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媒体:中国政府期待女性“以生育为己任”

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部分中国女性群体,正在找寻身份认同、追求生活自主权和自决权。
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部分中国女性群体,正在找寻身份认同、追求生活自主权和自决权。 KEYSTONE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2024年8月15-21日)发布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在本期的新闻回顾中,我们重点介绍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三篇报道:中国政府为了遏制婚姻和生育不断减少的趋势而向女性施压;房地产危机、负债累累、需求下降-中国经济的弱点日益凸显;中瑞“秘密”土地交易有悖民意、继而流产,谁之过?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政府期待女性“以生育为己任”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在近日刊登的一则报道中,揭示了当前中国政府为了遏制婚姻和生育不断减少的趋势,已不再止步于温和的劝诫,而是采取了越来越令人质疑的方式向女性施压的现实警示。

近年来,男女平等、女性价值的自我实现被悄然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习近平所提倡的“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认为中共官员有责任“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

为此,在中国最国际化、最进步的城市之一上海,相关政府部门正竭尽全力确保年轻女性不会忘记“生育己任”,不惜通过电话催促女性-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或公务员-尽早生育;而未婚女性的母亲也会接到电话,敦促其帮自己的女儿寻找配偶。然而,接受《新苏黎世报》采访的女性则认为这种官方呼吁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在上海,抚养一个孩子到17岁需要花费12万瑞郎(约合人民币98.6万元)-育儿成本比大多数欧洲国家还要高。”

中国曾为了减缓人口增长,以牺牲女性的身体和生育权为代价贯彻了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而现如今面临无法支撑人口快速老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压力时,又再度将其意志强加给女性,期冀她们能够将生孩子作为己任,重返家庭,照顾子女和老人。

而中国政府确保生育更多后代方面的施压,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女性。报道提及,上海某年轻男子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绝育结扎申请,却遭到拒绝;在屡次提出投诉后,他又经历了多轮面谈,最终当局才批准了他的结扎手术。

“我不确定Roxie(上海知名女同酒吧)的常客们现在会去哪里-但肯定不会回家生孩子。”

上海著名女同性恋酒吧

与此同时,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部分中国女性群体,正在找寻身份认同、追求生活自主权和自决权的过程中,与威权主义政府和传统父权社会进行着一场艰难博弈。“女权主义”已被官方视为对其权威的挑战和威胁。出于对官方的畏惧,上海知名酒吧“Her”(她)的创始人也只敢自诩为“对女性友好酒吧”,而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女性主义”一词。而就在今年6月底,上海著名女同性恋酒吧-同时也是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基地Roxie宣布因不可抗力因素关闭。一名网友在《经济学人》上表示:“我不确定Roxie的常客们现在会去哪里-但肯定不会回家生孩子。”

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克服当前的经济衰退,但今年下半年的前景依然相当黯淡。
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克服当前的经济衰退,但今年下半年的前景依然相当黯淡。 KEYSTONE

房地产危机、负债累累、需求下降-中国经济的弱点日益凸显

德语世界重要媒体之一的《新苏黎世报》(NZZ)于8月15日发布题为《房地产危机、负债累累、需求下降-中国经济的弱点日益凸显》的文章,通过普通民众的视角,描绘出中国的经济图景。

文章指出,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克服当前的经济衰退,但今年下半年的前景依然相当黯淡。“中国国内气氛明显变得更加阴郁,第一季度的谨慎乐观情绪已基本消失殆尽。房地产危机仍未解决,私人家庭需求低迷,一些地区负债累累。”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片面的,工业和出口领跑,而家庭消费却落在后面。这种不平衡暴露了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弱点。”

穆迪分析公司的经济学家Stefan Angrick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数据显示:7 月工业生产涨幅低于预期。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0.6个百分点,降至 4.7%。”政府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似乎越来越难以实现“。此外,中国政府数月来鼓励外国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的努力也不见效果,外国在华投资继续萎缩,今年前五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8.2%。

“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停滞,而且似乎尚未找到真正的出路。”《新苏黎世报》写到,民众收入停滞不前,受冲击最大的便是低收入人群。虽然中国形势严峻,但其社会问题被官方掩盖。“国家媒体播放的是有关美国贫困和毒品沼泽的纪录片。这种片面的宣传……转移了人们对中国自身困难的关注。”(NZZ外部链接/德)

位于苏黎世湖北端的拉珀斯维尔
位于苏黎世湖北端的拉珀斯维尔 Keystone / Gian Ehrenzeller

中瑞“秘密”土地交易有悖民意、继而流产,谁之过?

