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在瑞士自駕攻略:最堵的-聖哥達路段

心跳加快:聖哥達公路上的塞車讓人心煩意亂。
心跳加快:聖哥達公路上的塞車讓人心煩意亂。 SWI swissinfo.ch / Marc Leutenegger

聖哥達隧道前的大塞車是在瑞士開車人的苦難。而且,這種壅塞絕不只限於假日出遊期間,作為一個塞車國,瑞士的情況到底有多糟,遊客又有什麼好法子避免被堵在路上,我們在這裡教幾招。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一排排煞車燈像一堵紅色牆的一樣堵在我們面前,在瓦森(Wassen)和戈申嫩(Göschenen)之間的這段路上,車根本動不了。

我們的車靜止不動了,周圍的一切都慢了下來,只有我們的脈搏在加快。

塞車中…

這現在是聖哥達山前的日常,不再只是在假日。

每年有100多天,瑞士這段北部和南部之間的瓶頸路段都會出現交通堵塞。

情況是否會越來越糟?

根據聯邦公路局(Astra)的數據,光是從2012年-2022年,聖哥達隧道前交通壅塞的時間就增加了三倍,達到每年1800小時。

最新數據甚至更高:因為聖哥達路段的擁擠情況正在不成比例地加劇:2024年的數據顯示,聖哥達隧道北入口前的擁塞時長為1544小時,南入口前為1657小時。

人口密集造成的壓力,在聖哥達山前肉眼可見且感受相當深。

許多不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

28公里長的塞車車隊,5個小時的等待時間-這是1999年聖貝納迪諾路段(San-Bernardino-Route)因洪水而關閉時,聖哥達路段創下的最高紀錄。

七年前,一輛巴士在聖貝納迪諾隧道內起火,這項紀錄又被刷新。

如果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故,交通堵塞的時間約為一半,高峰日在哥達隧道的等候時間為2-3小時。

每年有超過700萬輛汽車通過隧道。而在1981年,也就是隧道開通後的第一年,通過隧道的車輛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嗎?

關於如何能讓這個阿爾卑斯山最長的公路隧道路段的交通變得順暢,瑞士有許多想法,但能獲得大多數政治家支持的卻沒有。

比如,透過收費來分散交通流量? – 但這對瑞士南部的提契諾州的經濟不利,因為該州已經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設定一個預先預約通行時段系統? – 也不可行,因為必須在狹窄的山谷中建造等候區。

或是仿照維雷納隧道( Vereina-Tunnels)建立一個汽車運輸系統? – 而這會增加交通量,給該地區帶來更大的壓力。

要開始向遊客收費了嗎?

為了安全保障正在建造的第二座新聖哥達隧道,在未來十年內完工後,雙向各增加一條車道的想法也在被傳來傳去。

然而這卻打破了瑞士公投中的承諾,也違反了所謂的「阿爾卑斯動議」-這是瑞士在30多年前為了保護其山脈免受過境交通的影響而提出的動議。

唯一得到左翼和右翼政黨都支持的提案是向遊客徵收過路費。相關提案正在議會討論,國外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告。

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收費在法律上是否符合瑞士與歐盟之間的陸上運輸協議。

現在外國人只需要一張40瑞郎(約合人民幣350元)瑞士高速公路貼紙,就可在一年內使用瑞士所有高速公路。

目前,這段路的交通由聖哥達地區管制並採取配套措施:當車流量較大時,瑞士A2高速公路將降低車速;在堵車三公里以上時,戈申嫩(Göschenen)和瓦森(Wassen)會關閉高速公路入口,防止車輛為避開堵車而湧入城鎮。

-穿越瑞士及其阿爾卑斯山脈的重要南北路線不只一條,而是四條。除了哥達路線外,還有聖貝納迪諾路線(San-Bernardino-Route)、辛普隆路線(汽車運輸,收費)和橫跨大聖伯納德河(Grossen St. Bernhard)的路線(收費隧道)。

這些路線的速度因出發點和目的地以及車流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從瑞士東北部到巴塞爾,通過聖貝納迪諾隧道的繞道對所有車輛來說都是值得的。

-如果塞車時間在0.5小時-1小時之間,那麼在溫暖的季節,還是值得走山口公路的。沿途有壯觀的景色,山頂還有小憩的地方。重要的是要及時決定離開A2高速公路。

如果遇到短暫的交通堵塞,您也可以留在A2高速公路上,從瓦森(Wassen)過後不久的戈申嫩(Göschen)方向的出口車道行駛。但要注意:決定下高速就無法再返回。出口車道不允許您變換車道返回A2高速公路。而在戈申嫩和瓦森,高速公路入口在塞車三公里後就會關閉。

-出發前最好事先規劃好行程,並盡量避開主要壅塞時段。瑞士旅遊俱樂部(TCS)在其網站上提供交通擁堵日預測。

一般來說,假日期間聖哥達路線的最佳行車時間為週二-週四的清晨或傍晚。當然,在出發前和旅途中,都應檢查交通狀況併計算路線。目前,人們普遍認為谷歌地圖是最好用的。

-如果您自己不想加重交通堵塞,則應盡量不要在交通繁忙時進行不必要的變換車道和急煞車操作,如果有巡航控制系統,則應打開該系統。

三公里的車隊-我們真的已經排上了嗎?

