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端热浪威胁数十亿劳动者生命安全

从农田到工厂,飙升的气温正在削弱生产力,危及人们的生命。最贫困的群体承受着最沉重的代价。
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8月22日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全球一半的地区已经遭受到极端热浪带来的影响。面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愈演愈烈的热应激,为全球工作带来的挑战,这份联合指南为企业和政府提出了建议。
世卫组织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Rüdiger Krech在前一天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极端高温是公共卫生危机,已经对全球数十亿劳动者的健康和生计造成了危害。”
Krech发出这一警告时,世界气象组织刚刚确认,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相较工业革命前平均气温高出1.45°C。过去的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时期。2025年夏季,中东地区气温频繁升至50°C,欧洲各地也数次冲破40°C的高温,南欧国家不得不再次与毁灭性的森林大火作斗争。
世卫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联合指南警告称:“气候变化意味着与环境热应激相应的健康挑战将越来越频繁,其直接或间接负面影响将向更广泛的地理区域蔓延。”

一线工作者
报告指出,一方面,热浪导致就医和死亡人数攀升,一再制造新闻热点;另一方面,更具慢性威胁的健康风险却在工作场所中每日上演。农业、建筑和渔业等行业的数百万从业人员不得不继续工作在高危环境中。
热应激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已有充分记录:脱水、肾脏疾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但这些症状经常被忽视或误诊,耽误了治疗。根据报告,长期在酷热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承受着“额外的生理压力,不良健康状况风险更大。”
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安全负责人Joaquim Pintado Nunes出席了发布会,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说:“在如今的职场中,顶着酷暑工作是最严重的职业隐患之一。”并特别指出,超过24亿工人在极端高温下工作,每年造成超过2’200万人受伤,19’000人丧生。
生产力损失高达数十亿
问题不仅限于健康。气温攀升也导致生产力下降。联合指南发现“湿球黑球温度20°C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C,工人的生产力就下降2-3%。”这一指标衡量的是太阳直射下的热应激,不仅考虑气温,还结合湿度、风速、日照角度及云量等因素。
湿球黑球温度(Wet-bulb globe temperature)是一种综合性环境热指标,用于量度气温、湿度、辐射热对人体的影响,常用于职业安全、体育和军事方面。与普通气温不同,湿球黑球温度更加准确地反映了人体所体验的热感,因为它综合考虑了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
信息来源:维基百科外部链接
Krech表示,当前的目标是将工人的核心体温控制在38°C以下。不过,与会专家拒绝设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高安全温度。尽管工会普遍提出了这一要求,但专家们强调,各地湿度、工作符合和当地条件各异,风险等级差异巨大。
弱势群体付出最高代价
经济影响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报告警告,在依赖体力劳动的经济体中,工作场所的热应激“可能不仅会影响个体生计,家庭收入,也会危机整个减贫目标。”
对于富裕人群,避开高温或进入室内工作还比较可能。但对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这并不现实。正如报告指出的,“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减少体力活动或许会降低健康风险,但这与过上健康而富有生产力的生活无法兼得。”

相关内容
到瑞士去-不滑雪还可以避暑
工人们不得不面临残酷的抉择:要么冒健康风险,要么冒生计风险。这样的现实加剧了不平等,威胁到消除贫困的进程。报告指出,短期暴露在日间的高温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导致早亡的风险,对女性及老年群体尤其危险。
提供树荫和水还不够
据报告称,许多国家的政府现在会发布公共高温健康预警,但针对的是普通大众,而非无论客观条件如何都必须继续工作的特殊人群。
报告表示:“这些措施对于必须维持一定水平的生产能力,避免经济活动停滞的工人而言,往往相关性有限。”
世卫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一再呼吁,必须由雇主、工会、工人和地方政府一同量身定制职业热应激行动方案,包括重新安排轮班工作、提供可以避暑的工间休息、提供防护服,并配置电扇或可佩戴传感器等降温设备。
在非洲,许多人都在非正式部门工作。专家强调,由于缺乏正式保护措施,对该问题的宣传科普与国家计划的制定同样重要。
Krech重申,当前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容忽视。他表示:“新的问题在于其严重性。严重性不仅意味着极热天气天数增加了,温度上限也更高。假如你见过工人们在下午三点的马德里工作,你就明白,必须有所改变。”
报告也强调了治疗培训缺位的问题。“尽管这些疾病的疗法已经广为人知,但通常被误诊或被忽视。这对患者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
全球发展挑战
《指南》将热应激与四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消除贫穷、良好的健康、体面的工作及气候行动。报告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乎在酷暑天气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对保障整个经济运行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合作制定政策,力求平衡“实际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如果不采取行动,任由地球持续升温,我们将付出更高的健康及生产力代价。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负责人Nunes直言不讳,大声疾呼采取大胆的合作行动:“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工作世界,应对行动刻不容缓。”
(编辑:Virginie Mangin,编译自英语:武建博/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