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信貸崩塌:後果及遺留問題

隨著與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合二為一,瑞士信貸的品牌將永遠消失。
隨著與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合二為一,瑞士信貸的品牌將永遠消失。 © Keystone / Ennio Leanza

無論時局如何動盪,瑞士銀行都應該是保守、可靠的避風港。然而,瑞銀集團(UBS)緊急收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打破了這一形象,損害了瑞士銀行業的信譽。

本文通過Google翻譯從簡體中文轉換為繁體中文。阅读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針對這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的戲劇性救援的後果和遺留問題,瑞士資訊swissinfo.ch分析如下:

國際影響

全球都會感受到這家銀行轟然倒塌的餘震。

收購導致瑞信價值160億瑞郎(約合1’187億人民幣)的債券減記為零。一位不願具名的瑞信債券持有者告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該舉動“將對瑞士整體金融債務產生長遠影響。”

換句話說,投資者將來購買瑞士公司債券會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未經股東投票,強行推動了瑞士信貸的收購方案。就算保守地說,該行為也已經規避了相關法律並損害了瑞士的產權。

瑞士素來的形像是法律嚴明、政府穩定、政商兩界涇渭分明。

被收購之前,瑞士信貸已經在美國面臨蒙蔽投資人的指控。

瑞銀集團收購期間,作為瑞信重要股東的沙特國家銀行和卡塔爾投資局被排除在外,卻始終保持著沉默,未必是好現象。

中東投資者帶著數十億資金入股時,瑞信的股價約為4瑞郎(約合30元人民幣)。被收購時,瑞信股票定價為0.76瑞郎(約合5.6元人民幣)。

瑞士法律專家Peter V Kunz在接受Tamedia傳媒集團採訪時說:“從現在起,瑞士的投資者就等著資產在毫無法律依據的前提下被侵吞。之後肯定有打不完的官司。”

收拾殘局

宣布收購一家大型企業是一回事,成功完成收購又是另一碼事,特別是被收購對像已經深陷泥潭。

“這是一套商業解決方案,而非緊急財政救援,” 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強調。

然而,一旦收購失敗,瑞士納稅人就得背起90億瑞郎(約合668億人民幣)的損失。瑞士央行承諾將發行1000億瑞郎(約合7’429億人民幣)流動資金,以確保合併後的銀行正常運營。

相关内容
Credit Suisse CEO Ulrich Körner

相关内容

瑞士信贷:步步皆错为何故?

此内容发布于 在银行财务困境和内部大幅重组的背景之下,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2022年遭遇断崖式亏损。在为了追逐利润而放弃谨慎的经营者手中,一家切断了“瑞士之根”的国际银行是怎样经历沉浮的?

更多阅览 瑞士信贷:步步皆错为何故?

瑞銀集團董事會主席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表示,此次收購“將進一步鞏固瑞士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補充道,該交易也會帶來“巨大契機”,“瑞銀集團將繼續堅如磐石。”

以上將通過剝離瑞信投資銀行部門的有毒資產來實現,使其與瑞銀“保守的風險文化”相一致。

90億瑞郎的國家支持將發揮作用,以分擔收購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失。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马修·艾伦

为什么纳税人应该为挽救瑞士信贷集团买单?

为什么纳税人应该为挽救瑞士信贷集团买单?我们怎样才能让金融系统变得更加安全?

140 留言
查看讨论

從運營層面來看,瑞銀集團將面臨整合兩大銀行的零售和投資銀行業務,以及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而它完全沒有時間為這個巨大工程做準備。

凱萊赫和瑞銀集團現任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哈默斯(Ralph Hamers)將領導合併後的機構。該機構本質上講是一個大體量的瑞銀集團。

瑞銀集團全球員工總數72’600人。但瑞士信貸的50,000名僱員,包括瑞士本地的16’000人,更有可能失去工作。

工會要求政府管理部門出台行動計劃,以減輕不可避免的裁員帶來的痛苦。

瑞士政府已經出面擔保,將有序推進瑞信的解散—瑞士銀行系統是安全的。但其擔保有待付諸實踐。

如何走到今天?

2008年金融危機後,如此戲劇性的銀行業崩塌本不該發生。

全球範圍內的銀行都強制囤積儲備金以吸收市場衝擊。瑞士甚至採用了更為嚴厲的“瑞士終極版”規則。

顯然,這些規定都沒能阻止瑞信的失敗。瑞士第二大銀行與瑞銀集團合併而成的龐然大物,“更大”“更不能倒”。

兩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總額超過1.6萬億瑞郎(約合12萬億人民幣),而瑞士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8’000億瑞郎(約合59’480億人民幣)。

瑞信的倒塌被歸咎於該行歷任經理人的管理不善和貪婪的銀行文化。

儘管從技術層面講,瑞士信貸仍有足夠資金支持其運營,但多年來的錯誤操作和醜聞最終擊垮了市場對該品牌的信心。

收購之前,瑞士工會聯盟(Swiss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首席經濟學家Daniel Lampart對瑞士電視台SRF這樣說:“他們搞砸了,承擔了不可控的風險,還花了大把的錢。”

瑞士左翼政黨正在領導銀行業的進一步改革。

建議包括給金融監管機構更多資金支持,並賦予其更多權利,對違規銀行進行罰款。

更嚴格的提議涉及將公然違規的銀行高管送上法庭並投入監獄。

瑞士形象

過去的這個週末,瑞士信貸167年的歷史在一場為了力挽狂瀾而進行的激烈討論中,戛然而止。

瑞士失去了最具標識性的品牌之一。 1856年,著名的商業領袖阿爾弗雷德·埃舍爾(Alfred Escher)創立了瑞士信貸,為工業增長的黃金時期提供資金。

瑞信的轟然倒下堪比2001年瑞士國家航空公司倒閉帶來的衝擊。只不過,人們回望瑞士信貸的歷史可能不會帶著同樣的民族情懷。

2008年,瑞士政府也曾被迫拯救瑞銀集團,但那隻是全球銀行業危機中瀕臨崩潰的許多國際銀行之一。

壓死瑞士信貸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美國兩家銀行的相繼破產。但這兩家銀行無論從規模還是重要性上都無法與瑞信相提並論。

這一次,瑞士僅憑一己之力便造成了全球金融系統的大地震。

(譯自英文:武建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