我們後面的車,要排的隊伍會更長。剛開始的時候,導航儀顯示,我們的到達時間延遲了10分鐘,後來這個數字不斷上調。現在是40分鐘。

我們前面荷蘭車牌的車向前移動了幾公尺。

車子越來越多

瑞士其實是一個高速公路之國。

然而在上世紀60年代規劃的這些高速公路網,只在近期才略有擴建,最新一次所謂的消除瓶頸擴建計劃,即有選擇地擴建特別擁堵的路線,在2024的全民投票中被人民否決。

外部内容

儘管如此,從面積來看,瑞士依然是世界上高速公路網最密集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瑞士在高速公路維護方面無人能及。

然而,瑞士的高速公路網正日益達到極限。市中心和周邊地區的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日常畫面。

外部内容

這主要是高速公路網的承受能力問題,儘管2024年瑞士的交通流量僅增加了0.7%,但壅塞時間卻增加了13.9%,也就是增加了好幾倍。瑞士聯邦交通局指出,就算是很小的交通問題都可能導致高速公路系統的崩潰。

年復一年,損失數十億

然而在國際比較中,瑞士算是對於駕駛者相當友善的國家了。

在顧問公司Inrix的城市排名(2024年全球交通記分卡)中,蘇黎世在因交通而損失時間最多的城市中排名第48位;巴塞爾排名第129位;日內瓦排名第209位。

全球交通最拥堵的大都市指数
swissinfo.ch

導航製造商Tomtom採用不同的標準和數據得出的結果不同:黎世排名第80;日內瓦第87;巴塞爾第278名。

在伊斯坦堡、紐約或班加羅爾,人們早已習慣了塞車,就壅塞時間而言,大多數歐洲大都市也排在瑞士城市前面,至少目前還是如此。

如果移民、休閒旅行和通勤繼續像現在這樣成長,瑞士的交通系統是否會面臨全面崩潰?

目前因這些原因帶來的經濟損失已經非常巨大。早在2019年,聯邦太空規劃局就估計,每年僅延誤造成的成本就超過30億瑞郎,比興建一座新的聖哥達隧道還要昂貴。

自由駕駛的願望

現在路上又有了一些鬆動,一位比利時人駕駛著他的阿爾法-羅密歐4C加入了後方的隊伍。

他為什麼不走山口公路呢?

汽車的未來與這種義大利中置引擎跑車看起來並不相同,在美國和中國,第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上路。越來越多的汽車配備了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半自動駕駛系統。

這正在改變著交通狀況。許多交通擁擠都是由「手風琴效應」造成的:當一輛車突然煞車時,會迫使後面的車也煞車。這種反應就像波浪一樣持續不斷,並且隨著每輛車的加入而加劇。

在高速公路上,一個屢試不爽的解決方法就是將車速限制在80公里/小時,這已被證明能帶來平穩駕駛,而自動保持車距則更為有效。

瑞士電視台SRF引述聯邦理工學院交通工程師凱文·裡爾(Kevin Riehl)的話說:「只要有5%-10%的車輛使用現代駕駛輔助系統,就能有明顯的效果。」

自動駕駛汽車和連網汽車將最大限度地顯示出效果。

那麼,現在還是擴建道路的時候嗎?

剛才那個荷蘭人又超過了我們。我們打燈,進入右邊長長的出口車道,駛向戈申嫩,打算從那裡掉頭,我們已經受夠了塞車。

戈申嫩(Göschenen)是通往聖哥達山隧道(Gotthard-Tunnel)前的最後一個村莊。夏季,這裡人開車必須考慮交通擁擠的時段。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出高速公路都十分困難。
戈申嫩(Göschenen)是通往聖哥達山隧道(Gotthard-Tunnel)前的最後一個村莊。夏季,這裡人開車必須考慮交通擁擠的時段。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出高速公路都十分困難。 SWI swissinfo.ch / Marc Leutenegger

(編輯:Balz Rigendinger,編譯自德文:楊煦冬/dh,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