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两个小钱:沃州将不再允许乞讨。
Keystone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法院正式确认,沃州倍受争议的乞讨禁令将付诸实施。法院还同时驳回了反对者提出的申诉。
上周四(10月4日)瑞士最高法院做出以上裁决,认定沃州有关部门的这一做法并未违反《欧洲人权公约》。
反对者认为该法将矛头指向弱者,是歧视性法律。但高院驳斥了这些指控,称该法其实可以保护那些被有组织的乞丐网络胁迫乞讨的人。如今这个禁令可以正式实施。
两年前洛桑有关部门就已针对该法进行过投票,反对者曾提出各种方案来取代全面禁令,例如规定乞讨可以在哪些时间段与地点合法行乞,或发放特别的乞讨许可等。
法院否决了这些提案,认为这些做法只是转嫁问题,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反应不一
诉讼方律师泽维尔·吕布利(Xavier Rubli)表示,他们对“充满捷径与陈腐认识”的决议感到失望。
他告诉Keystone-ATS新闻社:“我们生活在一个禁止人们坐下来伸手乞讨的国家。”虽然他不愿说明下一步的动向(可以向欧洲人权法院上诉),但指出“斗争尚未结束”。
就政界而言,最初发起投票的瑞士人民党在一份声明中对决议表示欢迎,称乞讨是由“罪恶网络剥削和利用弱者造成的祸害”,而该法“会确保对这种祸害打响有效的战役”。
洛桑经济与治安部(负责实施该法)部长、自由民主党员皮埃尔-安托万·希尔德布兰(Pierre-Antoine Hildebrand)则透露,目前还没有立即采取行动的计划,不过第一步将是开展信息宣传,以劝阻未来的违法者。
这项法律对乞丐处以50-100瑞郎(约合349-698元人民币)的罚款。因组织人乞讨而获罪者可被判处最高2000瑞郎(约合1.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在瑞士境内,各州与行政区针对乞讨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日内瓦、苏黎世等地已全面禁止乞讨,但有人怀疑正式禁令能否奏效。
日内瓦自2008年就已禁止乞讨,但那里仍有上千乞丐沿街乞讨,他们主要都是些罗姆人。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在瑞士允许乞讨吗?
此内容发布于
2016年9月,沃州议会通过了由右翼保守政党瑞士人民党(SVP/UDC)沃州分支发起的这项动议。动议要求将乞讨…
更多阅览 在瑞士允许乞讨吗?
相关内容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此内容发布于
拥挤的空间自带热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城市密度化导致升温。作为在有限土地上拓展居住空间的手段,密度化似乎不可避免。不过,瑞士专家表示,密度不是问题,如何布局才是关键。
更多阅览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相关内容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此内容发布于
7月4日,一只吉娃娃协助救出了它在费冰川(Fee Glacier)上被困的主人。它向救援队发出信号,指引救援人员找到掉入冰川裂缝中的男子。
更多阅览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相关内容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此内容发布于
4月,ABB集团表示拟分拆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并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100%分拆。与此同时,ABB于近日宣布拓展在华业务,引进三款新型机器人系列,用于电子、消费品工业、制造业等高速发展的领域。
更多阅览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相关内容
中国电商平台Temu欲进军瑞士食品市场
此内容发布于
媒体报道称,中国电商平台Temu正在为进入瑞士食品零售市场做准备。瑞士德语日报《每日导报》透露,继德国市场启动后,Temu开始对瑞士市场跃跃欲试。
更多阅览 中国电商平台Temu欲进军瑞士食品市场
相关内容
跟踪行为在瑞士将被视作刑事犯罪
此内容发布于
Swiss parliament has voted in favour of making stalking a criminal offence.
