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宣布哈馬斯為恐怖組織與瑞士的中立原則背道而馳

關於是否將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里卡多·博科(Riccardo Bocco)深入探討了瑞士的立場,並分析了瑞士在和平進程中的作用。
關於是否將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里卡多·博科(Riccardo Bocco)深入探討了瑞士的立場,並分析了瑞士在和平進程中的作用。 Salvatore Di Nolfi/Keystone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Graduate Institute in Geneva)中東問題專家里卡多·博科(Riccardo Bocco)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時指出,瑞士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不會給瑞士帶來任何好處。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後,瑞士考慮跟隨歐盟、加拿大和美國的步伐,將這一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列為恐怖組織。瑞士資訊訪問了中東問題專家、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教授里卡多·博科(Riccardo Bocco),以了解這對瑞士意味著什麼,以及瑞士在和平進程中能發揮什麼作用。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瑞士在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多次擔任調解者。瑞士政府表示正在考慮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瑞士仍有能力繼續扮演調解者角色,促成以色列人質的釋放?

卡多·博科:儘管哈馬斯在全球被視為恐怖組織,但瑞士以前與哈馬斯有過接觸,這使瑞士能夠以中立的立場有效地調解過往的以巴戰爭並促成談判。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有違瑞士長期以來堅持的中立原則和調解人角色。這可能會削弱瑞士在未來區域衝突和談判中的斡旋和調解能力,例如協調人質釋放或促成衝突各方之間的對話。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凱隆,以色列人躲避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凱隆,以色列人躲避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 The Associated Press/Keystone

聯合國和非政府人權組織指控以色列和哈馬斯都犯下戰爭罪。瑞士應該採取怎樣的外交立場?

瑞士應發揮其一貫的中立特質,在不偏袒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情況下扮演中間人角色。從哈馬斯的行動和以色列的回應中可以看出,雙方都可能犯下了戰爭罪行,這一點需要公正對待。瑞士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告誡雙方要警惕潛在的衝突升級,例如以色列對加薩發起地面進攻,同時強調戰爭罪行進一步惡化的風險。要做到這一點,瑞士外交部必須具備必要的實力和決心,但瑞士外交目前存在“薄弱環節”,這一點令人擔憂。

能詳細解釋一下所謂的「薄弱環節」是什麼意思嗎?

當然可以,1993 年《奧斯陸協定》(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外部链接之間)簽署後,瑞士培養了一批外交官,他們有效地參與了針對巴勒斯坦的外交事務。但時至今日,這種政治意願已不復存在。瑞士外交團隊不僅人數減少,準備也不充分。這給瑞士在該地區的外交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瑞士資訊:鑑於以色列對加薩的全面封鎖,瑞士應如何提供援助,以確保援助物資送達最需要的人手中?

加薩有超過200萬人口,其中絕大多數是近東救濟工程處(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援助的難民,援助資金部分由瑞士提供。因此,瑞士應該堅定不移地支持近東救濟工程處,因為它是聯合國唯一一個專門為巴勒斯坦難民提供人道援助的機構,而不像聯合國難民署那樣只負責提供法律保護。必須指出的是,該地區的600多萬巴勒斯坦難民得不到任何機構的法律保護,這使他們成為全球極度弱勢的群體。

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南部拉法口岸的建築物後,巴勒斯坦人將一名受傷男子抬上擔架。聯合國報告稱,在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後,已有40多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加薩北部,空襲造成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一半是婦女和兒童。
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南部拉法口岸的建築物後,巴勒斯坦人將一名受傷男子抬上擔架。聯合國報告稱,在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後,已有40多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加薩北部,空襲造成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一半是婦女和兒童。 Ismael Mohamad/Keystone

瑞士的一些政黨正在向政府施壓,敦促其重新審視援助措施以及與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和巴勒斯坦組織的關係。這是否會導致瑞士改變甚至削減對加薩和約旦河西岸的人道援助?

從外交的角度來看,如果瑞士減少人道援助,就等於「自殺」。他們憑什麼停止人道援助?關於哈馬斯挪用援助資金的指控無法證實。加薩地帶的國際援助分配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機制,確保對資金的流向和使用進行細緻的審查。歐盟作為主要的資助方,採用了一個名為PEGASE的特定機制,來確保援助資金能夠精準流向特定的團體和機構。因此,儘管可能存在財務管理不善的情況,但任何指控都應有證據支持,而不是隨意散播未經核實的資訊。

您認為該地區有什麼可行的政治解決方案,以實現真正的和平?

如今,一個可行的「兩國方案」似乎難以實現。以色列目前的邏輯更偏向「一國方案」。 在法律層面上,以色列在管理佔領區域時制定了歧視、隔離和驅逐巴勒斯坦人民的法律。自2017年聯合國發表報告指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民眾實施種族隔離以來,以色列的種族歧視問題日益突出。

《日內瓦倡議》(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間社會於2003年發起的一項倡議)無疾而終,「兩國方案」的失敗表明,聯邦制模式等替代方案值得考慮。探索聯邦制等新的和平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各方是否願意突破固有的政治和領土觀念。解決這個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參與。

多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組織正在探索替代方案。其中包括「單一民主國家」、「雙民族國家」和「聯邦制」。 然而,由於持續的戰爭局勢,目前要深入探討和實施這些方案仍頗具挑戰。必須等待當前戰爭結束,才能進一步探討這些方案。

外部内容

能否解釋一下「單一民主國家」和「雙民族國家」之間的差異?

這與國家的司法和憲法架構有關。以色列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無完整憲法的猶太民主國家,在宗教和政治上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在「單一民主國家」模式中,所有公民(包括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享有平等地位,因此需要明確的憲法來保障平等權利。相較之下,「雙民族國家」可能為兩大民族團體提供不同的政治架構,但其設計需極度謹慎,以避免內部衝突,並確保所有人享有公平的代表權和權利。對這些模式的探討,必須充分考慮該地區豐富多元的宗教和政治背景。

建立「雙民族國家」意味著承認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但奇怪的是,雙方從未正式宣布過這一點。在2018年的民族國家法案中,以色列宣布只有猶太裔以色列人享有自決權。然而,在非洲和印度等其他地區的去殖民化過程中,自決權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考慮到可能的政治解決方案和瑞士在其中的角色演變,我們能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哪些教訓?

回首《奧斯陸協議》簽署後的努力,一個顯而易見的教訓是:在和平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守並執行國際法至關重要。儘管達成了協議,但以色列在1994年後大規模奪取土地等行動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大力干預,也沒有產生任何後果。歐洲和美國未能確保相關各方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國際準則。另外一個重要的啟示是必須追究有關實體的責任。它們必須遵守法律和道德標準,在解決國際衝突過程中,絕不允許因為地緣政治關係或外交關係,讓當事人可以不嚴格遵守法律和公平準則。

(編:Virginie Mangin,譯自英文:中文編輯部)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