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乞讨在瑞士

日内瓦针对200名在城市中乞讨的吉卜赛人发放了10000张罚款单 Keystone

在瑞士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止乞讨令。主要针对对象是那些沿街乞讨的吉普赛人,瑞士一向有限制乞讨的传统,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也无法逃脱“歧视外国人”的嫌疑。

日内瓦法庭刚刚首次针对未缴纳罚款的吉普赛乞讨者进行了审判,2008年日内瓦发布了禁止乞讨令。自此该城市共向200名吉普赛人发放了10000张罚款单。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洛桑自由民主党派(FDP)收集了11500个签名,递交了一份名为“杜绝职业乞讨”的动议。洛桑人将针对这一动议进行全民投票。

 历史学家Jean-Pierre Tabin表示,自16世纪起,瑞士就经常发布禁止外国人乞讨的禁令。那时候瑞士各城市就采取了针对乞讨者,尤其是外国乞讨者的各种措施。城市在人口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上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贫困也出现了更多的治理途径和方针。

瑞士和外国乞讨者的区别

这位历史学家例举了一个那个时代的例子:“1551年瑞士出过这样的决议,各教区必须自行解决区内贫困户的问题,而那些外国贫困人员则应该被赶出去。”尽管19世纪末出现了社会改革,但这一决定或多或少地被延续。

政治空间的改变(向新欧盟国家打开边境,比如罗马尼亚),令这些传统措施再次复生,这些措施有其保守的一面,也有其正义的一面。

禁止乞讨动议的发起者表示:“现在社会上的这些乞讨者,与传统的乞讨者已经毫无共同之处,他们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而且更有甚者:有些乞讨者甚至假装残疾,骗取人们的怜悯,因此我们需要将这种行为加以禁止。”

动议委员会主席Mathieu Blanc对swissinfo.ch补充道:“洛桑城市中近年来一直有一些乞丐,近段时期,他们的行为变得非常有攻击性,有时还会辱骂路人,对许多人造成了骚扰,尤其是老年人。”

Jean-Pierre Tabin进行了如下的解释:“在中世纪就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对于基督教来说,贫困几乎被视为一种理想典型,那么怎么来区别‘好的’和‘坏的’乞讨者呢,那些贫穷的虔诚信徒及因为懒惰而贫穷的人应该区别对待。这里有各种不同的区分标准。一个令人接受的乞讨者,应该来自本地,有残疾、年老、羞涩。”

他说:“直到今天这一论调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还在对乞讨者进行“好、坏”的区分,把他们分成瑞士人和其他人,我们总是觉得外国人想通过乞讨发横财,或者装穷。”

骨子里的歧视

60年来瑞士乃至欧洲都在大声、明确地呼喊着保护人权的重要性。而人权专家认为,现在瑞士制定的这些针对吉普赛乞讨者的措施与保护人权的宗旨有所冲突。苏黎世大学法学家Daniel Möckli在一份调查中列举了这一禁令与联邦宪法矛盾的地方。 

这位法学家认为:只有带攻击性的乞讨行为应该被禁止,而且这种措施只能临时性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区域内实行,这一条例在人权协约的第8条和第18条中有所规定,瑞士也在这份协议上签了字。

而联邦法院在审理日内瓦乞讨者案件时,并未考虑到人权协约,而是根据瑞士的法律条例行事。

吉普赛人是来自印度次大陆一些种族的总称,14世纪他们组成移民团体,穿越亚洲,来到了北非、欧洲及美国和澳大利亚。

吉普赛人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生活在各大洲,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南部和中部,比如西班牙和法国。

吉普赛人使用一种多种口音组成的吉普赛语。

许多吉普赛人因他们的来源及社会状态而受到排挤,生活在社会的边沿。

(资料来源:Wikipedia)

(译自德文:杨旭东)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