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新中国发展历程与中瑞关系

swissinfo.ch

董津义大使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与中瑞记者联谊活动上的致辞。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荣幸地请来了中瑞新闻界的朋友们到使馆做客。这样的联谊活动在我馆还是第一次举办。我谨代表中国驻瑞士使馆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活动的目的有3个,一是建立友谊,二是增进了解,三是回答问题。

我们与许多记者朋友经常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缺少直接的接触和交谈,所以我们搞这次活动创造一个相互结识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当今世界,人们对中国谈论的很多,中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如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会造成什么影响?等等。对这些问题,国外的媒体、学者、政治家每天都在评论。

长期以来,在座的朋友关注中国和中瑞关系,为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再过9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60华诞。明年,我们也将迎来中瑞建交60周年。我愿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些中国及中瑞关系的发展情况。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悠久历史的新纪元。一个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走上了奋发图强的道路。60年后,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描述这巨大的变化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此我想以几组简短的对比数字给各位提供一个判断这一变化的参考。

国民经济蒸蒸日上。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国家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62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61317亿元,增加985倍。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张。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农业生产力显著增强。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是1949年的4.7倍,达到52871万吨,以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有效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增长2266倍,总量跃居世界第3位。

外汇储备由1952年的1.39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19460亿美元,增长近14000倍,稳居世界第一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国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35岁。2008年,全国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3岁。到2007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中国是首个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标准的国家。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民主政治稳步推进。60年来,我国探索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为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00余部有效法律,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建交国只有18个。截止2009年8月,我国已经同世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多边条约。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金融安全以及中东和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数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名列前茅。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目前,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涵盖了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以上这些数字证明新中国60年所取得的成就,谱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一页。

各位朋友:
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前行。60年来中国取得巨大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和问题非常复杂,民主政治还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将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同各国一道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各位朋友:
在新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中瑞关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瑞士是第一批承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欧国家,新中国初登世界舞台始于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瑞士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欧洲第一家获准在华开业的保险公司也来自瑞士。瑞士还是第一批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和开展互利合作方面瑞士富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为促进欧洲国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发挥了特殊作用。当前中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两国政府、议会和政党交往密切,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和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富有成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瑞士已成为中国在西欧的重要贸易和技术合作伙伴,中国也成为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出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2008年中瑞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仍达到43亿美元。目前,两国有关部门正在为启动两国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积极做准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瑞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愿与瑞方共同努力,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推动中瑞关系迈向新台阶。

各位朋友:
推进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动力也来自于人民。中瑞关系有今天的发展势头,靠的是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共同努力。中瑞关系要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还要靠两国人民间更加深入的相互了解和密切往来。长期以来,中瑞媒体和在座的朋友为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借此机会,我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中国驻瑞士使馆愿与中瑞传媒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进一步发展中瑞友好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再次欢迎各位光临今天的聚会,祝朋友们在使馆度过愉快的时光。下面,我愿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大家交换看法。

资料来源:中国驻瑞士大使馆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