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160年历史瑞士“宝刀”

锻造、打磨:每件瑞士刀具精准切割的背后都藏着“满脸灰和满手油”的一番劳作。160多年来,Klötzli家的工坊没有停止在制刀技艺上的精进。

一踏进Klötzli家位于布格多夫(Burgdorf)工业区的厂房,第一感官冲击便来自鼻腔:这里应该不是铁器厂就是机械厂。空气里弥漫着铁、钢、磨料、机油和油脂的味道。

Nina和Samuel Klötzli已是这个制刀家族的第六代传人了:Nina主管行政、财会,有时兼顾销售(Klötzli在伯尔尼和布格多夫各开有一家店面)。原本在酒店行业工作的Nina在去年开始制刀师学徒培训时已经34岁。她的兄弟Samuel则主要负责市场营销。

祖母抽屉里的宝贝

Rita Beer正在做组装工作:刚刚在一把普通厨刀的木制手柄上钻了几个小洞。只要把它同刀刃固定于一体,一把“祖母刀”就制成了。这是一把简单的厨刀,既不起眼,也不珍贵,但却坚固实用,是切瓜果蔬菜的“利器”,而且绝不含塑料配件。

在车间众多刀具半成品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一种造型特殊的刀刃-大多数人可能只在广告场景中见过这样的刀具:质朴的奶酪师傅把一块沉甸甸的大圆盘奶酪放到桌上,然后手握一把长刃圆槽的钢质奶酪钻刀,将其深深戳入奶酪中,一转一拔,就挖出一细条奶酪,以便品鉴。有了这样的工具,检测奶酪质量就无须把奶酪圆盘全部切开了。Klötzli刀具厂生产的此种钻刀远销全世界。

既做刀也磨刀

Klötzli家庭作坊里,售后服务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医用或工业用贵重精密刀具的打磨保养。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名厨和厨艺爱好者也把爱刀送到这里护理。社区小学也把手工课需要的整整一箱子剪刀送来维修。

磨刀自然是一个精细活儿,但也是脏活儿累活儿。打磨出的金属粉尘在研磨液(按照工作不同,或用水或用油)中缓慢溶解,显出灰黑颜色。这里用的是自制磨料,以牛脂和一种坚硬金属为原材料。而厂房中浓重的金属味道正是源自于此。

灵魂人物

在Klötzli制刀车间的储物架上放着待完成的折叠刀和制作贵重刀柄的原材料,比如:月光石、鹿角或者碳。这一制刀家族最出名的产品就是折刀-由70岁的掌门人Hanspeter Klötzli设计,件件手工制作。设计精准精密,无懈可击,价格不菲。

若不经大师亲自鉴定,没有一件刀具离得了厂房。每当折刀刀片在钢弹簧轻巧弹力的作用下完美收入刀柄鞘时,Klötzli先生脸上便现出满意的微笑。

(文字助理:Marguerite Meyer,翻译: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