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買房自住:不出租,也要繳“房東稅”

獨棟別墅:在瑞士,所有的房主都要為自住虛擬的房租收入而繳稅。
獨棟別墅:在瑞士,所有的房主都要為自住虛擬的房租收入而繳稅。 Keystone / Gaetan Bally

房東出租房產,並為所得的租金收入繳稅,這是天經地義。但在瑞士,就算你買了房子自己住,也要搞清「如果出租這套房產可以賺多少租金」?因為你必須為這虛擬的租金真金白銀地納稅。不公平?不好說。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議會曾多次審議廢除「假定租金」繳稅政策的議案,均無疾而終。9月28日,這項關乎民生的議題再次被付諸公投。

什麼是「推定租金」?

「假定租金」(Eigenmietwert/valeur locative,又譯作「假設租金」或「推定租金」)是一種假設的收入:即假定房產業主出租自己的房屋所能收取的租金。也就是說,你沒有出租自己的房產,但是稅務局假設你將它出租,並根據理論上計算出的租金收入向你徵稅。

各州對「假定租金」的計算方法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該值至少應為業主出租其房產時可變現金額的60%。

憑什麼這麼做?

根據「假定租金」徵稅政策的出發點是:從某種程度上實現公平對待所有納稅人-無論他們是房產業主還是租客。要知道,租屋者在報稅時不能從應稅收入中扣除房租支出。這樣一來,與無需支付租金的房屋業主相比,他們處於經濟劣勢。根據「假定租金」向自住房屋房主徵收所得稅,這一做法從某種程度上縮小了有房者和租屋者之間的稅收待遇差別。

「假定租金」政策一直讓瑞士有房一族愛恨交加:之所以“恨”,是因為房主要為並不存在的收入交稅;之所以“愛”,是因為作為補償,業主在計算應稅收入時,有權從中扣除與房貸利息及維修房產的支出(只涵蓋翻房產原建築的支出,不包含擴建費用)。

可以想見,在購買老房,並對其進行全面翻修的情況下,房主顯然可以嚐到「假定租金」政策的甜頭;但是對於購買新建房屋或無意翻新房產的房東來說,為”莫須有“的假設租金納稅,無異於“拿錢打水漂”。

議案從何而來?

2025年9月28日,瑞士選民將就「取消假定租金」提案進行投票。特別的一點是,該議題和另一項名為《第二住宅州級房產稅聯邦法令》(多語)外部連結外部链接的議案被「打包於一體」-後者賦予各州對第二住宅徵收房產稅的可能。若州級房產稅新策被採納,「假定租金」規定也將被取消;反之則不然。

「假定租金」政策至今已在瑞士實施了110年。瑞士議會經歷了積年累月的審議,幾次嘗試將其廢除,均未成功。可見,這項政策似乎“有些偏頗”,但又不失存在的道理。

最近,山區各州在聯邦議會中的議員代表表態反對取消「假定租金」,緣由是:按照現行的「假定租金」規定,山區州能對州內的第二居所(瑞士人為度假而購買的房產,非常住居所)徵收稅款,這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進賬。但如果取消該規定,各州將失去這筆收入。

為了讓山區各州贊成取消假定租金,聯邦議會希望它們能夠選擇另一種形式,以對第二居所徵稅。而這需要修改憲法,憲法的修訂必須經由全民公投表決。

格勞賓登州某村莊的第二居所度假屋:山區各州擔心廢除「推定稅金制度」會讓自己的稅收收入縮水。
格勞賓登州某村莊的第二居所度假屋:山區各州擔心廢除「推定稅金制度」會讓自己的稅收收入縮水。 Keystone / Gian Ehrenzeller

因此,「對第二住所和度假屋徵收新稅」和「取消假定租金」的兩個議案在全民公投中緊密「綁定」。如果選民和各州反對向第二居所徵收房產稅的方案,那麼議會將無法如願廢除「假定租金」。反之,如果選民和各州對房產稅新策表示贊成,就意味著「假定租金」政策也走到了終點。

有哪些被詬病之處?

對「推定租金」規定最不滿的要數房屋業主群體了。他們中的許多人不理解該政策的目的。政治人物已經多次試圖推翻這項財政架構。上次嘗試是在2012年的全民公投中,議案最終因53%的反對票而失敗。

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假定租金」給房主帶來了更大的負擔:應稅的虛擬租金收入不變,而原本可以從應稅收入中扣除的利息成本卻縮了水-也就是說,貸款買房所能享受的稅收優惠變小了,而「假定租金」這一納稅負擔卻依然如故。因此,聯邦政府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依據目前的利率環境估算,約80%的房主將從改革提案中受益。

說到這裡,有必要再次提及上文說到的一點:「假定租金」制度也為房主提供了激勵措施:除了債務利息支出之外,他們還可以從應稅收入中扣除裝修和維護費用,以達到減稅的目的。

不過,制度的反對者認為上述優惠是一種錯誤的激勵機制。因為它起到了鼓勵買房者大量申請房貸的趨勢-這也是瑞士有房家庭在國際比較中負債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假定租金
swissinfo.ch

如果「假定租金」保單的取消,針對房屋維護費用和債務利息的納稅優惠也將相應中止。這是議會各派系之間為法案通過而達成的妥協。

誰將獲益?

