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加沙协议”、出人意料的全球经济韧性与黄石公园的野牛

欢迎来到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美国》栏目。每逢周四,我们都会回顾瑞士媒体如何报道并评论美国三大焦点议题-政治、财经与科学。
“我这一生都在做交易。最伟大的交易会自然而然地达成……这次也是如此。也许这将是史上最伟大的一笔交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宣布促成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后说出这番话。他关于中东和平的预言是否会成真仍需拭目以待,但瑞士媒体已对他给予了谨慎的肯定。
还有一条略显乐观的消息:尽管特朗普加征关税,全球经济的表现却出乎意料地稳健。为何会如此?与此同时,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自由放养的野牛在激活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

瑞士德语区公共广播电视台SRF评论称,随着加沙停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现了世界外交两年来未能做到的事。《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也宣称:“特朗普理应赢得这份掌声。”
“此次停火依然脆弱,和平框架尚未成形,”SRF周三(10月15日)在分析中指出,“但人质已回到以色列,加沙地带的民众也暂时摆脱了轰炸。”
SRF认为,特朗普的个人特质在此次加沙协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报道写道:“出于想以‘和平缔造者’身份被载入史册的愿望,他搁置了传统考量,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特朗普也能够依靠包括其“好友”、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内的多位领导人,来影响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
这个和平能否持久?前巴勒斯坦文化部长阿努瓦尔·阿布·艾谢(Anouar Abou Eisheh)在法语区纸媒《时报》(Le Temps)上撰文指出:“特朗普的计划或许是个良好开端,但和平只能来自基于尊重国际法的公平解决方案。”
《新苏黎世报》(NZZ)评论称,“即便是特朗普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似乎开始意识到他的政策比过去所刻画的更复杂和多面。”该报指出,那些过去天天把特朗普描绘成人类威胁的媒体,如今突然呼吁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这种转变“几乎令人啼笑皆非”。文章写道:“为和平挺身而出会改变公众认知,这或许也是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诺贝尔和平奖。对他而言,诺贝尔和平奖像是一种公开的证据,证明那些说他是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的人都错了。”
苏黎世的《每日导报》则认为,加沙停火显示出,“如果特朗普运用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力,将精力集中在中东等外交危机上,而非继续削弱美国民主,他或许能成功打破这场无尽的暴力循环”。报道补充说,若真能如此,特朗普确实会成为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这是一个无法索取、只能获得的荣誉”。
- 从加沙的成功到乌克兰的困局外部链接-SRF(德)
- 《每日导报》社论外部链接(德,付费内容)
- 《新苏黎世报》社论外部链接(德,付费内容)
- 前巴勒斯坦文化部长阿努瓦尔·阿布·艾谢撰文外部链接-《时报》(法,付费内容)
- 以色列在加沙战争的人道代价外部链接-瑞士资讯报道(英)

《新苏黎世报》周三(10月15日)警告称,全球经济的表现虽比半年前的预期更好,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是重大风险。
该报报道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周二(10月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结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2026年为3.1%,高于其4月预测的2.8%和3%。当时,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实施双边惩罚性关税,令全球-尤其是瑞士-深感震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认为,负面影响处于预期的下限:全球经济的韧性超出该组织在华盛顿的专家的担忧。为何会如此?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给出了四个原因。首先,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稳定了各自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因此在近期动荡中资本外流受到限制。
其次,私营部门展现出极强的适应力。许多企业调整了供应链,或提前向美国出口以规避关税。该组织还指出,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的繁荣投资-尤其是在美国-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第三个令人谨慎乐观的原因是,美国关税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小于预期。格奥尔基耶娃上周表示:“到目前世界避免了陷入报复性贸易战。”然而,《新苏黎世报》指出,特朗普与中国之间再度升温的关税争端表明局势仍极为脆弱。
格奥尔基耶娃提到的第四个积极因素是,许多地区仍保持极为有利的金融环境。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在结尾也提出警告,全球范围内政治压力正加剧对国内央行的影响,这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公信力。而此次警告不仅针对土耳其或阿根廷等国,也明显指向美国-数月来特朗普在持续施压美联储,要求其大幅下调基准利率。
- 特朗普关税冲击下,全球经济表现出意料之外的韧性外部链接-《新苏黎世报》(德,付费内容)
- 特朗普关税实时动态外部链接-《每日导报》(德)
- 瑞士怎样面对美国征收39%关税?-瑞士资讯

美国西部黄石国家公园中自由放养的野牛数量激增,正在刺激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新,并提升鸟类与两栖动物的多样性。
日内瓦《时报》周一(10月13日)报道,19世纪初美国境内生活着约3000-6000万头野牛,而到1900年仅剩约1000头,随后美国才开始实施保护措施。如今,野牛数量估计已达40万头,大部分是以数百头为单位组成小群活动。约半数野牛被饲养在牧场里,用来提供牛肉;另一半生活在联邦土地上,为调节野牛种群数量,每年会猎杀大约7.5万头。
黄石公园自上世纪60年代启动“重返自然”政策以来,野牛数量已增至约5000头,这是园方为2024年设定的野牛数量上限。
尽管活动范围受限-一旦离开园区边界就会被捕杀-这些野牛仍会随着季节迁徙,寻找更适宜的草场。参与研究黄石公园北部野牛生态的比尔·汉密尔顿(Bill Hamilton)在《科学》(Science)杂志8月发表的论文中解释说:“这片区域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令我们得以观察野牛对植被的影响。”
“通过比较可进入与不可进入的草地区域,我们发现,即便面对本地大型食草动物的高强度啃食,草原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汉密尔顿指出,这种韧性源于草食动物、植物、养分与土壤细菌之间的复杂互动。
此外,野牛在踩踏土地时会粉碎植物残骸,加速其分解过程。“它们深陷的蹄印在地表形成微小洼地,为各种青蛙、蝾螈与爬行动物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也让鸟类得以饮水,”汉密尔顿表示。
- 黄石野牛是其领地的守护天使外部链接-《时报》(法,付费内容)
- 欧洲野牛重返瑞士森林计划能否成功?-瑞士资讯(多语)
下一期《瑞士媒体里的美国》将于10月23日星期四发布。
如有任何意见或反馈,请发送邮件至chinese@swissinfo.ch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