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11月9日-15日)发布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在本期的新闻回顾中,我们着重介绍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三篇报道: 巴黎某日,两名女性友人相伴走进药店,购买验孕棒。她们选择了最廉价的一款-未曾想,就这样和一名中国囚犯建立起“联系”。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中国监狱:验孕棒包装里的求救信;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中国政府已经查禁了全国约3000多个小型气象站;瑞士媒体曾预测,今年在新消费习惯和经济不利的背景下,声势浩大的双十一商业活动不会取得巨大成功。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来自中国监狱:验孕棒包装里的求救信
巴黎某日,两名女性友人相伴走进药店,购买验孕棒。她们选择了最廉价的一款-未曾想,就这样和一名中国囚犯建立起“联系”。一个真实的故事。
瑞士法语电视台《现在时》(temps présent)节目于11月9日播放了一部名为《中国信:强制劳动-一名中国囚犯的求救》的纪录片。影片由一个法国记者团队拍摄完成,纪录了一场由“验孕棒引发的”跨国调查。(瑞士法语电视台此报道仅以视频形式呈现,只有欧洲部分地区持有其播放权限,因此本篇摘要篇幅较长,以求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叙述。)
两名巴黎女子买了验孕棒回家,打开包装盒,里面竟然掉出一张折叠成小块的纸张,背面写着国际求救信号SOS。两人惊异地打开信纸,里面是一封中文的手写信件-一名中国囚犯的匿名求救信:“亲爱的朋友,请在享受生活之前,先知道这是中国天津囚徒一天劳动12-15个小时才换来的…… 在中国,哪怕是持有不同政见的人都会被定为刑事犯罪…… 犯人到了监狱,警察会明确地告诉:严格来说你们已经不是‘人’了…… 犯人只是劳动工具……”信里还提到,中国共产党“全党皆腐”,警察就是利用犯人赚钱的“牢头狱霸”。“我本来要用真实姓名揭露他们的丑陋嘴脸,但如果是那样,我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信件落款:中国天津监狱。
两名法国女性感到将此事付诸公共舆论的必要,于是告知了记者Laëtitia Moreau。后者及其团队远赴多国-甚至是中国天津-以探访证人,并试着解开求救信背后的真相。
“我经历过一模一样的遭遇。”罗马尼亚人Marius Balo在读了上述求救信后说到。他在华教授英语期间被指控商业诈骗,尽管坚称是莫须有的罪行,他依然被判入狱8年(2014-2022年),在上海服刑。“强制劳动、酷刑和谋杀,每天都在发生。”Balo沉重地说。
另一名外籍人士Dima因为在中国偷盗银行卡而住了两年(2019-2021)监狱。他在狱中因拒绝参加强制劳动,遭到刑罚。“他们把我绑在一张特制的桌子上。从头到脚被一条条绑带牢牢地捆住。然后,他们就让我这样待了三天三夜…… 我拒绝进食,因为我不能去上厕所。我不能接受被如此羞辱。如果我都被这样处置,可以想象那些中国囚犯会遭遇什么。”
还有一名因商业诈骗在中国服刑11年的外籍见证人,深知强制劳动的内幕:“在监狱,我们从未生产过一件完整的产品。我们加工最长时间的,就是服装零售连锁C&A的服装商标…… 外国企业委托中间人完成订单,而中间人再去和中国企业或者监狱联系。这是很复杂的一个空壳公司体系。” 而Balo的回忆也证实了强制劳动和外国企业的关系: “卡车持续不断地从监狱厂区进进出出…… 让我感到及其失望的是,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来自西方国家企业的订单。”
美国记者Amelia Pang曾于2019年就中国监狱的强制劳动进行实地调查。为了查出哪些企业和监狱合作,她对从中国监狱驶出的货运车辆进行了跟踪。“由这些卡车运出的产品种类如此之多,让我十分惊讶…… 而有的订单来自大型跨国集团,比如苹果公司和亚马逊。”
说回两名法国女士从巴黎药店购买的廉价Sérénitest验孕棒:其包装上标注的制造商是2002年成立的深圳市比特科技有限公司(BCT System Co.,Ltd)。该公司网站唯一提到的领导层成员为已于2009年去世的中国前卫生部长钱信忠。而据一名曾经被关押于天津监狱的见证人分析,求救信的发出者应该是为制药工业的最后一道生产环节-包装工序-工作。
法国记者团队查出,Sérénitest验孕棒事实上是天津Recare Co., Ltd.公司使用比特科技的专利生产的。而当记者按照Recare公司网站标明的厂址走访时发现,这只是居民区里的一幢空置别墅。一名专业调查人士追踪发现:天津市监狱的负责人之一和Recare公司的商务负责人竟是同一人。
