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从殖民主义中得到了什么?

  伊达-齐格勒 (Ida Ziegler)号是与印度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的温特图尔贸易商队所拥有的三艘船之一。
"伊达-齐格勒 "(Ida Ziegler)号是与印度殖民地进行贸易往来的温特图尔贸易商队所拥有的三艘船之一。 Club zur Geduld, Winterthur

瑞士没有殖民地。但它却因此而获益,得到了诸多殖民大国的保护,从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或许正是因为瑞士人没有殖民的野心,所以欧洲列强对它比较宽容。早在90年前,经济学家Richard Behrendt就写道:作为微笑的旁观者,瑞士从帝国主义中所获取的利益甚至比欧洲列强还多。毕竟为了维持殖民帝国,列强们花费不菲。 

他是一位在阿姆斯特丹进行历史研究的自由职业者。在其博士论文《殖民的瑞士》和英语论著《瑞士人在新加坡》中,他对海外瑞士人以及他们与殖民帝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Zangger还定期为苏黎世的Johannn Jacobs博物馆工作,该博物馆的展览多次探究了全球史的问题。Zangger目前从事的项目,是Heiden博物馆曾在印尼驻留的阿彭策尔人的生平展(德)外部链接

那时在瑞士,谁要能找到殖民地的门路,一定能大赚一笔,特别是当时的富裕阶层,没少从中受益。

军官和商人成为城市新贵

早在17世纪初,就有瑞士人受雇于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但他们的命运大多比较悲惨。不过有些军官却得到了财富和人脉,开始投身种植园经济,生产糖和其他产品。从非洲来的奴隶便是他们的劳工。

有些瑞士的商贸公司-比如巴塞尔的Christoph Burckhardt和纳沙泰尔的Louis de Pourtalès,都从横贯欧洲、非洲和美洲的纺织品、奴隶、种植园产品的三角贸易中大赚了一笔。投资这种跨洋贸易的不仅有私人企业,当时的伯尔尼市政府甚至也参与其中。1719年,它成为英国南海公司的最大股东,而该公司负责在英属殖民地为南美洲提供奴隶。

驻扎海外的纺织业商人

殖民贸易将来自印度的紧俏棉织品运往欧洲,随之而来的还有棉花的加工和染色工艺。欧洲的工业起飞就始于对印度棉织品的仿造,这一模式在19世纪很普及。由于邻国的关税壁垒高筑,瑞士的纺织业不得不把目标锁定在遥远的市场。它复制外国的花样,并进行工业化生产,之后再以低于当地手工产品的价格倾销到他地。

这就需要稳固的全球网络。纺织厂将年轻商人派驻到当地的贸易重镇并建立分支机构。在那个去往东南亚需要耗时3、4个月的年代,联络是极为不便的。所以只有得到帝国主义巨头的军事和法律保障,商人们才肯去冒险。对于日本、中国、泰国、伊朗和奥斯曼帝国这样的非殖民地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商人们需要更多的保障。

成功的原材料供应商

将来自殖民地的原材料供给欧洲工厂,这样的生意虽然风险巨大,但很有赚头。一些贸易公司就取得了很大成功,例如洛桑的André就是粮食贸易的领头羊。温特图尔的Volkart凭借在英属印度的分公司创建了原棉和咖啡贸易的世界帝国。

Siber Hegner垄断日本的丝绸生意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此外还有巴塞尔传教会:它在加纳种植可可,并成为可可贸易中的重要一员。

这些商行极大地推动了瑞士金融业的发展。一些靠殖民贸易起家的成功商人在回国后,纷纷成为保险公司和银行的理事。这些公司还为瑞士当代的原材料贸易奠定了基础。

瑞士的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知识也得到了长期的积累。而原材料贸易一直在间接地从殖民主义中获益。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殖民给非洲留下了一系列孱弱的国家和腐败的政府,而欧洲的大多数人也并不介意对当地的矿藏进行掠夺。

热带地区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蓄水池

从殖民地中受益的不仅是欧洲的商业,还有科学和技术。在地理、生物、古生物和人类学领域,热带地区提供了不少有意思且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制药学家们对土生土长的药材很感兴趣。通过走访热带地区和,并在当地实验室对热带物质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地理学家还为壳牌和其他石油企业勘探了原始森林和沙漠。

正如棉花和外国的印花花样引来了工业化的第一次浪潮,来自殖民地的物资,又在化学、汽车和电子工业掀起了第二次工业浪潮。产自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锡兰种植园的便宜橡胶,也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人们总是在寻找可替代更新、更有潜力的物质。为了兴建欧洲人的工业化种植园,当地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许多瑞士人就在这样的种植园里工作,少数人攫取了巨大财富,并在回国后修建了别墅和规模宏大的花园,以彰显自己的财力。

然而对国民经济来说,这些靠殖民地起家的百万富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瑞士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而这正是在殖民地时代形成的:瑞士既是原材料的供应商;又是工业化的生产商。 恰恰因为取得了殖民地的“入场券”和原材料,瑞士的工业化国家地位才得以夯实。

尽管随着新的全球化发展,工业生产又转移到了前殖民地国家,但如今更起作用的还是科学和技术产品的制造。不仅如此,如果不是得益于殖民地,那么瑞士高校的发展现状也一定会相对逊色。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