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图)和东京曾是卡地亚钟表和珠宝品牌制造商的主要出口中心。
Keystone / Jerome Favre
卡地亚(Cartie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yrille Vigneron表示,尽管从今年1月起,香港对瑞士手表的需求猛增,但这座城市已经不再被视为亚洲中心。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内容发布于
Vigneron在《新苏黎世报》11月11日刊登的采访中称,香港和东京曾是卡地亚钟表和珠宝品牌制造商的主要出口中心。然而,过去的十年间,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Vigneron看来,韩国首都首尔(Seoul)正在崛起。他相信未来还会出现其他中心。“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也在快速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钟表名店宝齐莱的成功故事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著名腕表与首饰零售商将出售给劳力士(Rolex)的公告震惊了整个奢侈品界。但宝齐莱(Bucherer)素来就有给业界带来出乎意料之举的悠久历史。
更多阅览 瑞士钟表名店宝齐莱的成功故事
在谈到税收时,他指出,“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正在增长,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地区。”他补充道,城市的氛围也很重要。“这就是香港的优势所在。”
Vigneron预计,香港的出口市场在今年年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人们手里有钱,但也在考虑怎样把钱花得更明智。”
卡地亚隶属于总部位于日内瓦的珠宝及制表企业-历峰集团(Richemont)。
相关内容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此内容发布于
从下个学年开始,瑞士下瓦尔登州(canton of Nidwalden)的小学生除教学需求或紧急联络需要外,将不得在校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更多阅览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相关内容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国民院就非暴力育儿原则正式写入瑞士法律进行了投票。
更多阅览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相关内容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此内容发布于
5月6日,一位68岁的瑞士老妇人站在了苏黎世法庭上,被指控系统性喂养领居家的猫“里奥”(Leo),致使其不再返回主人家中。该行为在瑞士属于犯罪行为。
更多阅览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相关内容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与中国计划于本周六(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关税磋商。
更多阅览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相关内容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一项调研,四分之三的瑞士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AI),其中半数的使用方式违反了公司指令。
更多阅览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相关内容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政府称,瑞士今年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加剧。
更多阅览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相关内容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此内容发布于
达到退休年龄时该如何支配职业养老金(BVG/LPP)账户里积累的资本?在一次性提取资本总额和按月领取年金之间,做出前一个选择的瑞士居民人数首次超过了做出后一选择的人。
更多阅览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相关内容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2024年,瑞士私人家庭资产总额继续强劲增长。金融资产增长和房地产资产升值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
更多阅览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媒体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但在“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仍保持了第9名。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相关内容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过敏中心4月28日表示,因天气短暂转凉而中断的花粉季目前已重新开始,草类花粉正在瑞士各地飘散。约70%的花粉症患者对其过敏。
更多阅览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圣诞前购物:卡地亚、伯爵和万国中国人最爱
此内容发布于
2018年第三季度,历峰集团的奢侈产品在亚太地区增长了10%,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更为显著,中国人成为最重要的买…
更多阅览 圣诞前购物:卡地亚、伯爵和万国中国人最爱
相关内容
瑞士历峰集团摆脱疫情低谷,大手笔分红
此内容发布于
从事首饰与钟表贸易的历峰集团(Richemont)成功摆脱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其营业额与盈利均在2021/22财年显著增加。
更多阅览 瑞士历峰集团摆脱疫情低谷,大手笔分红
相关内容
处境艰难的瑞士制表业瞄准中国大陆
此内容发布于
新冠疫情使得游客行迹罕见,这给瑞士制表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为了弥补这次的收入损失,各制表商正更多地把业务瞄准中国大陆,同时回归朴素。
更多阅览 处境艰难的瑞士制表业瞄准中国大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