退休人員受「假定租金」政策的影響最為嚴重:「假定租金」收入連帶出的沉重的稅務壓力經常會令那些依靠微薄退休金生活的人陷入困境。

此外,許多人為了購屋承擔高額抵押貸款債務,一旦退休,其退休金收入將顯著低於在職收入。這時候,延續房貸就會成為大問題。銀行又嚴格的規定:只能在收入或退休金足夠承擔負債壓力的情況下才會續約。

續貸壓力加上「假定租金」稅收,在這兩座大山之下,自有住房對許多瑞士老年人來說不是歸宿,而是負擔。

根據聯邦的計算,退休人群將是「假定租金」政策取消的最大受益者。

在政界,支持此項改革的主要是保守派政黨,包括:人民黨(SVP/UDC)、中間黨(die Mitte/le Centre)和自由民主黨(FDP/PLR)。

反對者有哪些訴求?

現行制度的支持者則主要包括社會民主黨(SP/PS)、綠黨(Grüne/Les Vert-es)和租戶協會。租戶們擔心目前的平衡狀態將會終結;而社民黨則在強調稅收損失的威脅。

蘇黎世一棟新建公寓。與抵押貸款利息不同,租金支出不能免稅。
蘇黎世一棟新建公寓。與抵押貸款利息不同,租金支出不能免稅。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該黨稱,目前聯邦政府正在推動緊縮方案以實現全面財政削減,在這時候廢除「假定租金」政策,必將導致稅收收入下降,讓情況雪上加霜。

至於聯邦政府的稅收損失將有多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抵押貸款利率的水平。未來抵押貸款利率越高,取消「假定租金」對聯邦和各州的稅收影響就越小。

社會民主黨在宣傳戰中稱,新策實際上減輕的是「富裕業主」的負擔,每年將使瑞士損失20億瑞郎的稅收-這一數字是在假設抵押貸款利率在1%至1.5%之間的前提下計算出來的。

而聯邦稅務局對制度變革的影響做出差異化的估計:在利率水準略低於3%的情況下,聯邦和各州的收入將受到損失;但是,如果利率水準在3%及以上時,國家則將從改革中獲益。在2022年和2023年,瑞士10年期抵押貸款固定利率均高於3%。

外部内容

各州也對改革持懷疑態度。雖然山區州可以透過對第二住宅/度假屋徵稅來彌補可能的稅收損失,但是這種辦法能否在各州得以政治層面的全面推行,尚值得懷疑。

銀行也站在反對改革的陣營。因為現行的房貸利息稅收優惠讓銀行獲益匪淺,可謂是銀行抵押貸款業務的「沃土」。

經濟界對取消「假定租金」的議案意見不一。一邊,現行製度鼓勵房主投資維修房產,有利於建築業保持活力;另一邊,房主協會則認為,「假定租金」撤銷後,房主將有更多的錢用來保持房產的良好狀態。

取消「假定租金」後會發生什麼事?

即使該議案文本從字面上只涉及第二居所房產稅議案,但投「贊成」票就意味著贊同在全國範圍內最終取消對「假定租金」收入的徵稅。如果議案通過,經過兩年左右的過渡期後,新制度將正式生效。

山區各州將如何實現補償方案仍有待觀察。對第二住宅徵收房產稅的工作將由各州自行進行,由州政府和議會具體制定細則。

由此一來,山區各州很有可能就徵收第二住宅稅進行發起公投。

還有什麼要知道的?

您可能已經發現了:此項議案不僅複雜,而且頗為「拐彎抹角」。簡單來說,如果您支持取消「假定租金」稅,您就投贊成票;如果您想維持現狀,就投反對票。

支持和反對陣營的組成

支持陣營
聯邦委員會、瑞士議會國民院、瑞士議會聯邦院
瑞士人民黨(SVP/UDC)、自由民主黨(FDP/PLR)、中間黨(Die Mitte/Le Centre)、福音人民黨(EVP/PEV)
手工業者協會、房主協會

反對陣營

社會民主黨(SP/PS)、綠黨(Grüne/Les Vert-es)
租戶協會、山區各州

(編輯Samuel Jaberg / Marc Leutenegger,編譯自德語郭倢/xy,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Rangée de maisons

相关内容

瑞士政治

瑞士人为什么不爱买房?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买房自住者要面对更重的税负。这种被称为“出租价格”的税务术语可谓独一无二的瑞士特色,而为撤销这一税收而做的数次努力却都以失败告终。如今这个卷宗又被提出,定会再度引发热议。

更多阅览 瑞士人为什么不爱买房?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