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日内瓦谈判,瑞士重登国际外交舞台

即将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被视为瑞士的一次外交胜利,而瑞士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正日益被边缘化。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本周六(5月10日),中国与美国将在瑞士会面,就关税问题以及如何缓和持续的贸易战展开磋商。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与中国经济事务负责人何立峰分别率队,预计两国将讨论更广泛的关税削减问题。此次会谈还将涉及特定商品的关税、出口管制,以及特朗普取消低值进口商品微额豁免政策的决定。
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不久便挑起贸易战,扰乱了全球市场。而这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在新一轮针锋相对的关税升级之后,为设法缓解局势举行的首次正式磋商。
此次会谈也被视为瑞士外交的一项成果。瑞士始终在这两大经济强国之间维持中立立场,美国与中国分别是瑞士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对其主要经济对手中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产品征收最高达145%的新进口关税;中国则予以反制,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最高达125%的关税。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次会谈是为缓和局势迈出的第一步,但能否达成任何实质性决定尚未可知。
相关内容
瑞士外交的胜利
瑞士外交部证实,瑞方曾主动联系中美两国,希望促成双方在日内瓦举行会谈。日内瓦素以承办国际谈判和促成对立各方对话而闻名,拥有悠久的外交斡旋传统。
大约两周前,三位瑞士联邦委员临时调整行程,分别前往中国和美国展开外交斡旋。两周前,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从日本返程途中突然访问中国,而原定的访华行程原本安排在今年晚些时候。4月8日,经济事务部长盖伊·帕尔莫兰(Guy Parmelin)与财政部长卡琳·凯勒-苏特(Karin Keller-Sutter)则一同前往美国,其中帕尔莫兰此行并未列入其官方日程。
瑞士还希望借此机会,促使美国取消对瑞士商品征收的关税。当前瑞士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达31%,高于其他欧洲邻国所面临的水平。
不过,瑞士能否凭借帕尔莫兰的访问及本周六的会谈说服特朗普政府让步,目前仍不明朗。

相关内容
纽约、北京、东京 – 瑞士联邦委员出访忙
博弈的背后
近几周以来,美中双方各执己见,坚称是对方首先提出会谈建议,双方均否认主动发起对话。
北京方面强调,即将举行的贸易谈判是应美方请求安排的。中国商务部一位发言人5月7日表示外部链接,美国高级官员已表现出调整关税措施的意愿。
“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这位发言人表示,“中方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几天前,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却声称,是中方急于展开谈判,称“中方正在主动联络。他们想见面,他们想会谈。”
中美欧关系研究专家相蓝欣外部链接是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IHEID)国际关系史荣休教授,他指出:“特朗普政府这次发动贸易战存在误判,他们以为中国会像特朗普第一任期时那样软弱、愿意让步。”
特朗普首任期内,美国把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提高至25%。中国则对600亿美元美国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报复性关税。
不过,根据2020年初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作出了一定让步,承诺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而该协议仍保留了美国对价值3600亿美元中国产品的大部分关税。
然而相蓝欣指出,如今中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地位与当年已截然不同,且更为强势。“这一次,习近平不太可能表现得软弱。”
尽管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仍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通过在亚洲和非洲大规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显著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它正将自己定位为全球贸易的倡导者、多边主义的捍卫者,以及“全球南方”的领导力量,以抗衡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耶鲁大学前教授陈志武透露:“美方-尤其是特朗普总统-出于国内政治压力,更加急于谈判,表达出强烈的意愿,而中方领导人则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
陈志武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表示:“双方都不愿被本国民众看作向对方屈服、显得软弱,因此选择在第三方中立国家会面。”
瑞士重返国际舞台?
这场即将举行的会谈对瑞士而言意义重大,因为瑞士渴望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
瑞士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领导人举行高级别会谈的重要场所。2021年,美国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峰会正是在瑞士举行。

相关内容
拜登和普京为何选在日内瓦会面?
然而,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全球局势日趋两极化,瑞士的中立立场及其调解国际冲突的能力受到挑战。去年6月,在瑞士主导的一场乌克兰和平峰会上,俄罗斯因将其斥为“徒劳无功”而被排除在外,中国也拒绝出席。这两国的缺席被视为对瑞士外交的否定,也严重阻碍了实现停火的实质性进展。
今年3月,瑞士取消了一场有关《日内瓦公约》适用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会议,原因是多数原定与会方对最终联合声明表示不满,导致参与方数量不足。
这都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瑞士政界与分析人士的疑问:瑞士是否仍然是处理冲突与争议的主要国际对话平台,其地位是否依然稳固?

相关内容
支持者寥寥,瑞士取消中东人道法会议
相蓝欣认为,只要保持中立,瑞士在促成和平方面的角色就仍无可替代。他说:“目前尚无其他国家能发挥瑞士这样的作用。”
不过他也指出,瑞士作为东道国仅能提供对话平台,在调解中美这类根本性分歧深重的超级大国之间,其能力依然十分有限,尤其在台湾、南海等敏感地缘问题上更是如此。
陈志武补充说:“美中两国在价值观与战略优先事项上的差距过于巨大、触及根本,任何第三国都难以弥合。”
截至发稿时,外界对此次谈判的成果仍不抱太大期望,双方此番会面更多是为了重启对话与信任机制,而非解决具体的关税削减问题。
陈志武表示:“我认为这第一次会谈不会取得任何具体成果,尤其是考虑到两国之间目前完全缺乏互信。此次会谈最重要的,就是让双方明确告诉对方各自的立场和必须满足的条件。”
(编辑:Virginie Mangin/ac,译自英文:小雷/dh)

相关内容
我们关于外交事务的时事通讯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