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所里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克隆猕猴。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所里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克隆猕猴。 Keystone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2024年1月25-31日)发布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在本期的新闻回顾中,我们着重介绍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三篇报道:外国人几乎不再愿意去中国,许多最优秀的中国人才正在移民,2023年大约13’500 名中国百万富翁离开中国;中国首次成功克隆的恒河猴,一只克隆的雄性猴子现在已经三岁,而且非常健康;恒大破产对瑞士房地产业和瑞士银行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某些间接影响也不可排除。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习近平阻碍了中国的技术革新

1月25日《新苏黎世报》(NZZ)登载了一篇驻深圳记者Matthias Sander题为《习近平阻碍了中国的技术革新》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长期以来,许多西方观察家,不愿意接受中国已经从一个只会抄袭和廉价生产的国家,成为一个开发出自己高科技产品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创新大国。华为、小米、Oppo、大疆创新、抖音等品牌的出现,让许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中国一下子成为高科技大国、新硅谷之地、数字化王国。然而最了解中国的还是中国人:2022年初,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美两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仍然远远低于美国;中国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都去了美国很少回来。最后得出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是领先的科技强国。”该研究报告发表后,立即被删除。

更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文章,上面写着:“无论我们谈论的是供应链、产业链还是价值链,中国目前的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从1-10打分,中国的技术水平得分在4-7之间。

中国只处于技术中等水平这个事实听起来很残酷,却完全可以想象:中国的智能手机、电动汽车、高速列车都不是自己的发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年度创新指数排名榜上,中国只排名第12位,距离中国到2049年成为世界创新冠军的宏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而中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根据澳大利亚智库Aspi 2023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44 项未来关键技术中,中国在 37 项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份报告是否言过其实却令人质疑,报告中提到:”西方民主国家正在失去全球技术竞争、科研突破和吸引世界上最优秀人才的能力”。

仅 “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更愿意在中国而非西方国家工作这点就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外国人几乎不再愿意去中国。许多最优秀的中国人才正在移民。移民机构 Henley & Partners 预计, 2023年大约13’500 名中国百万富翁离开中国。

许多中国人对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疫情期间,党通过强制监控应用程序、行动禁令和长达数周的隔离展示了它的威力。许多中国人感到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他们从长达几十年的 “政治与我无关”的幻觉中惊醒。他们因经济危机的加剧而感到”紧张 “和 “恐惧 “。

一些中国专家更进一步:他们警告中国的技术停滞不前。他们认为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日益孤立和意识形态化。作者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对中国创新实力的危害超过了美国的任何出口禁令。中国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习近平比其他任何领导人都更了解技术的潜力,因此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但注重意识形态的习近平却没有理解到,发展科技的本质是开放。(NZZ外部链接/德)

中国克隆恒河猴活得很好这是第一例

1月26日,瑞士电视台SRF报道了关于中国首次成功克隆的恒河猴Retro的情况,这只雄性克隆猴现在已经三岁,而且非常健康。它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陆发隆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当时11个克隆胚胎被植入7只恒河猴代孕母亲体内,只有两只怀孕。其中一个双胞胎在怀孕第四个月时流产,另一个则生下了第一只克隆恒河猴。

研究小组使用了一些新技术:由于一种所谓的表观遗传学障碍,克隆胚胎的遗传物质无法按照胚胎发育所需的方式被读取。“因此,研究人员对胚胎进行了处理,以改变它们的表观遗传特征,”慕尼黑LMU基因中心功能基因组研究实验室主任沃尔夫(Wolf)解释说:“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这种方法,像中国这样的灵长类实验在德国或瑞士是不被允许的。”

猕猴被认为是医学界最重要的模式动物之一。它们的大脑也与人类相似,这对于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尤为重要。

利用复杂的创新技术,克隆人类的一个遗传近亲已成为事实,下一个会是我们人类吗?沃尔夫说:“从理论上讲,克隆人类是完全可能的,但从道德上讲,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去做这件事。”他不希望中国的研究人员越过这条红线。(SRF外部链接/德)

中国的房产地震会对瑞士产生影响吗?

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向中国恒大集团发出清盘令。次日,瑞士德语《一瞥报》(Blick)发布了名为《中国的房产地震会对瑞士产生影响吗?》的分析文章。恒大破产对瑞士房地产业和瑞士银行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某些间接影响也不可排除。

瑞士房地产:瑞士的建筑项目较少,移民人数较多,房价呈上涨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并不会对瑞士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瑞士银行:瑞士各银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并不活跃,但这些银行与亚洲富豪的密集商务往来则可能成为致其受损的隐患。

瑞士工业界:“中国房地产业近几年占整体经济增长的近三分之一。现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引擎已经停滞,这会直接影其对瑞士工业企业的需求。”

文章另外写到,瑞士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类似中国的危机。中国建筑行业一向依靠信贷扩张,导致市场过热。“北京一套普通住房的价格是平均年薪的20倍。”为了“让中产阶级买得起房子”,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采取了限制措施”,从而连带出地产危机。“在瑞士,政府不太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lick外部链接/法)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该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一路走高的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最牵动瑞士人的心。

相关内容

瑞士人最忧心的事情排行榜

此内容发布于 最让瑞士人忧心的是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医疗保险费用。超过五分之二的受访者在《2024年瑞士忧虑晴雨表》中证实了这一点。

更多阅览 瑞士人最忧心的事情排行榜
相关内容
近三十年来,瑞士人药物摄入量持续上升。

相关内容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服用止痛药

此内容发布于 2022年,55%的瑞士人在调查前7天内服用过药物。止痛药的服用尤其呈上升趋势:1992年,服用止痛药的人口占比为12%,2022年,该比例已跃升至26%。

更多阅览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服用止痛药
相关内容
瑞士的平均房价在提契诺州,以及包括苏黎世(如图)在内的几乎整个德语区继续上涨。

相关内容

瑞士房价继续上涨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购置住房的买家也需要掏更多的钱。瑞士的平均房价在提契诺州及几乎整个德语区持续上涨。

更多阅览 瑞士房价继续上涨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Katy Romy

您是否因为瑞士退休金入不敷出而去他乡养老?我们想听听您的故事!

每年都有瑞士人为了逃避瑞士的拮据窘况而移居国外养老。您是其中一员吗?

200
154 留言
查看讨论

通讯订阅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2月8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