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普京的侵略战争对中立国瑞士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Markus Häfliger, Redaktion Tamedia Deutschschweiz

史无前例的对俄制裁明确了中立国瑞士的立场。制裁决定将对瑞士的对华政策与欧洲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细致分析了这一影响。

图中文字:“冻结俄罗斯资产”
图中文字:“冻结俄罗斯资产” Keystone / Manuel Lopez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倘若美国总统在战时发言中提到瑞士,那这一定非同小可。拜登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说:“甚至连瑞士都决定制裁俄罗斯,以此来支持乌克兰民众。”

《纽约时报》甚至用“突发新闻”这样的标题来报道瑞士联邦委员会加入制裁俄罗斯行列的决定。报道称:“瑞士将其长久的中立传统搁置一旁。”俄罗斯国家媒体《今日俄罗斯》也用与中立传统的“重大决裂”来形容此事。而在瑞士国内,瑞士人民党(SVP/UDC)也选用了类似的表述方式。

的确如此:瑞士正处于外交政策的分水岭。但下一步会迈向何方?难道这代表中立的瑞士将就此画上句号?本文试图澄清七个要点。

经济部长盖伊·帕尔莫兰与联邦总统伊格纳西奥·卡西斯站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
瑞士应该如何在世界上定位自己?经济部长盖伊·帕尔莫兰(Guy Parmelin)与联邦总统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站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 Keystone / Jean-marc Crevoisier

1. 瑞士仍将保持武装中立。

《纽约时报》、《今日俄罗斯》以及瑞士人民党的发言容易让人误解:瑞士仍将在联邦委员会的决定之后保持武装中立。中立国在《国际法》中只需履行少数义务:中立国不得为任何一方提供士兵或武器;中立国不得将其领土提供给任一交战方;中立国不得加入任何军事联盟。这一切对瑞士依然适用。

因此瑞士的立场明显有别于瑞典,(直到目前)瑞典也一直保持着中立。但现在瑞典甚至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还在考虑是否要加入北约。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两个选择都不在瑞士的考虑之中。

2. 瑞士联邦委员会尖锐化处理了以往政策。

联邦委员会的决定因此并未违反中立权,但却影响了广义上的中立。这背后的基本思想是:希望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其行事方法通常要能让别国在紧急关头相信其中立原则。此外,瑞士希望在政治上慎重表现,以便能在冲突中扮演斡旋者的角色。

然而就中立政策而言,瑞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不是就不可以变通。中立总是取决于国际环境以及特定个案。从根本上讲,中立性不会阻止瑞士在世界上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也不禁止瑞士参与经济制裁。

过去200年间瑞士对于中立政策的解读一直在变。1990年之前,瑞士甚至都没遵守过联合国的制裁决定。所以此次俄罗斯事件并没有体现出与以往政策的决裂,而是意味着中立政策史无前例的尖锐化。

3. 中立不是瑞士的最高国家准则。

《瑞士联邦宪法》既没有在国家宗旨中,也没有在外交政策目标中提到中立,中立仅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出现在宪法中。宪法对尊重人权、促进民主以及国民和平共存等目标的重视程度高于中立。若中立与这些价值相抵触,瑞士必须进行利益权衡。

“与中立传统决裂的行为不是制裁俄罗斯,而是不制裁俄罗斯。”

4. 不加入制裁才是与中立传统的决裂。

许多战争中的施害方与受害方并不明确。但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乌克兰战争的情况却一目了然:俄罗斯是侵略方,乌克兰是受害方。弗拉基米尔·普京违反的《联合国宪章》条款不计其数,而乌克兰只使用了自卫权。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立场的国家,就是共犯。

这对瑞士而言更是如此。与别国不同的是,俄罗斯大宗商品贸易80%经由瑞士,俄罗斯私人及企业的海外存款30%存放在瑞士银行。如果瑞士不参与制裁,那就成了发战争横财的国家。这意味着:与中立传统决裂的行为不是制裁俄罗斯,而是不制裁俄罗斯。

5. 瑞士联邦委员会没有其他选择。

随着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如果瑞士拒绝加入制裁行列,就有可能遭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可以设想的是,这样一来,瑞士也就无法再在乌克兰局势中起到调解员的作用。这将是极其令人惋惜的连带损失。

6. 此次事件可被视为先例。

瑞士联邦委员会除此决定外别无选择:这或将对瑞士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因为从效果上看,此举将瑞士归入了以欧盟和北约国家为中心的西方阵营。面对威胁世界的另一个类似灾难,该决定可被视为先例。有人担忧,中国未来将试图兼并台湾。按照俄罗斯事件的逻辑,瑞士到时也必须制裁中国。

7. 更加迫切的是要与欧盟达成协议。

对瑞士而言,乌克兰战争的风险在于世界政治及经济可能因此在敌对格局中越陷越深。这样一来,欧洲对瑞士经济的意义将越发重大。更重要的是,瑞士联邦委员会与议会现在要迅速稳定瑞士与欧盟的关系。普京发起的侵略使瑞士在制度问题上与欧盟达成协议变得更加迫切。

本文最先刊登于2022年3月2日的《每日导报》。转载前已获得许可。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