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和他的掷旗首秀

与瑞士摔跤(Schwingen)、约德尔调(Jodel)和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一样,掷旗表演(Fahnenschwingen)也是瑞士联邦至今仍活力十足的一大文化传统。此次,我们采访了来自爱蒙塔尔地区(Emmental)的15岁少年亚历山大(Alexander)。这位少年不仅热爱摆弄机械,同时还被掷旗传统深深吸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在掷旗表演的现场,我们发现亚历山大和父亲坐在角落。这位少年看上去相当紧张,肢体动作僵硬,目光死死盯着天花板。很快,他就要登场了。终于,主持人宣布轮到他出场,他也终于可以结束焦急的等待。
当时是傍晚时间五点三十六分。亚历山大将旗杆扛在肩上,朝着指定的表演区域走去。那里铺设了一张蓝色的地毯,中央处还标识了两个同心圆。人们在这位少年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紧张的神色,但他此刻的内心却正经历着一场猛烈的情绪风暴。他用右手握紧旗杆,左手搭在腰上,而背景中则传来了一段约德尔调的优美旋律。在他身后,一幅描绘着田园风光的山间风景画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最后,亚历山大又检查了一遍双脚的位置,而此时它们正完美地居于小同心圆的中心点。一切就绪,他的掷旗表演正式开始。由于初始动作都十分简单,亚历山大因此将它们完成得毫无瑕疵。旗帜在半空中飘扬,被掷旗手从一只手中传到另一只手上,如此往复。然而,在一次抛掷过程中,亚历山大遭遇了失误:旗帜从他手中滑落,最终掉落在了地上。那一刻的窘境对于这位少年来说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尽管如此,他还是压下了所有的情绪,从地上拾起了旗帜,继续着他的掷旗表演。
在掷旗表演的三分钟内,掷旗手必须在交替使用左右手的前提下完成12个规定动作,其中包括腿下扬旗、高空抛掷、头顶传递、腿间传递、开放式传递等等。此外,当主评委发出指令时,则标志着掷旗手的表演时间业已完结。表演结束后,亚历山大在台上静止了数秒钟,而刚刚还在舞动中的旗帜此刻则水平悬挂在他的身旁。紧接着,他将旗帜搭在了右肩上,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表演区域。观众们开始鼓掌,而他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评委们相继与之握手,并拍肩以示鼓励。对于此次表演,这位少年言简意赅地总结道:“结果没我想象得那么糟糕。”
表演时间和表演方式
每场表演的时长为三分钟,可以单人或双人形式进行。
表演的正式开始与结束均以主评委发出的指令为准。
所有动作都必须使用左右手交替完成。
空间与动作
掷旗手只能在同心圆范围内活动。内圆直径:60厘米;外圆直径:150厘米。
表演过程中,掷旗手不允许离开圆圈范围,也不允许抬起脚跟或向前迈步,违规者将接受处罚。
旗帜不得接触掷旗手的身体或地面,必须始终保持展开和摆动的状态。
暂未使用的那只手应放在腰侧并保持放松状态。
掷旗手必须至少展示两个高抛动作(Hochschwünge),而这些动作则需从49个规定动作中选取。
旗帜特点
标准尺寸:120 x 120 厘米。
适用于未成年人的旗帜尺寸:80 x 80 厘米或 100 x 100 厘米。
必须是州旗或瑞士国旗。
评委与评分
评委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一名主要评委。
评委将对表演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动作技巧与精准度、掷旗手在圆圈中的位置、步伐、平衡度、投掷动作的正确执行及双手的使用、动作的难度、投掷的高度以及对技术的掌握程度。
最后,评委将根据评分标准打分,评分范围为0至30分。
15岁少年的首场表演
我们现在正位于一个名为圣斯特凡(Sankt Stephan)的小镇之中。作为隶属于奥伯西门塔尔(Obersimmenthal)地区的旅游胜地,这个小镇距离名气更大的伦克(Lenk)仅几公里,而今年6月的伯尔尼州约德尔节(Bernisch-Kantonales Jodlerfest Lenk-St.Stephan)便是在这两个地方举办。此届约德尔节吸引了来自瑞士各地的约德尔歌手、阿尔卑斯长号演奏者以及掷旗手前来参加,而亚历山大也将在这天迎来人生中的首场掷旗表演。
过去,他曾与母亲海蒂(Heidi)、父亲曼努埃尔(Manuel)和妹妹尼科尔(Nicole)一起作为观众参加过无数次类似的活动。在前往圣斯特凡的途中,亚历山大透露道:“为了这次活动,我一年前就开始了所有的准备工作。”这一年中,这位15岁的少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掷旗表演的动作、手势以及抓握技巧。

