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边主义还能捍卫民主吗?联合国体系在全球动荡中面临考验

在全球秩序剧烈动荡的当下,联合国的多边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的退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突出,以及民主国家内部的制度疲软,使得“多边主义是否仍能捍卫民主”这一问题变得格外尖锐。在联合国这个既有独裁国家也有民主国家的平台上,民主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美国对国际秩序的背离以及由此带来的预算危机,令人重新思考民主与多边主义之间的关系。多边主义是否仍是民主国家推动全球合作的工具;还是已经有可能被威权政体所利用?
“联合国系统并不完美,”直至2019年担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负责人的迈克尔·默勒(Michael Møller)说:”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以来,联合国在和平、权利和福祉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他能理解,安全理事会现在失去了效力。但是,联合国在教育、食品和发展方面的具体项目仍然运作良好。
默勒认为,过去十年来,虽然单个组织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这一多边结构系统仍然是和平与民主的推动力。

另一些人则认为,现在这一成功故事的延续受到了威胁。
国际民主与选举援助研究所(IDEA)发布的《2025年年度报告》指出,目前存在一种”国际形势极度不确定性”,”关于民主复原力和多边主义的稳定性”已经动摇。这要部分归咎于美国政府。
作为一个重要的捐助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秩序的支柱,美国退出了一些多边结构组织。这就给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带来了填补空缺的机会-而像金砖四国这样的组合或上海合作组织这样民主性不强的多边组织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也正是在这种时刻,多边主义与民主是否能相互成就这个问题,则显得更重要。在新的形势下,多边主义是否会发展成瓦解民主的力量?
研究:多边主义在瓦解民主中的作用?
美国政治学家安娜·迈耶罗斯(Anna M. Meyerrose)的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她在一篇文章中警告说,那些经历民主倒退的国家可能会成为破坏国际组织的特洛伊木马。她与同事伊尔凡·努尔丁(Irfan Nooruddin)一起分析了2006年-2021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的投票结果。
研究聚焦于那些经历过民主化阶段、但随后出现民主倒退的国家。根据研究,这些“民主倒退者”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比那些“始终非民主国家”带来更多挑战。凡是针对特定国家人权侵犯的决议案,这些国家更倾向于弃权或投反对票。与此同时,它们也更频繁地借助‘普遍定期审议’(UPR)机制,批评‘传统西方民主国家’的人权问题,意在挑战现有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请阅读我们关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当前会议的文章:

相关内容
经费削减、地缘政治紧张化: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面临双重挑战
迈耶罗斯甚至认为多边组织对许多国家民主的解体负有部分责任。她在回答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询问时写道,冷战结束后国际组织的行动”在无意中创造了有利于侵蚀民主的条件”。她的著作《由外而内的民主侵蚀》即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国际民主促进方面,那些强大的国家和政府一直承担着主力的作用。这些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初期阶段,但从中期来看,民主更有可能走向瓦解。
这是因为这些民主促进者忽视了一些决定性的民主机构,如政党。1989年后,因为寄希望于专制政权能够开放,更多的权力普遍下放给了国际组织,从而削弱了当地的政党制度。
和平与民主之间有联系吗?请阅读我们的相关文章:

相关内容
民主真的能带来和平吗?
“美国拒绝捍卫自由秩序”
尽管梅耶罗斯的观点有些悲观,但她认为,民主促进工作依然可以鼓励各国维持”至少最低限度的民主体制”。
她还对唐纳德·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孤立主义”提出了批评:”美国不加节制、不顾后果地拒绝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对批评者置之不理,正在将世界带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未涉足过的未知领域。”
迈耶罗斯担心,这会削弱二十年来一直不振的西方民主联盟,因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及其领导的国际人权体系的支持者越来越少。

联合国对民主的定义
在联合国中既有独裁国家也有民主国家。
因此联合国用”参与”或”公正”等词来代替 “民主化”这个敏感词。政治学家克里斯蒂娜·卢特林格(Christine Lutringer)说:”但现在我们看到,在美国代表团的要求下,这些被淡化的术语也正在从联合国文件中消失。”
卢特林格与劳拉·布隆-卡西斯(Laura Bullon-Cassis)一起,在科菲-安南基金会与日内瓦研究生院的合作中,尝试对民主与多边主义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
他们出具的一份政策简报指出,人权是民主社会的先决条件。同时,民主也是”能够充分享受人权”的唯一政府形式。
直到2002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才对民主下了一个全面的定义,它远远超出了定期选举的范畴:包括个人和社会自由、法治以及三权分立、问责制和媒体自由。根据这一定义,人权和基本自由只能存在于这种形式的政府中。
布隆-卡西斯在该项目的讨论中注意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参与者意识到他们很少讨论民主的核心。布隆-卡西斯说:”特别是在日内瓦人权理事会会议期间举行的民主与人权圆桌会议上,与会者-外交官和高层人士-强调他们在谈论人权时很少将民主放在中心位置。
“小多边主义”支持民主吗?
不过,卢特林格也看到了多边发展的积极现象。例如,非洲联盟最近通过了一项全面的民主定义,而在日内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小国正变得更加积极而且投入其中的迹象。卢特林格说,现在已经有了”小多边主义”的说法。
日内瓦的多边领域超越了联合国。点击此处了解概况:
布隆-卡西斯说,如果美国的退出导致民主不再被视为西方的概念,这可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在西方,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NGO)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但在其他地方,民主却正在觉醒。卢特林格回忆说,孟加拉国人最近推翻了一个专制政府;布隆-卡西丝则提到尼泊尔,该国通过在线频道”Discord”投票决定了临时政府首脑。
同时,布隆-卡西斯注意到,中国这个”通常与民主治理无缘的国家”正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强有力的引导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在联合国框架内,还是在”现有的多边主义渠道之外。”

相关内容
我们的民主时事简讯
过去,民主国家在多边领域更为活跃,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卢特林格解释说:”民主国家更频繁地参与国际谈判和多边体系。然而,当一个民主大国转向另一个方向时会产生什么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联合国大会的民主形式
与科菲·安南基金会合作的两位学者在论述时的谨慎态度不同,迈克尔·默勒-科菲·安南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则坚信多边主义仍将是民主的推动力。
“联合国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正在经历一场演变,”在联合国工作了40多年的默勒表示。他也强调,世界无法在没有多边体系的情况下生存。鉴于全球国家体系的高度互联互依,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穆勒认为,在多边框架下的交流过程本身就是对民主化的一种推动。“可以这样理解,民主其实存在于不同层面:地方、国家和全球。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体现了一种全球层面的民主形式-各国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如何应对那些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相关内容
(编辑:David Eugster/gm,编译自德文:杨煦冬/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