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州的企業破產和虧損數量高於正常水平。
Keystone
去年,瑞士有近1.4萬個企業及個人啟動了破產程序,這一數字創下了歷史新高。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聯邦統計局於4月11日公佈了這個創記錄的數字,與2017年相比,破產數量增長了5.4%,總體經濟損失達到約20億瑞郎。
統計局表示,除蘇黎世外(減少了24個)瑞士每個州的破產案例都較之前有所增加東南部的法語區域尤其受到影響。尤其是納沙泰爾(15.7%),日內瓦( 16.5%)和汝拉州(25.5%)。
在全國破產案例數量上漲5.4%的同時,所有案例的總經濟損失上漲幅度則更為顯著,達到20%。其中,日內瓦州最為嚴重,該州經濟損失較前增加了3.73億瑞郎。
瑞士聯邦統計局同時解釋稱,這些數據並未包括因管理缺失導致的破產案例,實際上,這種案例比去年略有下降。
儘管這些最新的破產數據不盡人意,不過,瑞士經濟並非不景氣。瑞士在2018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穩定,而且失業人數下降至10年來最低點。
+ 2018年 – 瑞士經濟的好年景(英)
相关内容
瑞士工作组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阻止针对女性的杀戮
此内容发布于
针对女性的暴力在任何社会都是历史的倒退。近日,瑞士打击针对女性施暴的特别工作组确定了三项措施,将加强机构间的合作,有望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庇护,提前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更多阅览 瑞士工作组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阻止针对女性的杀戮
相关内容
苏黎世州不希望为未成年人实施性别重置手术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在性少数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称不上先锋,直至2022年同性婚姻合法化,才算与许多其他西欧国家接轨。随着人们对性别重置手术的态度越发谨慎,苏黎世州率先提出该领域需要更加规范。
更多阅览 苏黎世州不希望为未成年人实施性别重置手术
相关内容
瑞士对移民的看法已经“过时”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因其政治人文和自然环境优势,以及高额的薪资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前往瑞士的移民一度以寻求庇护的难民为主,如今,大量的高素质移民为推动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阅览 瑞士对移民的看法已经“过时”
相关内容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此内容发布于
拥挤的空间自带热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城市密度化导致升温。作为在有限土地上拓展居住空间的手段,密度化似乎不可避免。不过,瑞士专家表示,密度不是问题,如何布局才是关键。
更多阅览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相关内容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此内容发布于
7月4日,一只吉娃娃协助救出了它在费冰川(Fee Glacier)上被困的主人。它向救援队发出信号,指引救援人员找到掉入冰川裂缝中的男子。
更多阅览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相关内容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此内容发布于
4月,ABB集团表示拟分拆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并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100%分拆。与此同时,ABB于近日宣布拓展在华业务,引进三款新型机器人系列,用于电子、消费品工业、制造业等高速发展的领域。
更多阅览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相关内容
中国电商平台Temu欲进军瑞士食品市场
此内容发布于
媒体报道称,中国电商平台Temu正在为进入瑞士食品零售市场做准备。瑞士德语日报《每日导报》透露,继德国市场启动后,Temu开始对瑞士市场跃跃欲试。
更多阅览 中国电商平台Temu欲进军瑞士食品市场
相关内容
跟踪行为在瑞士将被视作刑事犯罪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跟踪行为将明确受到法律制裁。瑞士议会于6月26日达成一致,将跟踪骚扰行为纳入《刑法典》。
更多阅览 跟踪行为在瑞士将被视作刑事犯罪
相关内容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此内容发布于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劳动力市场。瑞士联邦统计局的预测显示,瑞士人口增长自2035年起将完全依靠移民。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近日的报告也指出,瑞士的劳动力市场大门必须保持敞开。
更多阅览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相关内容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如果预算充足,想在欧洲养老,选哪个国家呢?瑞士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为你贴心指路。欧洲最快乐的老年人住在瑞士。他们不仅身体健康,对自己的社交娱乐生活也相当满意。
更多阅览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为什么催债在瑞士越来越“火”?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人的支付操守真的像某些研究显示的那样江河日下了吗?实际情况是,过去20年来,催债案例增多了一倍。托账、欠账情况越来越多,其中,拖欠最严重是税收账单、医疗保险账单和网上购物的账单。
更多阅览 为什么催债在瑞士越来越“火”?
相关内容
瑞士餐馆关门破记录,要怪都怪瑞郎贵
此内容发布于
去年关门大吉的酒吧与餐馆总数是前一年的三倍多,为此餐饮业将矛头指向坚挺的瑞郎,就是它,造成了更多的破产(增加4…
更多阅览 瑞士餐馆关门破记录,要怪都怪瑞郎贵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