomas Borer)介绍说。

瑞士还与中国、伊朗等国定期举行双边人权对话,直面侵犯人权问题。

这种机制得益于瑞士在日内瓦的多边关系中心,这里聚集了众多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比如,在2022年伊朗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期间,瑞士依然与伊朗保持着人权对话。与此同时,瑞士还在支持那些援助伊朗在押女性的非政府组织,这些女囚中包括因反对强制戴头巾法而被捕的女性。

总部设于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ICRC),也经常斡旋于冲突各方之间,促成战俘、在押人员与人质的释放或交换。

瑞士还在日内瓦启动了一个独立机制,专门调查叙利亚失踪人口的命运,其中许多人都是前阿萨德政权关押的政治犯。瑞士还定期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提供志愿捐助,用于调查人权侵犯行为。

虽然多数西方民主国家也公开声援政治犯,但瑞士因其庞大的外交使团网络而表现格外突出。中立地位也让瑞士成为对立各方信任的合作伙伴。

瑞士在全球共有141个外交代表机构,其中34个设于威权国家。瑞士作为一个小国,这样的规模堪称庞大-按绝对数量来算在全球排名第19位。

作为经常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的东道主国,瑞士还为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举行闭门会晤提供便利。去年就有这样的事例:在苏丹内战爆发16个月后,瑞士外交官与美国共同在日内瓦附近围绕苏丹问题组织了数次谈判。在这一进程中,多名外交官为反对派与遭迫害的民间团体提供了一个和冲突各方展开非正式对话的秘密交流平台。

瑞士也可担任“委托保护国”,即瑞士可以代表无外交代表机构的某国在国外发声。

这种身份为瑞士开辟了与多国政府独特的沟通渠道,也使其有能力间接表达对人权侵犯行为的关注,包括反对派人士被捕等问题。

成效受质疑

随着中俄等威权国家在国际机构中影响力的上升,非政府组织开始质疑瑞士外交及其影响力的成效。他们认为,瑞士这样的国家在声援人权方面应更加公开与直言不讳。

外部内容

目前全球约有70多个国家关押着数万名政治犯-这无疑在提醒人们,威权镇压并非历史遗迹,而是正在扩散的全球现实。一些有关政治犯的关押与释放的讨论如今在幕后进行,这是应独裁领导人要求、避免舆论聚焦的结果。由于保持中立,瑞士通常不能公开选边站队,因而在某些议题上显得比其他西方民主国家更为低调。

2024年2月,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在狱中身亡,瑞士政府克制地表达“关切”,而未正式谴责(见下方瑞士外交部用法语发布的推文)。

外部内容

这种慎重的表态引发国内批评,但部分专家认为,这是为保留瑞士在俄乌冲突中作为潜在调解方的角色。

“瑞士极少主动挑衅。归根结底,促使侵犯人权的政权改变行为方式的唯一途径,是国际社会长年累月在政治、媒体、尤其是经济上的持续施压,”博勒表示。

相关内容

跬步亦有价值

尽管闭门外交或与异见者会面往往成效有限,但这类行动也非徒劳无功。

“公开的姿态传递强烈的舆论信号,能提升全球关注度。而瑞士相对低调的做法……常可保留持续接触与逐渐推进的可能性,”博勒补充道。

一名瑞士外交部发言人告诉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瑞士仍在持续推进人权事务,并始终倡导言论自由与侵犯行为的追责机制。“瑞士及瑞士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已呼吁无条件释放所有被任意拘押人员,”这名发言人在谈到对白俄罗斯外交事宜时透露。

虽然瑞士目前未与白俄罗斯进行人权对话,但外交部表示,瑞士定期在双边交流与多边论坛中提到白俄罗斯的人权状况。在赫尔舍案中,瑞士领事的持续施压促成了她的减刑。赫尔舍回忆说,瑞士政府当时是她“精神上的支柱”。

“时任大使阿尔特马特从我被拘押之初就定期来探视-调查阶段每两周一次,判刑之后每月一次。他是我了解外界的主要信息来源,”她说。

外部内容

根据独立捍卫人权媒体组织OVD-Info和俄罗斯人权团体“纪念”(Memorial)提供的数据库,俄罗斯的政治犯人数不少于1600人。

瑞士与这些组织中的一部分保持联系,尽管此举令其与莫斯科关系紧张。这类联系包括非正式的外交会面,如邀请他们共进午餐或在国际会议中会面。其中一位人权活跃人士是俄罗斯反对派政治人物、克里姆林宫批评者弗拉基米尔·卡拉-穆尔扎(Vladimir Kara-Murza),在2022年4月被捕前,他曾与瑞士大使共进午餐。

2022年10月10日,卡拉-穆尔扎在莫斯科巴斯曼尼法院的被告席上。
2022年10月10日,卡拉-穆尔扎在莫斯科巴斯曼尼法院的被告席上。 Afp Or Licensors

“那次午餐上我们谈到,之前我与瑞士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大使女士当场邀请我访问伯尔尼,与瑞士联邦外交事务部领导层会面,讨论欧洲议题、人权事务以及双边关系等,”卡拉-穆尔扎回忆道。

他已于去年8月获释。今年2月,他出席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与民主峰会,呼吁在未来的俄乌和平协议中,应纳入释放全部战俘与被绑架乌克兰儿童的内容。

2021年12月10日,在挪威奥斯陆市政厅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获奖者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与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自拍合影。
2021年12月10日,在挪威奥斯陆市政厅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获奖者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与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自拍合影。 Copyright 2021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当被问及瑞士在为政治犯及推进人权方面做得是否足够时,曾任俄罗斯《新报》(Novaya Gazeta)总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米特里·穆拉托夫表示,瑞士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日内瓦这个人权事务的中心。“瑞士可以让常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及国际红十字会的各国代表机构更多地参与进来,进而促成政治犯的交换或特赦。”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外部链接对“政治犯”的定义是:“因行使其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人权而遭拘押或监禁的个人,这些权利包括和平集会、宗教自由、结社自由与言论自由;其中也包括倡导和平的社会或政治变革,以及批评政府政策或政府官员的自由。”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指出,“严格从法律角度定义‘政治犯’目前几乎不可能”,大多数所谓“工作性定义”都承认此一概念与权力结构紧密相关。

在不少国家,被关押者所面对的指控往往是“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国家安全”或“传播虚假信息”等刑事罪名,而非直接表明“因政治立场而遭拘押”。正因为如此,许多本该属于政治犯的案件常常被“合法化”处理。

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深思:谁有权决定“政治犯”?当法律成为政治工具的替代路径,社会应如何重建一个可供争议案件走向公开与正当裁判的制度空间?在信息不透明、司法缺乏独立的体系下,这类案件往往陷入“不知在押有谁”、“何罪为何判”的盲点里-这本身,或许就是一场更深层的制度性问题。

(编辑:Virginie Mangin/ac,编译自英文:小雷/xy)

相关内容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