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不是一台機器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的雄心壯志上至雲霄,廣及四海。在倫敦皇家學院(Royal Academy)舉辦的特展向觀者傳遞著一個訊息:他們還希望建築可以“療癒傷病“。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這家享譽國際的建築事務所目前在全球擁有600多名員工,其中400人在巴塞爾市工作。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創作的建築遠不止勾勒了巴塞爾市的天際線。
說到這家瑞士建築公司的經典建築,有標誌性的便是15年前建造的北京國家體育場(又名“鳥巢”),這也是2008年奧運會的標誌性建築;後來,該事務所又設計了漢堡港口的易北愛樂廳,也成為該市地標;還有比如,在瑞士Toggenburg山區建造的Chäserrugg火車站,為這座山峰勾勒出嶄新輪廓。
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與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是這家全球知名的建築事務所的兩位合夥創始人。兩人都出生於1950年。 1978年成立事務所時,他們還都不到30歲。從1999年起,他們作為全職教授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任教,並於2001年獲得了可謂是“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
在此之前,該獎項只頒發給個人,但鑑於赫爾佐格與德梅隆的建築成就,評獎委員會為他們開了特列。
二人很早就明確了遠大的目標。自孩提時代起,他們就開始交流各種想法。建築只是他們的話題之一。藝術也為他們所關注:比搭檔年長三週的雅克·赫爾佐格在其職業生涯之初曾投身藝術,而藝術至今依然是他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除此之外,他們對自然科學也頗有興趣,年紀稍小的德梅隆喜歡研究自然科學-隨著氣候變化給建築業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自然科學在建築學中扮演的角色也愈發重要。
更高更遠
該事務所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製定後續計畫,該計畫目前正在逐步實施。公司自2009年以來一直實行參股模式,目前這一模式正在得以擴大,以便其15名合夥人可以購買更多股份。
在公共領域,這一戰略首先體現在提高事務所合夥人的可見度-這些合夥人為事務所的成功和長足發展皆做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例如,在最近開幕的倫敦展會上,Christine Binswanger與公司兩位明星創始人一起發表了講話。 Binswanger於1994年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負責醫療建築-而這正是此次倫敦展覽的焦點領域。
皇家藝術學院設置的三間展室中,近一半在展示專門用於治療和康復之用的建築。
最後一個展室整個用來介紹新蘇黎世兒童醫院項目:該醫院計畫於2024年秋季開業。與其說它是一座建築,不如說它是一座城市:平穩的水平結構,設有內部街道、庭院、花園和社交場所。
這一空間組織的靈感來自於巴塞爾康復中心Rehab。該中心於20年前竣工,在那裡,增進人們福祉的不僅是醫療方式和技術,還有建築。
可以療癒的建築
電影導演Louise Lemoine認為,建築本身可謂是巴塞爾Rehab康復中心治療工作的核心部分。她剛剛與搭檔Ila Bêka完成了第二部關於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建築的電影。
這位導演和明星建築師之間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0年前:前者拍攝的51分鐘影片《波美羅》(Pomerol)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描繪了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法國同名酒莊餐廳裡工人們的午休時光。
Bêka和Lemoine鏡頭中的建築和城市目前可以在巴塞爾瑞士建築博物館(Schweizer Architekturmuseum)的“都市人”(Homo Urbanus)展覽中觀摩(展覽將展至2023 年8月27日)。
Lemoine的電影源於她的親身故事:陪伴坐輪椅的父親穿梭於那些單調而壓抑的醫院建築。她的結論:這座建築本可能延長父親的生命。
專門為倫敦展覽製作的剪輯版時長37分鐘,幾週之後,觀眾便可看到電影完整版本。
導演想要傳遞的訊息很明確:建築不是一台機器,而是環境的一部分,對身體的影響直至神經末梢,影響著處於康復之中的人們的幸福感。
在為展覽剪輯的短片中,一些片段呈現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辦公建築,記錄下了時間的痕跡以及建築的日常使用。
視覺記錄讓人發現,這些建築經受住了時間的損耗,即使在使用了幾十年後,仍然保持著美麗。最重要的是,儘管藝術追求各有不同,這些建築仍然適合日常使用。
空間的論述
電影是一個特別適合講述日常故事的媒介,因為建築空間不能實體轉移到博物館展館內。但像對待許多事情一樣,就“如何在博物館中呈現建築”這個問題,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並不滿足於唯一的答案。
展覽的第一建展室被大幅面照片和大量模型占據,既展示了工作的過程,又有對作品的詮釋。
展出的照片出自世界著名攝影師的鏡頭,其中3張由Andreas Gursky拍攝,另有6張由Thomas Ruff拍攝。圖片清晰地展示出建築固有的藝術主張。
從巴塞爾火車站軌道間的信號箱到北京奧林匹克國家體育場:無論是大樓還是小屋,材料和規模的多樣性皆是建築好奇心和研究精神的佐證。值得一提的是,鳥巢是巴塞爾建築事務所與中國異見人士、藝術界超級巨星艾未未共同設計規劃的。
而倫敦展會的主角則是蘇黎世兒童醫院,展覽“健康和治療”的側重點也由此可見。展覽的最後一間展室既不奪目,也不華麗,而是按照醫院的組織要求精準而精心地佈置而成。
平面圖、施工現場照片、1:1的房間牆壁模型,視頻遊戲令“博物館中的建築體驗”升級:通過掃QR code,二維圖像和平面圖便可進入三維空間。
一家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建築事務所能產生相應規模的營業額,這一事實也通過展覽間接表露出來:赫爾佐格與德梅隆的另一個項目-丹麥新北西蘭醫院-(New North Zealand Hospital)的規模比蘇黎世兒童醫院還要大。兩家醫院幾乎將同時-即2024年-落成。
展覽大型陳列櫃中還展示了事務所為美國和亞洲高層住宅建築或巴黎三角辦公樓所做的設計模型-呈現出有趣的材料及空間研究。說到底,決定建築品質和成功的不是建築空間的大小,而是建築氛圍。
Christine Binswanger在展覽開幕式的問答環節中回答道:她的建築項目總體來說造價並不會過高-而且,這一投資是值得的,尤其是對於醫院來說,因為其建設成本大約和建築一到兩年的運作成本持平。
展覽的立場很明確:對這家高績效的建築事務所來說,醫院和康復中心項目不僅僅是大業務,也是一項使命:通過合理的建設流程和增進福祉的空間氛圍,一座建築也可以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
(譯自德語:郭倢)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