中国监狱强制劳动不只发生在新疆,它是一个普遍现象。纪录片指出,该现象同欧洲人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正因如此,欧洲议会社会民主党议员Raphaël Glückmann作为专门委员会成员共同起草了一份法案,旨在禁止(不仅局限于新疆地区的)一切涉及中国强制劳动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如果我们的消费行为参与进强制劳动体系中,那我们也就成了‘帮凶’,”Glückmann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让中国共产党体系付出代价,让他们明白,要想进入欧洲市场,就要中止强制劳动。”
2023年6月1日,经欧洲议会成员投票表决,该项法案得以通过。(RTS外部链接/法)
在中国利用气象站进行间谍活动?
11月9日瑞士电视台SRF报道,据来自北京的报道称,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中国政府已经查禁了全国约3000多个小型气象站。
中国正在针对国内实时记录大气压、温度、风速或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小型气象站采取行动。中国国家安全局表示,中国约有3000个这样的气象站正在向国外非法传输数据。具体传送到哪些国家中方并未明确点名,只说这些气象装置是由国外资助,并将数据发送到国外,予以禁止是为了防止间谍活动。
中国国安局在声明中表示,这与中国的 “主权、安全和发展”有关。具体细节并未提及,只知道一些气象站设置于军事设施和重要的粮食种植区附近。
去年,一个据称来自中国的气象气球在美国上空因导航错误而被击落。中国此次行动是否与这一气象气球有关?瑞士电视台在报道中说,目前从表面上看,中国政府针对本国气象站采取的行动与气象气球事件并无关联。当时中国政府曾尝试淡化气球事件,并将美国战斗机击落气象气球的做法说成是一种过激反应。然而现在,小型气象站又被中方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可见中国政府在气象问题上采用了双重标准。
瑞士电视台分析,中国之所以对间谍活动心怀忌惮,与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有关—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紧张,与欧盟的关系也不例外。同时,中国还正努力树立自己地缘政治大国的形象,因此,安全问题事关重要。除此之外,中国在经济或社会领域公布的数据也越来越少。中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引起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最近几个季度中国的海外投资下降显著。(SRF外部链接,德)
中国“光棍节”销售放缓
瑞士法语《时报》(Le Temps)在“双十一”当天-促销活动结束之前-发布文章,预测“在新消费习惯和经济不利的背景下,这场声势浩大的商业活动预计不会取得巨大成功。”
文章将这场由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牵头的商业活动称作中国的“一大盛事”,并分析促成其逐年非凡业绩的原因是:中国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物流的高度发达,以及退换货的便利。
美国贝恩战略与管理咨询公司(Bain)新近一份报告显示,77%的中国消费者不打算在2023年“双十一”花费更多的钱。但VO2亚太新技术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Vincent Marion 依然预测,今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将连续第二年超过 1 万亿元。”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他们现在更倾向于储蓄,消费者的教育水平提高了,要求提高了,他们在消费时考虑得也更仔细,”他补充道。
据该公司统计,自今年10月24日“双十一”活动开始以来,销售额比去年下降了 7.5%。此外,42%的买家订购的是日常消费品,奢侈品领域的采购量有所减少-这也是网购行为更加理性的佐证。(Le Temps外部链接/法)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该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士年轻人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相关内容
瑞士南部冰川可能在10年内消融殆尽

相关内容
卡地亚称,香港正在失去瑞士手表业亚洲中心地位

相关内容
瑞士设计神经假体帮助帕金森病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11月23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