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現代民主在歐洲心臟-瑞士的誕生

海爾維第革命在瑞士萌生了民主的種子,這是一場針對貴族勢力的崛起-也是一條漫漫長路的開端,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瑞士也不會走上這條通往民主的道路。

*影片部分由Google自動翻譯生成。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1798年的一個春日,巴塞爾人Peter Ochs在阿勞議會大樓的的一個陽台上宣布成立海爾維第共和國,整個阿勞被淹沒在巨大的歡呼聲中,人們歡欣鼓舞,因為這一天,這座中部小城擺脫了伯恩的統治。

Ochs接受法國政府委任起草了一部獨立憲法,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位開明的改革家首次在憲法層面確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之間的權力分配。

從西北方向看阿勞,木橋、山丘和小路,約畫於1785年,繪畫:Gabriel Ludwig Lory père (1763 - 1840)。
從西北方向看阿勞,木橋、山丘和小路,約畫於1785年,繪畫:Gabriel Ludwig Lory père (1763 – 1840)。 Schweizerisches Nationalmuseum

海爾維第共和國祇從1798-1803年存在了5年, 該共和國完全依照當時法國的政策行事-也會動用武力創造其他共和國。共和國主要依靠的力量是那些經濟強大但政治上毫無權力的舊政權下的公民,然而最後他們還是敵不過行會、牧民和農民中權貴們的勢力,以失敗告終。

這個系列由多個部分組成,Claude Longchamp見多識廣,在許多所到之處,他都能講出一段悠久的歷史。

作為研究機構gfs.bern的創始人,他將瑞士的政治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準。今天,他是瑞士最有經驗的政治分析家之一,也是一位歷史學家。長期以來他一直以“城市漫遊者”的身份結合政治和歷史知識,在伯恩和其他城市提供歷史講解,受到廣泛歡迎。

在與Longchamp一起漫遊了伯恩之後,一位記者曾這樣寫道:Longchamp是民主的演繹者”

Longchamp也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部落客:在Zoonpoliticon中,他主寫有關政治學的主題。作為一個 “城市漫遊者”,他讓瑞士那些在民主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地方“開口說話”。

儘管如此,這也是瑞士走向民主的一個重要突破,雖然此後不久,1803年和1815年,又出現了倒退現象。民主很少呈直線式發展,而更多呈波浪狀,民主進程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永無休止。

新的國家

當時也出現了一些新事物,例如,出現了新的黨派形式,儘管他們的活動計劃依然處於初級水準,但已能從中看出邁向現代和進步的立場。

外部内容

那時候有民主黨,也被稱作愛國者,他們是無條件的法國追隨者;還有共和黨,這些人大部分是富人,他們支持法國,卻不願向法國納稅;也有一些聯邦主義者,他們反對所有革命性的新事物。

歐洲列強的反法戰爭在瑞士引發了四次政治體制變革。在此過程中,聯邦黨派取代民主黨派掌握了瑞士的政治核心,最後,法國人支持共和黨人穩定了局面。

新事物中還包括出現了一個首都,然而這卻像是一場奧德賽(史詩般的歷程),從阿勞到琉森再到伯恩,最後落實在洛桑(詳見最後信息欄)。

停滯不前的改革

在海爾維第共和國時期,出現了許多來自法國、面向文明和中產階級的改革計劃。

比如引進了個人自由權益;取消了猶太人的特權;廢除了酷刑;強制加入行會的規定也消失了,出現了商貿和工業自由;成立了工業學校;瑞郎有望成為統一貨幣;修道院的資產被沒收;農民的商品稅,所謂的“十分之一稅”被部分取消。

1798年4月12日在阿勞市政廳舉行的海爾維第共和國議會第一次會議。
1798年4月12日在阿勞市政廳舉行的海爾維第共和國議會第一次會議。 Stadtmuseum Aarau

但這個新共和國,卻由於長期缺乏資金,外加歐洲戰爭進入他們的領地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內部糾紛,導致了最後的瓦解。

民主創新

而海爾維第共和國推出了兩項新民主政策,為推進民主奠定了基礎。

1799年,出現了一個男性居民集會的原始形式,集會上男人們可以選舉地區政府,他們任命一個選舉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選舉州議會、法官和州政府,州議會最後選出一個5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來任命該州的行政負責人、最高法院院長及政府負責人。

第二個帶有創新的政策涉及到瑞士的首次全民投票,投票涉及的內容是1802年的憲法修訂。與以往不一樣的是,投票不再是面對面集體舉手表決,而是改為計票式個人不記名投票。

但當時採用的是否決權計票方式,將未到場的人算在投贊成票的人中,這樣得到的結果是讚成票大於反對票,儘管實際上反對的人更多。而只有這樣,修憲才能被通過。

這可以說是一種受操縱的民主,但至少已出現了民主機構的雛形。然而不要抱有太多幻想,權力當時依然掌握在法國占領者手中。

內戰

根據1797年的盧內維爾和平條約(Friedensvertrag von Lunéville),佔領者會在夏天撤離。這為海爾維第共和國帶來了騷動,引發了 “Stecklikrieg”戰爭,農民拿起耙子與占領者的刺刀對抗。

法國領事再次出面乾預,用宣讀《調解憲法》的方式來化解爭執雙方的矛盾-而不是公投!

一個首次由平等的州組成的聯邦模式出現了,除了以前的13個老州之外,又加入了6個“拿破崙式州”,對這6個州來說,這是從舊瑞士聯邦中解脫出來的標誌。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以來,瑞士一直將自己視為一個由13個小主權共和國組成的共和國,但沒有首都。

1792年9月22日,法國改君主制為共和國。在其影響下,荷蘭(1795-1806年)、意大利(1797-1805年)和瑞士(1798年和1815年)都相繼成立了共和國。

按照法國的模式,海爾維第共和國在1798年有了一個首都,但因為戰爭的原因,不得不三次更改首都。

1803年,引進了一種“優先選址”制-將州長的祖籍所在地當作該州的首府。只有州有首府。

1832年,琉森被提議作為瑞士聯邦的首都,但遭到天主教保守派州的反對。

因此,直到1848年,伯恩才成為議會和政府的固定所在地,但只是作為一個“聯邦城市”,而不是管理機構所在地。

法國戰敗後,奧地利和俄羅斯軍隊佔領了瑞士,在後來成為希臘總統的Ioannis Kapodistrias的調解下,1814年達成了一項協議,並被維也納會議所接受。大會將日內瓦、納沙泰爾和瓦萊州劃歸瑞士聯邦,瑞士從此被稱為聯邦。一個有明確邊界的中立緩衝國就這樣形成了。

而維也納會議也對瑞士實行了兩條重要的例外規定:瑞士允許擁有自己的軍隊;瑞士各州允許相互組成共同利益體。

復辟

1815年的這個新聯邦國也沉浸在當時的復闢潮流中,這個詞是伯恩貴族Karl Ludwig von Haller發明的。

他是一個狂熱的反動主義者,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倡導的支持人民主權的現代國家觀念,都被這位天主教徒徹底推翻,相反神權主義、君主制和軍隊獨裁的國家製度反而受到推崇;他還將貴族共和國,如舊瑞士聯邦制,看作是良好的政府形式之一。

但他未能堅持到底,因為新生的民主制度已在瑞士根深蒂固了。

(譯自德文:楊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