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儿童也有他们的权利

Universität St.Gallen

儿童应该了解并积极要求自己的权利,圣加仑法律教授托马斯·盖瑟(Thomas Geiser)告诉swissinfo.ch。

盖瑟专攻劳动与家庭法,最近他在圣加仑(St Gallen)一年一度的“儿童大学”(Children’s University)上就儿童权利作了一系列讲座。

儿童大学是要让10至12岁的小学生感觉一下学术氛围。

今年的主题引来与会儿童的积极反应。他们想知道,父母有没有让他们做家庭作业、或是不许他们打电子游戏的权利。盖瑟回答说,家长有这权利,这是他们身为父母的责任。

但有些问题则更显严肃。如果父母离婚,孩子有哪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机构和立法部门都要参与进来。

swissinfo.ch:给儿童做讲座和面对较年长的学生有什么不一样?

托马斯·盖瑟:从启发方式来讲,这当然比教学生要难得多。这需要更多图片和简单的词汇。我的助手自己也有小孩儿,会后总是告诉我我讲得太复杂了(笑)。

swissinfo.ch:您讲座的主题是儿童权利,这在你的年轻听众中引起很大共鸣。瑞士有怎样一种情况?

托马斯·盖瑟:瑞士也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并定期作情况汇报。像多数欧洲国家一样,瑞士的儿童权利现况好过世界其它地区的国家。

但我还是认为仍有改善的余地,举例而言,在离婚过程中咨询儿童的意愿是个相对比较新的发展。

这方面的法律从2000年起才开始生效,可这之前就已有必要,因为瑞士在1991年就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据我所知,现在仍有法院在执行时遇到问题。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近几年这一领域从整体上已取得巨大改善。

swissinfo.ch:需要改善的其它领域有哪些?

托马斯·盖瑟:非法移民受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即他们在瑞士入学机会到底如何。基本上入学不成问题,可总还是有各种问题。例如儿童可以入学,但之后却因非法身份而不被允许做学徒工,这从道理上也讲不通。

当然,瑞士有没有足够社会权利的问题也值得讨论。大家几乎都知道,我们欠缺为双职工子女而设的日托设施。瑞士肯定有能够和应得到改善的方面。

swissinfo.ch:瑞士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托马斯·盖瑟:真正做得好的是保健系统,对有合法身份者而言,整个教育系统则非常好。而在童工方面基本没有问题。

与国际法接轨的法律禁止童工。15岁以下儿童不可以参加工作。但有个别例外,如13岁以上儿童可受雇作信差和轻省的工作。法律还允许任何年龄儿童受雇从事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及广告。

swissinfo.ch:在瑞士人们了解儿童的权利吗?

托马斯·盖瑟:近几年来有些天翻地覆的变化。儿童权利宣传肯定取得不少成绩。与以前相比,成人对这些权利的了解多了很多。例如学校不再有任何虐待儿童的情况。就在几年前还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以前老师可以施行体罚,如今则被完全禁止。

对儿童而言也有很大改变,这类讲座也的确帮助了儿童了解他们拥有的权利及他们应该要求这些权利-这常常让成人不好办。

swissinfo.ch:州与联邦政府都在处理儿童权利的问题,这会令程序复杂化。有人呼吁指定国家巡视官或制订国家行动计划。

托马斯·盖瑟:这方面必须谨慎行事。总是指定巡视官也不一定会令情况简单化。我认为就联合国公约进行汇报非常重要,它有一定效力,能促使人们对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进行省思。

swissinfo.ch:这么看来,瑞士儿童的未来形势基本不错。

托马斯·盖瑟:我也这么认为,我们需要的就是有足够的儿童!

瑞士资讯(swissinfo.ch),Isobel Leybold-Johnson于圣加仑

今年的儿童大学主题是“儿童有没有权利?”整个活动分成3部分,于5、6月份举办,最后的讲座安排在6月10日。

约250名10-12岁儿童参加了活动。活动结束时,每个儿童都获得一份特别证书。

该活动是要让儿童熟悉他们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相关社会问题:儿童也应该能够对这些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儿童和他们的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大学生活。

第一届儿童大学于2003/2004年之交的冬季学期举行,是瑞士最早的儿童大学。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于1990正式生效。

瑞士于1991年签署,并于2007年批准该公约。

一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包括:

与生俱来的生命权、生存权与发展权

不应因种族、宗教、肤色、性别或残疾而受到歧视

言论、结社及和平集会的自由

出生后即被登记、自出生起获得姓名和国籍,及受父母照料的权利

受国家保护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政府和法院必须把儿童的最佳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并确保儿童的安全、健康,和受到保护。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