更多阅览 跟踪行为在瑞士将被视作刑事犯罪
相关内容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此内容发布于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劳动力市场。瑞士联邦统计局的预测显示,瑞士人口增长自2035年起将完全依靠移民。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近日的报告也指出,瑞士的劳动力市场大门必须保持敞开。
更多阅览 欧盟公民前往瑞士主要目的是工作
相关内容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如果预算充足,想在欧洲养老,选哪个国家呢?瑞士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为你贴心指路。欧洲最快乐的老年人住在瑞士。他们不仅身体健康,对自己的社交娱乐生活也相当满意。
更多阅览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相关内容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此内容发布于
在数字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与异国他乡的亲人实时交流。但你知道吗?恰恰是这样的便利阻断了人们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
更多阅览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相关内容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此内容发布于
伊韦尔东市、洛桑和沃韦等三座沃州城市一直受到毒品交易的不良影响。为此,沃韦市议会于年初提出给火车站区域安装摄像头,对违法犯罪进行打击,可当地居民并不认同。
更多阅览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相关内容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此内容发布于
在网上,瑞士账户是令人羡慕的IP地址。那在瑞士境内,这个IP在哪里呢?五年一度的调查显示,格劳宾登州的居民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压力小、睡眠足,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地。
更多阅览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无家可归者眼中的瑞士首都伯尔尼
此内容发布于
徜徉在伯尔尼的街巷,导游罗杰·迈尔(Roger Meier)带着旅游团依次参观救济流浪者的施粥所、暂且栖身的收…
更多阅览 无家可归者眼中的瑞士首都伯尔尼
相关内容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瑞士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尽管在这里谁都不担心饿死,但还是有60万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Niggi Schwald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生活在“富可敌国”的苏黎世,但他却是无家可归、街上的乞讨者。如今,作为城市向导,他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还带着参观者穿过苏黎世,向人们展示这一富裕都市的另一面。
那是苏黎世9月的一个下午。当天没有下雨,气温怡人。对Niggi Schwald来说,晚上睡公园的长凳就好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在市中心后面。他爱那里的宁静,“我早上不愿醒太早,”他说。
66岁的他对这座利马之城(苏黎世)了如指掌。当然他最了解的还是这座城市的阴暗面,穿过穷人、无家可归者,和那些领不到救济金的人的目光。他自己也在大街小巷上生活过4年。对于那段流浪的经历,他并未感到羞愧。归根结底,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一个睡袋、一个垫子、一个小的双肩背,还有一些衣物。这就是Niggi Schwald的所有-他在大街上生活时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当。那是2005年,他在苏黎世郊区铁路桥下发现了一辆被废弃的干草车,而这车就成了他的栖身之所,“那寒冷的冬夜,我永远也不会忘怀。我生了一堆火,却还是冻彻心扉,”他讲述道。
在监狱度假
那时的Niggi Schwald一贫如洗,在城里几个人气较旺的地方开始乞讨:中央火车站、商店和公车站点附近。运气好的话, 一天可以挣50瑞郎。他的“技术”在于,尽量表现得体面一些,至少要有礼貌。
如果下雨或者天气很冷,那么他就会钻到购物中心里。那是一个挺舒服的地方,离他的栖身之所也不远。购物中心就是他的一个“起居室”,他白天的时间大多在那里度过。总会有人给他一杯咖啡,或是一块蛋糕。一位商店的员工还给了他厕所的钥匙,这样他就可以在里面洗澡、洗洗衣服。
周日,商店关门,那么他就会去苏黎世的Kloten机场,混迹于旅客中间。那里的公共电视屏幕总会播放一些足球赛、滑雪赛,“这可以说就是我的业余生活,”他这样回忆道。
警察只找过他一次麻烦,那是因为他无票乘车,被逮到后又不缴付罚款。于是,他被关进监狱10天,“一天三顿饭,有暖气还有电视,对我来说就像度假一样”。
