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为何五个欧洲国家希望重新允许使用杀伤人员地雷

2022年的阿富汗喀布尔,数名因地雷失去双腿的男子在国际红十字会(CICR)设立的康复中心学习使用新安装的义肢。
2022年的阿富汗喀布尔,数名因地雷失去双腿的男子在国际红十字会(CICR)设立的康复中心学习使用新安装的义肢。 Copyright 2022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面对欧洲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与芬兰决定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条约。尽管这类武器造成的伤亡已大幅下降,但此举仍可能危及几十年来取得的进展。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2025年3月18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等国的国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拟退出《渥太华条约》(Ottawa Treaty,全称为《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禁止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自1997年该条约设立以来,还从未有任何国家退出。紧随其后,4月1日,芬兰也宣布将退出该条约。

这五国为何决定退出该条约?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芬兰等五国均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且与俄罗斯或其盟国白俄罗斯接壤,他们在声明中将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列为退出《地雷禁止条约》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表示,不愿放弃其视为军事威慑工具的武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称,这一决定发出“明确无误的信息”,表明他们“已准备好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捍卫自身。

上述声明发布之际,正值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出于对美国可靠性的担忧,在寻求强化自身的防御能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暗示,若北约盟国未履行军事支出义务,美国可能不会出手保护。

此外,一些军事大国从未签署《渥太华条约》,包括中国、印度、伊朗、以色列、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美国。截至目前,在联合国承认的193个国家里,已有165国签署了该条约。

>> 延伸阅读:我们对柬埔寨活动人士唐·桑纳雷释的专访,他在推动禁止地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关内容
唐·桑纳雷释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地雷造成的伤害-43年前他踩到了一枚地雷。如今,他梦想能有一个没有这类武器的世界。

相关内容

从地雷废墟中走出的斗士:唐·桑纳雷释的故事

此内容发布于 43年前柬埔寨青年唐·桑纳雷释不幸踩到地雷失去双腿,后来他走上全球反地雷之路,并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面对东欧多国拟退出《渥太华条约》,他在日内瓦呼吁“别让我在2025年再次流泪”。

更多阅览 从地雷废墟中走出的斗士:唐·桑纳雷释的故事

联合国指出,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中使用了杀伤人员地雷,乌克兰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地雷最密集的国家。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则表示,乌克兰军队可能也使用了这类武器。

为何退出的决定引发争议?

这五国的决定引发了国际人权倡导者和非政府组织的强烈抗议。多年来,这些团体一直在为推动《渥太华条约》的签署与落实而努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称这些国家的举动“可能削弱对平民的保护,并破坏20多年来拯救了无数生命的这一国际规范框架”。

国际红十字会(ICRC)主席米里亚娜·斯波利亚里茨(Mirjana Spoljaric)则将此举称为“一种危险的方向转变”,同时指出,“地雷被视为非人道象征的全球共识开始出现裂痕”。

该条约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是全球首个出于人道理由全面禁止一类武器的条约。如今,和平主义者担心会引发连锁反应,即更多国家退出该条约或其他裁军协议。他们强调,必须维持对地雷的污名化,以遏止其扩散。

地雷究竟有什么问题?

专家和非政府组织一再指出,地雷对平民造成的代价极其惨重。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超过80%的地雷受害者是平民,其中约40%为儿童。

即使战事结束数十年后,这些埋藏于地下的武器仍会不断夺去生命或致人残疾。时至今日,柬埔寨、波黑、阿富汗等地仍有人因地雷死伤,而排雷工作复杂、昂贵、耗时。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的预算削减也导致部分排雷项目放缓,尽管随后部分计划又被恢复。

自《渥太华条约》签署以来,地雷造成的年均死伤人数大幅下降:1997年为2.5万人,2013年降至3000余人。然而到2023年,该数字又回升至5700人,主要死伤集中在乌克兰和缅甸。与此同时,全球已有约5500万枚地雷被销毁,生产国数量也由数十个减少到屈指可数的几个。

全球裁军是否正在衰退?

去年,立陶宛曾宣布退出《集束弹药公约》。该条约是人道裁军的另一支柱,与《渥太华条约》以及禁止生物、化学与核武器的条约共同构成五项核心条约。

当时外界已担忧这一决定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IHEID)教授凯斯·克劳斯(Keith Krause)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指出,“人道裁军承诺及全球裁军机制正在明显衰退”,他特别提到美国与俄罗斯在2019年与2023年先后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近期的发展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判断:本应保护战时平民的裁军条约正逐步失去其约束力。

所谓“人道裁军”指的是出于保护平民目的,对某些武器进行全面限制或禁止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目前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有以下五项:

1、《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2年,全称《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生物武器。

2、《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3年,全称《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全面禁止使用和储存毒气等化学武器。

3、《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禁止全球范围内一切核武器试验(尚未正式生效)。

4、《禁止集束弹药公约》(2008年):禁止生产与使用会大面积散布爆炸物的集束弹药。

5、《禁止地雷公约》(即《渥太华条约》,1997年,全称《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禁止使用、生产、转让和储存杀伤人员地雷。

这些公约在冷战后期至21世纪初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裁军框架,但近年来正面临退出、撕裂与执行弱化的挑战。

(编辑:Virginie Mangin/sj,编译自法文:小雷/xy)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