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说唱歌手掀起政治风波

“压力”连续两周位于瑞士畅销专辑榜首(RDB)

近日,瑞士各报头条纷纷报道了第一位以说唱歌曲登上全国排行榜榜首的歌手-这不仅仅因为他抨击右翼民族主义的司法部长克里斯托福・布洛赫的歌词。

在swissinfo对歌手“压力”(Stress)的采访中,他表示,瑞士若不能正确处理好外国人的融入以及青年问题,将会面临棘手的麻烦。

“压力”(Stress)生于爱沙尼亚,原名Andres Andrekson,12岁时来到瑞士。他的第三张专辑《复活》(Renaissance)揉合了街舞、摇滚、灵歌和流行等风格,自上月发行之日起就一直热销,并招致争议。

2003年以一首《F*ck Blocher》,这位29岁的说唱歌手就曾激怒了反对移民的司法警察部部长克里斯托福・布洛赫(Christoph Blocher)的支持者,以及他所代表的右翼民族主义政党瑞士人民党(SVP)。

这次他的抨击更加激烈:在《Mais où?》(可是哪里?)这首歌的MTV中,“压力”毫不迟疑地丑化了这位部长。他还激动地为瑞士的年轻人进行辩护,他认为后者被人们诽谤和误解。

swissinfo:你为什么批评克里斯托福・布洛赫和他的政党?

“压力”:我难以接受他们的做事方式。举例来说,他们最近的宣传海报上画着一个身着黑色说唱歌手服饰的人,旁边写道,年轻外国移民的暴力增长了185%。但如果你仔细察看看所有数据,就会发现在年轻的瑞士人中,这个增长率达到265%。

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会让人们产生恐慌。而他们不把真实情况传递给大众,我不认为这么做对瑞士有好处。

布洛赫这种人在瓦解这个国家。他们不主张外国人融入瑞士;他们太保守,只求一切保持原状。而这正是一个国家的末日。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有新鲜血液、新的想法。他们竟然没明白这一点,真让我吃惊。

swissinfo:你指出瑞士“死了”。但很多人都认为它充满活力,在全球都取得成功。你其实是想表达怎样的看法?

“压力”:我要说的是,过去完美的瑞士已经死了。而活力正是我在专辑《复活》中所讨论的主题。某年龄阶段的许多独立的人在开创企业、开发新型的技术、服饰及其它,这都带来活力。但是上一辈的人看着这年轻一代,他们无法理解这代人。

swissinfo: 在你的几张专辑中,经常反映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年轻瑞士人。你认为他们的声音被忽略了吗?

“压力”:有时是这样,但有时,他们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让人们关注他们的心声。不过要得到重视的方式也不多,关键原因是,人们就没把他们当回事儿-这是关键的问题。

年轻人就是未来,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要为明天作决定。不该由对他们的处境没有清晰认识的上辈人来作这些决定。

swissinfo:近来不仅是瑞士人民党,很多人都要求遣返犯有严重罪行的年轻外国移民及他们的家属。你对此有何看法?

“压力”:这的确是很沉重的话题。可问题是,你们可以遣返外国人,但你们还是有面临同样问题的瑞士青少年。除非你们试着去了解问题因何而来,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否则你们就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认为这只是鼠目寸光的做法。

swissinfo:你说自己不是政客,可你却在瑞士引起政治讨论。你是否有从政的打算,或只是象其他某些说唱歌手所声称的“这不过是销售专辑的方式”?

“压力”:即使有人对布洛赫的看法跟我一样,我看他也不会就因为这点花30块钱买我的专辑。我觉得,一张专辑的好坏完全取决于音乐。

我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做所有专辑的方式。我不会因为现在有更多媒体曝光就要改变自己。

swissinfo:你旗帜鲜明地反对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歧视,但也有人指责你歧视同性恋。你能解释一下吗?

“压力”:在新专辑里,我们已经很明确地表示,由于语言的问题,有时造成了两个世界的情况-对我来说,“同性恋”或“恋童癖”只不过是一句粗口,仅此而已。这当中没有愤恨的成分-人人都这么用,我也这么说。我不歧视同性恋,我可以再重复一千次。

swissinfo:人们总是强调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之间那条看不见的分界线-也就是所谓的“土豆派壕沟”(röstigraben)。你以法语说唱,可是你的专辑在两边的销量都不错…

“压力”:我在青年人中已经看不出什么“土豆派壕沟”了。倒是在两代人中,我看到一道深深的代沟-问题就出在这儿。

swissinfo采访记者:Adam Beaumont

“压力”是已加入瑞士籍的外国移民,并取得高等商业学校的大学文凭。他曾在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工作一年,会说基本流利的英语。

但他不打算在他的说唱音乐中使用英语,他认为“说唱音乐要求使用日常语言”。

除瑞士以外,法国和比利时也是他音乐的天然市场。

作为前瑞士选美小姐梅兰妮・维尼格(Melanie Winiger)的男友,“压力”的时间多花在洛桑(Lausanne)与苏黎世(Zurich)两地。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