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年轻瑞士人认为幸福与金钱无关

他们16-25岁,是将来的技术员、售货员、医生、工人、政治家或者艺术家,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却天生比较务实。他们认为自己会比父辈们过得更好。

PLACEHOLDER

这一天伯尔尼晴空万里,正是午休时间,联邦大厦背后,伯尔尼著名的“Grosse Schanze”大草坪上,一些年轻人聚在一起烧烤。他们聊着笑着,旁边可以远眺美丽风景的饭店里座无虚席,而它对于这些2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还太过奢侈。

“当你年轻的时候,钱在手里就像活鱼一样滑走,”18岁小伙子Gerber的比喻非常形象,他是一名制表学徒,来自巴塞尔,“我想搬出来住,因为我和父母关系不好,但是我每月还得多挣1000瑞郎才能独立生活,”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根据他自己的小算盘,每月有1800瑞郎就够生活了,他可以和女朋友及一位朋友一起合租一个公寓。但是他知道这两年他还挣不到这么多钱,但是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可以借债,这样我就可以从家里搬出来了。”

脚踏实地

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瑞士有110万16-25岁的年轻人,瑞士信贷和伯尔尼研究机构gf.bern外部链接所做的2013青年调查外部链接显示,2013年10个年轻人中有7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青年则梦想着可以成为乔布斯,而且也愿意为之付出血汗。与他们相比瑞士青年更加现实一些,80%的人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外部内容

gf.bern研究所的政治家Lukas Golder补充说:“在瑞士,我们有一个安全的社会和一个让人能够实现自己个人梦想的环境,令人可以在经济上达到小康。瑞士人都知道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也知道不用挣上百万,也能活得不错。所以他们也不会树立遥不可及的目标,这或许是优点,但也造成这样的结果:与其他国家相比,瑞士的企业家和敢想敢干的人比较少。”

Corinne,是一名24岁的医学系大学生,来自洛桑,未来的外科医生,她说:“瑞士年轻人很实际,他们希望能挣到钱并能独立,有些选择上大学,有些选择学徒,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学历的重要性,我只认识很少的人会选择艺术职业,或许因为这里没那么多梦想家……至少在我身边没有。”

瑞士教育系统

瑞士的义务教育包括6年小学和3年初中教育,旨在普及语言、数学、历史和地理基础知识。

第二个强制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90%瑞士青年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业。

70%瑞士青年选择职业教育,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在企业中工作。其余人选择高中,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Golder认为瑞士青年从瑞士的双轨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受益匪浅:“17、18岁的人可以找一个学徒职位,到了差不多20岁就可以有一个相对舒服的工作了。”瑞士年轻人之所以对未来信心十足,也是因为,前一个世界经济危机虽然令银行和企业饱受风霜,但是毕竟没有影响到年轻人。

弗里堡大学教授Francesca Poglia Mileti,也在研究青年人与金钱的关系这个课题,她的看法却不同:“瑞士是否遭遇了很大的经济危机不能十分肯定。但是有一点不容忽略,如今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找工作很难。”

勉强度日

无论以后他们将从事什么职业,瑞士人从小就被培养怎样使用金钱。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每月给他们零花钱,他们要自己决定怎样花钱。如果他们想买贵点的东西,那么在买糖之前就要好好想想了。就这样,他们学会节省,我认为这样很好,让他们学会理财,”25岁的Stefan这样说。他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他热衷于政治。他是青年会议组织的活跃分子。

在学徒的第一年,16-17岁年轻人的月薪在500-800瑞郎(3500-5600人民币)之间,三分之二要付医疗保险和生活费。

债务……不,谢谢!

根据2013青年调查的结果,只有4%瑞士青年有债务。在美国和巴西这个数字要高出5倍。

“节俭是瑞士文化。各家都有自己的预算。瑞士家长不会像美国家长那样,为了培养孩子而借贷,” Lukas Golder说。

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的年轻人中,90%反对借债,更不要说为了买车而借债。

Francesco Poglia证实,瑞士年轻人不会因消费而借债,但补充:有外国血统的年轻人则比较容易借贷,因为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挣钱也不多。

“我认为让孩子和年轻人承担起责任是正确的。你必须知道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有人要挣出来的。什么都需要钱……住房、食物。在学徒过程中,你肯定不能挣出所有这些钱,但是起码你要把工资一部分给家长,”20岁的Lisa说,她现在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同时在一个补习班上课,准备考高中毕业证书(Matur)。她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职业,但是她已经在经济上独立了-她与另外两名年轻人一起合租了一套公寓,懂得为了度日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我认为家长严格一些,让孩子参与家庭收支很重要,”20岁的Olivia也这么说,她还住在家里,自己付手机费用,自己买公车月票,并负责一部分家庭开支。她在联邦铁路工作,计划考高中毕业证书,以后想在高等专业学校中学习语言、企业经济或者市场营销。

瑞士的年轻人认为他们会比上一代人过得好吗?至少这些接受采访的人都认为他们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所有条件。

如果不行也没关系:“那就要降低生活水准,如果每月挣8000瑞郎,就可以多度几次假或者过得更奢侈一点,但挣6000瑞郎的人实际上也没什么损失。钱本身并不能让人幸福,”Stefan说。

(转译:杨旭东)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