对无家可归者来说,一天的思绪总也离不开吃。夏天,他可以去农庄吃饭,因为他会帮农民干些庄稼地里的活儿。而在冬天,他有时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干草车、去市中心“找饭辙”,就只好拼命灌水。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瑞士没有人会挨饿,因为到处都有救助机构。
在苏黎世,就有例如Suneboge(德)这样的合住中心,Niggi介绍说。对十几位流浪汉来说,这里就是一个救助点。它的前身是监狱,就在瑞士证券市场旁边,现在可以提供热餐,而且非常廉价。
上万名贫困者
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德)显示,瑞士有7.7%的贫困人口。具体来说就是,有59万人够不上法律规定的收入线,难以满足本人及其家庭的食品、住房、医疗保险等基本需求。尽管许多人其实都是有工作的。
Insert here: datawrapper sull'evoluzione del tasso di povertà
http://charts.swissinfo.ch/YG3y9/6/
如果再加上那些在贫困线上徘徊的人,据Caritas估计,这一人群可能会达到100万。瑞士有差不多1/5的人难以负担2000瑞郎的额外支出,例如一张牙医账单,Caritas在它今年公布的《瑞士新的贫困手册》(德、法)研究中这样写道。
特别容易“受穷”的是单亲家庭、单身成人、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以及待业在家的人。尽管Niggi不在此列,但“坠入贫困是很快的一件事”。
在这位生于巴塞尔的人在大街上流浪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他在工程师事务所工作,月薪也有7000瑞郎。“没什么好抱怨的”,后来他离婚了,工作压力很大(“我总想做的更多”),最后公司也倒闭了。那时他简直要崩溃,“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Niggi对此确信不疑。即使是上层社会的人,例如曾担任保险公司总裁的Mike,曾经在世界上飞来飞去,而如今也只栖身于“Suneboge”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难以逾越的孤独
尽管命运多舛,但Niggi Schwald认为他还是幸运的。他可以时不时地喝上一杯,啤酒或红酒,只要他攒够了钱。他从未变为毒品或酒精依赖者,只有吸烟是他唯一的“不良嗜好”,以前,他总是管行人要烟。
他相信,这是因为他的个性:“我一向都很乐观,因为我相信,不会有什么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从未迁怒于人,既不怪政府、也不怪社会。他知道,他可以申请社会救济,他有这个权利。但繁琐的行政手续、填不完的表格和要与政府官员展开的对话吓坏了他,他不愿自找麻烦。
因此,他宁愿生活在大街上。这样的生活无须遵循什么规则,正如他所说,他是自由的。不过他也为自由付出了代价,“我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对我来说,那种孤独是最难以忍受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无家可归或乞讨者一般都有一只狗或者其他宠物,他说。宠物对于他们要远远超过“冒险伙伴”这样简单的意义。
城市的阴暗面
福利城市游
“惊奇”(德)联合会在巴塞尔组织了首个“福利城市游”。该组织出版一份街头杂志,而且致力于照顾流浪汉。
这类城市游的目的有二:首先是,依照穷人、无家可归者、申请不到救助金的人的眼光,展示这座城市;其次是,让这些人有可能成为城市向导。
巴塞尔于2013年4月首次按照德国模式提出类似建议,到目前为止,共有5500多人参与了这类城市游。
因为Niggi Schwald的付出和组织,这类城市游也出现在了苏黎世。2014年10月3日首个福利城市游顺利进行,总共持续2小时。今后这类项目还将在伯尔尼展开。
Niggi从未有过狗。他一向都是踽踽独行,直到有一天,那是2009年12月的一个夜,在自己的干草车上,他突然说:“够了,该结束了”。他不愿这冰冷彻骨的夜再次在野外度过。第二天早上,他去到了新教教堂的穷人赈济中心,从此,生活开始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Niggi Schwald生活在苏黎世一套带家具的一居室公寓里。他是戏剧团体Schrägi Vögel(德)的组织人员,帮助召集街上的行人一起来表演。如果还有时间,那么他也会帮助那些贫困或边缘人组织。
“我的日程表”,他半开玩笑地说:“和商务人士也差不多”。一个月1700瑞郎的退休金基本够花,“钱很重要,但不如人际及社会关系重要,”他说。Niggi又回到了街上,不过这次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者摆脱孤单,他的项目被命名为“福利城市游”(德),带领游人在几个小时内了解当地流浪汉的日常生活。
客人们可以看到为穷人提供的“午餐桌”,紧急避难所,或者为有毒瘾的人准备的各类设施。这些地方都是普通公民尽量避免看到、接触到的,“这并非是去参观动物园,但它提供了消除偏见的可能,”Niggi确信。
只有一个地方,在他的导游路线里再也见不到了:干草车,那是他在铁道桥下睡了多日的地方。车,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车轨道。真遗憾,他微微叹气:“那里还是留有我那个时候的美好回忆的”。
更多阅览 在最富有的国家里做一个流浪汉
相关内容
乞讨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日内瓦法庭刚刚首次针对未缴纳罚款的吉普赛乞讨者进行了审判,2008年日内瓦发布了禁止乞讨令。自此该城市共向20…
更多阅览 乞讨在瑞士
相关内容
伯尔尼的乞讨者
此内容发布于
Lisette Steiner经常见到吉卜赛人,但并不是在街上,而是在向所有人开放的慈善机构“La Prair…
更多阅览 伯尔尼的乞讨者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