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睡鼠眼睛周围的毛色酷似“佐罗”的面具。
Keystone / Alexander Heinl
花园睡鼠被瑞士环境组织Pro Natura选为“年度动物”,该组织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瑞士原生森林与多样性景观的关注。
此内容发布于
Pro Natura在1月2日的声明中指出:“选择这一较为罕见的啮齿类动物,也表明本地物种的适应力存在极限。”
有冬眠习性的花园睡鼠(Eliomys quercinus)“需要带有枯木、树洞、岩石和灌木的多样化森林。这样的森林已经变得很罕见,”Pro Natura表示。该组织补充道,果园、树篱与粮仓等替代性栖息地也因农业集约化发展而逐渐消失。
数十年来,花园睡鼠的数量持续下降,瑞士一些地区已经见不到这种夜间活动的啮齿类动物。据Pro Natura介绍,尽管《瑞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尚不认为该物种的处境危险,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花园睡鼠列为“近危物种”。
Pro Natura认为:“为了保证花园睡鼠,以及依赖于森林这一原生环境的、约25000种物种能存活下来,瑞士联邦政府及各联邦州应建立更多的森林保护区。”
Pro Natura的数据显示,瑞士2018年的森林保护区面积仅占瑞士森林面积的6.3%。瑞士表示希望到2030年时能实现保护区面积占森林面积10%的“温和目标”。但该环境组织强调:“在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背景下,这样的目标明显不够。”
年度鱼类
与此同时,瑞士渔业协会将2022年的年度鱼类殊荣颁给了沃特曼氏白鲑。渔业协会1月2日表示,因栖息环境恶化,曾经数量丰富的白鲑成为生存受到威胁的物种,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对其栖息环境的影响尤为恶劣。
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影响躲不过,土拨鼠也得向上“搬家”
此内容发布于
土拨鼠如今生活的位置平均比40年前上移了86米。不过,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它们的生存“天花板”并未改变,它们至今仍无法越过海拔2700米的界限,而这一限制早在1982年就已存在。
更多阅览 气候变化影响躲不过,土拨鼠也得向上“搬家”
相关内容
瑞士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题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中小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问题,而员工议价能力增强与缺勤率上升使这一难题愈发棘手。
更多阅览 瑞士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题
相关内容
瑞士民众:中毒急救热线不能停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逾十万民众正在签署联名请愿书,呼吁挽救全天候提供中毒咨询的热线服务Tox Info Suisse。
更多阅览 瑞士民众:中毒急救热线不能停
相关内容
瑞士研究发现,常见物种对食物网稳定至关重要
此内容发布于
一项瑞士研究表明,常见动植物物种的流失可能导致食物网变得不稳定,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后果。
更多阅览 瑞士研究发现,常见物种对食物网稳定至关重要
相关内容
瑞士储蓄账户利息微乎其微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储蓄账户的利率已大幅下滑。据线上比价平台Moneyland发布的一项研究,短暂的高利率时期已经结束。
更多阅览 瑞士储蓄账户利息微乎其微
相关内容
在瑞士小心使用“18”或“88”:或将引来“纳粹”之嫌
此内容发布于
约25名男子身穿纳粹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的制服于上周六(7月19日)徒步穿越威尔德峰山脉(Wildhorn massif),这群人因此被伯尔尼州警方问话。
更多阅览 在瑞士小心使用“18”或“88”:或将引来“纳粹”之嫌
相关内容
四分之一瑞士人预期2025年财务状况将恶化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瑞士比价平台Comparis的一项调研,国内四分之一的成年人预计自己2025年的个人财务状况将比2024年更糟。而几乎每三人中就有一人难以应对所有开支。
更多阅览 四分之一瑞士人预期2025年财务状况将恶化
相关内容
欧盟研究发现-瑞士是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国家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再次荣膺“欧洲最具创新力国家”称号。欧盟创新排行榜基于32项指标评估各国的创新表现,涵盖从研发投入到知识传播等多个维度,此次比较对象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及其他12个欧洲国家。
更多阅览 欧盟研究发现-瑞士是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国家
相关内容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一项调研,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的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总体表示满意。线上比价服务平台Moneyland的这项调研也发现,受访者对政治状况和个人财务的评价则较低。
更多阅览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相关内容
高净值人群重视健康胜于物质享受
此内容发布于
在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富裕人群的生活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奢侈品消费有所下降,但旅行与体验型消费需求依旧强劲。
更多阅览 高净值人群重视健康胜于物质享受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2020年度动物:鲑鱼+野猫
此内容发布于
欧洲野猫被瑞士自然保护组织Pro Natura定为2020年的“年度动物”,而瑞士渔业协会则将类似殊荣颁给了鲑鱼。
更多阅览 2020年度动物:鲑鱼+野猫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