据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德语区主流媒体《卢塞恩报》(Luzernerzeitung)在内的多家瑞士媒体同时报道,位于苏黎世湖北端的拉珀斯维尔-乔纳市(Rapperswil-Jona)与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Sinoswiss Technopark)的一场交易,很可能会抱憾搁浅。眼下一场法律纠纷已迫在眉睫。这个曾在2019年以雄心勃勃为开端的故事,如今却迎来了一个颓丧的结局。

当年,拉珀斯维尔-乔纳市毫不起眼的工业区内有一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土地已待售多年。因此,当重庆分享投资有限公司(Fenshare Holding http://www.sinoswiss-technopark.com/pc_en/ind3.php外部链接)旗下子公司“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Sino Swiss Technopark AG)抛出橄榄枝时,市议会并未反对-恰恰相反,它将此举视为大好契机,因为该公司计划斥资2000万瑞郎在这块工业区建设一座国际性高新技术“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而市议会期冀着“一个与亚洲紧密相连、且非常适宜本市和该地区经济环境的创新中心”,能促进当地初创企业的发展、为当地中小企业搭建起通往亚洲市场的桥梁。

2021年4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签订了合同:如果三年内获得建筑许可,那么该市政府将以240万瑞郎的价格将这块地出售给中瑞公司。然而,当地民众对此却毫不知情。直至两年后中瑞公司提交规划申请并发布媒体公告时,民众才获悉此事,并指责政府肆意妄为、瞒着居民出售地产。但市长Martin Stöckling表示:“我们对买家进行了详细审查并征求了相关方意见,也与苏黎世和圣加仑的商业发展机构以及瑞士领事馆进行了沟通。没有任何地方亮起红灯。”

尽管如此,当地门户新闻网站Linth24在报道中明确指出:根据市政法规,市议会理应就200万瑞郎或以上的土地出售事宜进行公民复决(fakultative Referendum),但它并没有这么做。而市议会的立场是,官方估计该地产的市场价值仅为140万瑞郎,因此,它有权自行决定该交易。

该市前社会民主党主席Hanspeter Raetzo就该交易向联邦行政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法院于今年7月初将此案发回了拉珀斯维尔-乔纳市所属的圣加仑州政府,并敦促必须指定“一名独立于行政部门且尚未参与此事的专家”对这块土地的价值重新进行评估,进而决定是否应当付诸公民复决。随后不久,州政府要求市议会暂时不得向中瑞产业园公司转让任何土地。

8月14日,市议会正式公开宣布取消此次土地交易,表示与中瑞产业园公司的合同“已失效且无法更换”,给出的理由之一是,按规定,如果截至2024年1月31日创新中心还未获得建筑许可,那么合同则无效;不仅如此,就在今年6月中瑞产业园公司强烈要求市政府颁发建筑许可证后,市议会委托律师事务所对昔日签订的合同进行了审查,结论是:中方公司没有遵守合同约定的各项期限。

“这与(拉珀斯维尔-乔纳)市政府以前与我方公司的沟通明显不符”

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公司执行理事Dominik Widmer

市长Stöckling将该部分归咎于中方公司自身的过错,称该公司直至2023年4月才首次将该项目的相关文件提交(另有传言称,中方真正提交文件的时间是2023年秋季-距离截止日期仅数月)。然而提交的文件不仅不完整,而且其中还包含了合同中明文禁止的内容,即部分无法批准的建设项目。

对中瑞产业园公司而言,这无异于平地惊雷。执行理事Dominik Widmer认为,该市的决定有悖于中方公司的利益,“这与市政府以前与我方公司的沟通明显不符”。他表示,此前的多次合同审查都表明本公司遵守了相关期限,购买协议原则上依然有效。该公司计划在晚些时候提供有关进一步行动的信息。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人再度燃起了购房欲望

相关内容

购房再度受到瑞士人青睐

此内容发布于 受利率下降的推动,瑞士人再度燃起了购房欲望。但根据银行信用社Raiffeisen集团的一项研究,瑞士房地产市场仍受供应量过低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更多阅览 购房再度受到瑞士人青睐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联邦铁路乘警将从今年9月起佩戴随身摄像机。

相关内容

瑞士铁路乘警将配备随身摄像机

此内容发布于 从今年9月起,瑞士联邦铁路乘警将佩戴随身摄像机。本周二(8月13日)瑞士铁路公司表示,希望随身摄像机会有助于缓和纠纷。

更多阅览 瑞士铁路乘警将配备随身摄像机
相关内容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Alexandra Andrist

随身摄像机:良好执法的必备利器,抑或侵犯隐私的威胁?

您在居住地是否曾遇到过执法人员佩戴的随身摄像机?在您看来,警务执法人员使用随身摄像机的做法,会给公众与警察之间的关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17
13 留言
查看讨论

通讯订阅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8月29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