在比赛中,每位参赛者都可以单独或以二人搭档的形式在由三名评委组成的评委团面前进行表演。掷旗手(Fahnenschwinger)身着传统服饰且必须展示一系列动作。评委将对精准度、多样性、速度、姿势、动作的流畅性以及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尤其是当掷旗手做高抛和空中接旗等动作时。
“这需要专注力、协调性和良好的平衡感。”亚历山大的父亲曼努埃尔解释道,“我们是一个小家庭。对我们来说,一起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最新研究推翻了一套仍在瑞士境内广泛流传的理论,亦即掷旗活动起源于瑞士士兵为其它欧洲国家势力充当雇佣兵的那段历史时期。恰恰相反,一些历史文献表明,早在雇佣兵制度于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再度流行起来之前,乌尔纳地区(Urnerland,亦即今天的瑞士乌里州)的牧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重磅丝绸制成的短柄旗帜进行掷旗活动。
随着19世纪至20世纪旅游业的兴起,瑞士的民间传统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1910年,奥斯卡·弗里德里希·施马尔茨(Oskar Friedrich Schmalz)在伯尔尼创立了瑞士约德尔协会(EJV)。继约德尔歌手和阿尔卑斯长号表演者之后,瑞士约德尔协会自1922年起还将瑞士中部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掷旗手纳入到了该组织之中。
(资料来源:瑞士西北部掷旗手协会)
亚历山大的世界
亚历山大住在爱蒙塔尔心脏地带的海米斯巴赫(Heimisbach)。他的家和农场坐落于一座山丘的顶部,人们可以从那里俯瞰到壮丽的景色。
“我对足球和曲棍球不感兴趣。”这位少年说道,“我喜欢掷旗,虽然我的同学都认为这只是在浪费时间。可对我来说,这项运动不仅象征着传统,也传递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感。”他每周五晚上都会和父亲一起去镇上的体育馆,与他的朋友亚尼克(Yanic)及其他成年掷旗手一起进行掷旗训练,而他的父亲三十多年来也一直是这项运动的忠实爱好者。亚历山大表示:“完成单个动作相对简单。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时使用左右手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动作和谐地结合起来。”
亚历山大的世界由机械发动机、书籍和三只矮脚山羊组成。一年后,他将完成义务教育,而等待他的将是就业这一新的人生阶段。这位少年向我们袒露道:“我想成为一名农业机械维修工。”不管是放学后还是在暑假期间,他都会帮助家人在农场里干活或是收割干草。
对他来说,干这些活更多是出于责任而非兴趣。事实上,他更喜欢沉浸于书本中、照料他的小山羊或是修理他那辆用来上学或在苏米斯瓦尔德(Sumiswald)周围的山丘上四处奔跑的小摩托车。亚历山大表示:“我很想改装我的摩托车,但我的父母不允许我这么做。”这位少年同时补充道,虽然目前他对发动机还比较陌生,但在学徒期结束后,他将会了解到更多相关的知识。眼下,他只负责对父亲的Schilter牌老式农业运输工具进行润滑。

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圣斯特凡。掷旗表演结束后,亚历山大终于可以尽情享受与家人一起出游的乐趣。
在约德尔节上,他被掷旗手、约德尔歌手和阿尔卑斯长号演奏者包围着,所有人都穿着传统服饰,而这一切都让他感觉熟悉而亲切。他坐在一堆木头上,刷了一会儿手机,随后又把手机放回裤兜里,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世界中。一面卷起的瑞士国旗就被放在他的身旁,而背景中则传来一阵约德尔调的悠扬旋律。
约德尔调起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居民彼此隔山呼唤以及相互间的交流需求。通过最初的几个音符可以看出,这种山区音乐的主旋律充满了对自然和家乡的无比热爱。
约德尔调使用一种在胸音和假声之间不断快速变换的唱法,没有使用表达具体意义的歌词。这种原生态的音乐交流方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不同山上的人们需要相互交流或是为了呼唤召集奶牛。虽然约德尔调可能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演唱约德尔调的合唱团直到19世纪才出现。
在瑞士和其它阿尔卑斯山国家,约德尔调于19世纪演变成了歌曲。约德尔歌曲现在分为两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通常使用手风琴伴奏,是约德尔歌者团体最喜欢的类型。1910年,这些团体相互合并,组成了瑞士约德尔协会。每年,该协会成员都会在各地的约德尔节上进行表演。约德尔歌曲的内容涉及高山、自然和家庭以及自由和独立等主题。目前,瑞士约有2000首约德尔歌曲作品,主要使用德语,也有部分使用法语。(资料来源:瑞士国家旅游局)
相关内容
(编译自意大利语:Aikens Jun/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