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传统常规电池截然不同的是,这款可生物降解的微型电容器在被丢弃时将不会留下有毒有害物质。
Gian Vaitl
瑞士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一款可生物降解电池,荷电量使用殆尽后可以直接将其扔进堆肥中。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和科研研究所(EMPA)利用3D打印机生产出一款由碳、纤维素纳米晶体、甘油以及食盐所制成的电池。
研究人员将所有材料混合为一种凝胶状的油墨,而这种油墨灌注进3D打印机中,便能打印出基底层、导电层、电极层以及电解质层这四层组件,最终经组合形成电池。
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和科研研究所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新闻通稿外部链接中介绍称,这款电池样品能够储存的电荷量,足以让一台数字时钟连续运行好几个小时。此外,它的性能也足够坚固,不仅可以承受数千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即便在被储存在冰冻温度环境下依然能继续工作,还具有抗压和抗震功能。
“不过最值得称道的是,当你不再需要这款电池时,你大可以把它直接扔进堆肥里,或者干脆把它留在大自然环境里。短短两个月之后,电容器就会自行分解,最终只留下一些肉眼可见的碳颗粒,”新闻通稿介绍道。
这款电池的一大潜在用途,就是为物联网(IoT)部件-譬如一次性或可回收的传感器、或者微型发射器提供充电设备。这类系统具有涵盖物流、农业以及环境监测领域在内的广泛用途。
此外,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和科研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还预计医疗保健行业对此类电子微型设备的需求在未来会不断增长。“其中就包括将这款电池应用于病房床榻旁使用的小型测试设备,或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检测装置。”
这款电池发明所具有的可生物降解性能,也将有助于解决电池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因为传统常规电池在荷电量使用殆尽后倘若处理不当,就会将自带的有毒有害物质泄露到土壤系统和水系统中。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有多个研究小组也在积极研制探索可生物降解电池,并且有些团队已经开发出了早期样品。
相关内容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此内容发布于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劳动力市场。瑞士联邦统计局的预测显示,瑞士人口增长自2035年起将完全依靠移民。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近日的报告也指出,瑞士的劳动力市场大门必须保持敞开。
更多阅览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相关内容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如果预算充足,想在欧洲养老,选哪个国家呢?瑞士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为你贴心指路。欧洲最快乐的老年人住在瑞士。他们不仅身体健康,对自己的社交娱乐生活也相当满意。
更多阅览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相关内容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此内容发布于
在数字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与异国他乡的亲人实时交流。但你知道吗?恰恰是这样的便利阻断了人们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
更多阅览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相关内容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此内容发布于
伊韦尔东市、洛桑和沃韦等三座沃州城市一直受到毒品交易的不良影响。为此,沃韦市议会于年初提出给火车站区域安装摄像头,对违法犯罪进行打击,可当地居民并不认同。
更多阅览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相关内容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此内容发布于
在网上,瑞士账户是令人羡慕的IP地址。那在瑞士境内,这个IP在哪里呢?五年一度的调查显示,格劳宾登州的居民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压力小、睡眠足,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地。
更多阅览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相关内容
瑞士居住密集化挤占贫困人口生存空间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密度提升为城市中心建新公寓创造了空间。然而,拆除旧建筑,兴建新公寓,租户需要搬离时,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通常高于平均水平。
更多阅览 瑞士居住密集化挤占贫困人口生存空间
相关内容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人口危机中,中立国瑞士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瑞士人口增速继续不容乐观。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已触底历史最低纪录,家庭规模大幅缩水。
更多阅览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相关内容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稳居欧洲境内高校榜首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S最新发布的全球高校排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继续稳坐欧洲境内最佳高校的位置。与去年相比,榜单中另外9所瑞士大学的排名有升有降。
更多阅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稳居欧洲境内高校榜首
相关内容
瑞士人希望有强大军队,同时加强与北约关系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军事科学院(ACAMIL)和安全研究中心(CSS)联合发布的《安全2025》(Security 2025)调研发现,瑞士民众支持义务兵役制度,并倾向于加强与北约的纽带。
更多阅览 瑞士人希望有强大军队,同时加强与北约关系
相关内容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常感压力重重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经常或几乎总是”处于压力之下。而在30岁以下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已达40%。
更多阅览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常感压力重重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发明:可折叠、可伸缩电池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研究人员在《尖端材料》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公布了一项最新发明:一种完全由可折叠和可延展元件构成的、不具易燃性的锂离子电池。
更多阅览 瑞士发明:可折叠、可伸缩电池
相关内容
当人体成为一座发电站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一家初创企业开发出一项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在未来,我们有可能每天通过自身热量免费发电为电器充电吗?一家瑞士初创公司正在这方面做着努力。
更多阅览 当人体成为一座发电站
相关内容
瑞士太阳能公司能否与中国抗衡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Meyer Burger公司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们在欧洲看到了太阳能电池的第二次生机。集团首席执行官Gunter Erfurt坚信,凭借可持续生产的产品,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更多阅览 瑞士太阳能公司能否与中国抗衡
相关内容
电动汽车浪潮来袭,瑞士是否准备好踏浪而行?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全球电动汽车(EV)销量激增,瑞士市场同样火爆。但是,挪威等领先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瑞士的电动汽车革命要在未来几年内跟上步伐并减少碳排放,那么有些东西将不得不改变。
更多阅览 电动汽车浪潮来袭,瑞士是否准备好踏浪而行?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