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蜱虫比想象中更危险
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在检测过的几乎所有蜱虫体内都检出了病毒或细菌,包括几年前发现的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 ALSV)。
11月13日,参与研究的苏黎世大学病毒学家Cornel Fraefel对媒体表示:“几乎每只蜱虫都有致病风险。在许多蜱虫身上,我们同时发现了多种病原体。”
检出阿龙山病毒的蜱虫数量(7.6%)几乎是检出脑膜炎病毒蜱虫数量(4.2%)的两倍。约有77%的被检蜱虫携带至少一种非病毒病原体。从城市地区采集的蜱虫中,83.9%体内至少有一种非病毒病原体。
阿龙山病毒的危险性尚未得到明确证实。Fraefel解释:“阿龙山病毒发现的时间太短,还无法判定是否对瑞士公共卫生造成了影响。”根据中国的相关研究,阿龙山病毒的症状与脑膜炎类似。
立克次体类细菌(Rickettsiae)和伯氏疏螺旋体细菌(Borrelia)
在苏黎世研究人员检测的蜱虫中,携带立克次体类细菌的情况最为多见。该细菌会引发一系列被称作立克次体病的疾病,包括导致发烧、发冷及头痛的无形体病(anaplasmosis)。
在许多蜱虫体内还检测出了引发莱姆病(Lyme disease)的伯氏疏螺旋体细菌(Borrelia)。在城市地区,8.2%的受检蜱虫携带该细菌,该比例在农村地区占1.9%。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从1万多只蜱虫身上提取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并进行了病毒检测。此外,还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蜱虫进行了各种细菌检测。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Plos One》上发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