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西方人看毛泽东去世45周年

Historische Aufnahme von der Aufbahrung
Credit: Marka / Alamy Stock Photo

毛泽东的去世预示着一个地缘政治的转折点,瑞士也不希望被排除在外。但曾经的瑞士大使Heinz Langenbacher对中国人固有的那种”优越感“却有些不以为然。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他的遗体被隆重地安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数十万中国人前来瞻仰遗容,外国使团也纷纷前来向毛泽东致以最后的敬意。瑞士大使Heinz Langenbacher在9月14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和他一起前往人民大会堂的儿子的话。“他的面容看起来很年轻,几乎带着一种女性的柔美,”这是外交官儿子对这位死去的领导人的描述。

也让他想起“水晶棺材中的白雪公主”。

“浅棕色的肌肤,浓密的黑发,当然可能是染过的;平静和近乎神圣的神情令人肃然起敬” 这个年轻人在棺材前感觉自己“像受惊的鱼一样”为自己脑子里浮现的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而惭愧:“一尊卧佛,躺在那里,完全超越了时间和感知,没有膜拜、没有观众。”他还想起了“水晶棺材里的白雪公主。”

地缘政治的转折点

Langenbacher大使和他的儿子经历的这个时间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延续至今经济神话的开端。毛泽东的辞世,为违反社会常态的伟大群众运动、农业集体化、强制工业和令数百万人丧生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画上了句号,并铺平了经济改革开放的道路。

然而,毛泽东去世后,一切都还尚不明朗,就在Langenbacher大使1977年3月离开北京时,仍有许多事情悬而未决。即使在审判了“四人帮”之后,内部权力机构依然不稳定,当时的大使馆分析道:“造成10年动乱的那些阴谋诡计似乎尚未肃清。”

尽管如此,Langenbacher大使在告别时强调,“经过1976年的戏剧性变故之后”,中国的未来在他看来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光明、更清晰”。“这种乐观情绪也将对双边关系产生影响,并开辟出新的可能性,”在1978年底,邓小平的领导地位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巩固时,Langenbacher大使预言,与中国之间会有新的交涉空间。

下半旗

在当时被反共主义思潮所影响的瑞士,对于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领导人的逝世,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险些在升旗仪式上犯下错误。

1976年9月14日,瑞士外交部长、联邦委员Pierre Graber惊讶地发现,联邦大厦上的瑞士国旗没有像往日外国元首去世时那样降半旗。当时的礼宾司司长认为毛泽东逝世不必采用这一礼仪-因为他不是中国的正式主席,而只是共产党的负责人并主持了中央军事委员会。

相关内容
这是Crypto公司在瑞士生产的第一款机器,1952年投入市场,品质很好

相关内容

Crypto公司:源于冷战时期的一部谍战悬疑剧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加密公司Crypto生产了几十年的密码机,但却是“留了后门”的。借助它的力量,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情报局可以暗中监视半个地球。2020年2月,这部“谍战悬疑剧”被“剧透”,近几周更是出台了一份官方报告。

更多阅览 Crypto公司:源于冷战时期的一部谍战悬疑剧

Graber严厉地斥责了他的下属对“礼宾条例的教条理解”,这种失礼的做法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治丧礼仪背道而驰,并可能对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所以,请务必采取必要的措施,”Graber指示礼宾司司长:“9月18日正式举行葬礼的那天,一定要下半旗,并通知外交使团。”

瑞士-中国的亲密盟友?

早在1971年秋天,联邦委员Graber在对外交使团的一次讲话时-在亨利·基辛格访问北京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的背景下-就提到:“世界政治的重心正在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未来,中国将再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与其地理和人口相应”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瑞士对外贸易官员希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并对“拥有8亿潜在客户的中国未来市场充满渴望”。

瑞士对外贸易官员希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并对“拥有8亿潜在客户的中国未来市场充满渴望”。

1974年8月,Graber前往中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 “瑞士工业技术展览会”,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去中国的联邦委员。1974年12月,瑞士联邦和人民共和国就签署了贸易协定。

1975年4月,联邦委员Willi Ritschard陪同瑞士航空Swissair从苏黎世飞往北京的首航前往中国。“我们几乎享受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待遇,”Langenbacher的前任驻中国大使Albert Natural写道。新华社也对瑞士大加赞美,中国一般只会对欧洲唯一盟友-共产主义政权阿尔巴尼亚这样做。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与中国关系特殊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1月17日,瑞中建交整整70周年。70年前,瑞士作为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与中国建交,认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个友好的信号,为后来的几十年瑞中外交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瑞士就受益于中国的经济开放。

更多阅览 瑞士与中国关系特殊

而另一方面,Heinz Langenbacher在北京的短暂任职期间感觉到,中国对瑞士的中立、防御政策及瑞士在1950年就早于他国对新中国的承认和所谓“老朋友”般友谊的赞美,都是些现实、追求质量和完美的“表面功夫”。

因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瑞士仍然是走向深渊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部分。除了经济利益、吸取科技技能和对日内瓦国际中心的利用之外,瑞士“对于中国没有很大意义”。

按照这位外交官的说法,中国政治领导人对西方的了解少得可怕。中国人有着“毫不掩饰的、存在了几百年的优越感”,所以对外国一般都不屑一顾。

友好的款待也不能掩盖这样的事实:中国人至今也不比100年前或500年前更待见我们这些外国”圆眼睛、大鼻子的洋鬼子“。Langenbacher在职期间一直在努力去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不信任感,也一直经受着挫败感和是否辞去工作的矛盾心理的折磨。

随着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经济开放,瑞中交往的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出现了更多为争取相互理解而努力的人。例如,1980年,瑞士电梯制造商Schindler成为第一家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外国公司。

作者Thomas Bürgisser是瑞士外交文件研究机构的历史学家。这篇摘录的原文可在网上查阅。

(译自德文: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