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正在改变商品贸易格局

数量收割机在广袤田野里收割粮食
巴西大豆采收:贸易公司会成为中国未来的采购工具吗? Keystone / Andre Penner

近期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的食品和农业公司计划将其设在日内瓦的贸易部门与其部分国内业务进行整合,这则消息在长期以来由四个主要参与者主导的行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粮国际公司(CIL)就开始在贸易领域崭露头角。这家贸易公司由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控股,由于中国具有非常宏大的商品采购计划,这不禁令人思考该公司将如何从世界其他地方直接收购粮食。

商品贸易业有几家人称“行业ABCD”的巨头企业,分别是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邦吉公司(Bunge)、嘉吉公司(Cargill)和路易达孚公司(Louis Dreyfus),控制着全球多达90%的谷物贸易。这些公司很快就意识到中粮国际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中粮国际首次涉足该业务时,其母公司以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收购了荷兰谷物贸易商尼德拉(Nidera)和新加坡来宝集团(Noble)。据报道,在上述收购完成七年后,中粮集团正计划将其国内的部分贸易和加工业务与设在日内瓦的贸易部门合并。根据彭博社的报导,中粮集团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于上海上市,首次公开募资50亿美元,这次合并正是为其上市铺路。

全球野心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催生了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该国14亿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购买更多的汽车等消费品,他们的饮食结构也更多地向肉类和乳制品倾斜,导致中国对大豆、牛奶和谷物的需求不断上升。2019年,中国的牛肉消费增长了11%,同年的牛肉进口量增长了60%。

但是,由于中国只拥有全球10%的耕地,却有全球约20%的人口,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政府最关心的政治重点之一。全球价格波动以及中国传统大豆产区面临的气候压力都促使中国在粮食采购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中国国企中粮集团的业务版图
中国国企中粮集团的业务版图 swissinfo.ch

中国发起地缘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部分目的是为搭建运输网络,将货物运入和运出中国。

中粮国际的成立符合中国实现企业“走出去”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战略。中粮国际前首席执行官迟京涛表示,这家商品贸易企业旨在“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农业企业”。

中粮集团早期对尼德拉(Nidera)和来宝(Noble)的收购为实现该目标奠定了基础。通过收购这两家企业,中国公司能够从南美洲采购谷物,包括用作动物饲料的大豆和玉米,并送往亚洲的加工厂进行加工。这种市场准入意味着中国公司能够直接从农民那里采购粮食,从而颠覆传统的供应链。在传统的供应链中,贸易公司往往充当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

中粮国际表示,该公司在2018年交易了1.06亿吨商品,并计划到2022年将其直接从中国以外的农民那里购买的农作物数量增加到6000多万吨,而三年前的采购量只有4000万吨。

到2018年,这家成立不久的中国贸易公司已超过嘉吉、ADM和路易达孚,成为巴西大豆的主要出口商,并因此助长了农产品的增产动力。

增产招致了不少批评。大豆需求的增长导致巴西和巴拉圭的森林砍伐加剧(中粮国际也在巴拉圭采购大豆),这引发了人们对该贸易商产品可追溯性的质疑。

中粮国际与中粮集团旗下其他公司合并的消息不禁让人思考这家贸易公司未来将扮演的角色。由于与国有巨头中粮集团存在关联,中粮国际已获得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以进行海外收购。

“中粮国际内部曾有一场大辩论,焦点在于它是要与四大巨头竞争还是成为中国的采购工具。很难说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日内瓦大学大宗商品贸易系讲师伊沃·萨尔贾诺维奇(IvoSarjanovic)说,“我认为中粮的最新举措表明,它更倾向于成为中国的采购工具,而不是其他大公司的竞争对手。”

一些人担心,中粮内部的业务整合可能会使其主要竞争对手失去中国市场,因为中粮国际的母公司可以直接接触到中国的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

成长的烦恼

但是,要与竞争对手争夺头把交椅,中粮集团可能需要在积极的并购战略以外采取措施,才能完全匹敌四大粮商。数据显示,这家中国贸易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市后,中粮集团也许能缩小与路易达孚和新加坡奥兰公司(Olam)的差距,但与嘉吉、邦吉和ADM依然还有较大差距。

2019年,中粮国际公布的农产品交易量为1.14亿吨,营业收入为310亿美元。相比之下,嘉吉和路易达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0亿美元和360亿美元。

起初,中粮集团雄心勃勃,希望在2020年之前成为行业领头羊,但是该公司却未能实现这个目标。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中粮国际在融入这个行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过去的经验教训。在收购荷兰粮商尼德拉时,媒体报道称该公司的巴西业务需要计提1.5亿美元的损失。巴西检察官指控该企业存在类似奴役的工作条件。

随着中粮国际的发展,其瑞士总部的员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前嘉吉公司交易员萨里扬诺维奇(Sarjanovic)表示,中粮收购这两家贸易公司后,管理风格从西式转向中式。他说,公司的文化属性“确实带来了不少挑战”。 由于很多员工都来自尼德拉、来宝和ADM等公司,中粮国际需要将这些公司的管理风格与新公司的管理风格相结合,寻求“同质化”的管理方法。

中粮国际的一名前北美员工以匿名方式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证实了这些趋势,并谈到了新管理层接管日内瓦总部之后的文化冲突。

中粮国际在收购这两家贸易公司时表示:“当地管理层是从瑞士市场聘请的。”目前约有200名员工在其日内瓦总部工作。

关于合并及其委托银行为其提供咨询的报道,中粮国际并未回应置评请求。

规避公众压力

随着中粮集团整合其计划,一些人也将其“从田间到餐桌”的策略(其他大型贸易商也在实施)视为对日益增加的公众问责压力的反应。

当被问及这家中国公司的计划时,瑞士原材料贸易和海运协会(STSA)秘书长弗洛伦斯·舒尔奇(Florence Schurch)评论说,由于公众对贸易商的监督加强,企业将整条供应链纳入管控的趋势正在形成。

这导致瑞士最近举行全民公决,呼吁跨国公司对其供应链负责。然而,《企业负起责任》动议(Responsible Business Initiative)未能获得多数州的支持,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她表示:“贸易商自然希望将整条供应链纳入管控,因为民间社会团体期望他们对供应链负责。如果无法管控供应链,他们自然无法做到负起责任。”

面对高涨的批评声浪,中粮国际表示计划在2023年之前实现产品的完全可追溯。

ADM、邦吉、路易达孚亦未回应对于本文的置评请求。嘉吉表示,它不会就与其他公司的决定有关的问题发表评论。

(译自英语:瑞士资讯中文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