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您的空调吧!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Bruno Keller在中国的公司生产低耗能的房屋和别墅。Keller确信,如果人们想让世界的能源消耗取得平衡,那么就不能忘记中国。
瑞士和欧洲许多国家一样,私人住宅很少安装空调。这不仅与宜人的气候有关,更和保护环境的观念有关。
“有的时候,我觉得瑞士就是一个富有的花园小矮人,它到处建议,告诉人们小石子儿是应该往左还是往右耙。但它却对跟在身后的大蒸汽碾石机视而不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Keller公司的创建者这样说。他的公司在中国推出的是舒适而又低能耗的新型住宅。
“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节能运动,那么我们必须在中国做些事情。”这位物理学家一直这么认为。所以当他看到中国一切要向美国看齐时,感到万分惊讶。因为美国风格意味着很差的绝缘和使用空调。对他来说,这就是巨大的能源消耗。
遮阳设备严重缺乏
早在1998-1999年的一次中国之旅中,Keller就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建筑业。作为建筑物理学的教授,他在能源消耗的课题中钻研多年,中国几乎没有一栋房子安有遮阳设备的现状让他大为惊讶。因此北京的气温在夏季为35摄氏度左右,甚至更高。为此他很快决定参与中国的节能住宅项目,并且建议邀请一名中国人,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两年,以便更清楚的了解节能建筑。
这名被邀请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的女性,就叫田原。她是建筑学博士,当年40岁,而她自己的工作室已经有十年历史了。“这绝对是非常幸运的!”Keller评价这名女学生时说:“她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女性,她知道她想要什么。”2000年11月,两人每人投资1万瑞士法郎,共同创建了一家有限公司。
为了房子排大队
“忘记您的空调吧!”这就是Keller为他的第一批房屋提出的销售口号。Keller说,这个口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甚至在夜里就为这700套单元住宅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愿意享受欧洲的生活标准,尽管每套住房里都没空调。
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价值25万瑞士法郎,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笔巨资。但是一小部份中国人非常具有购买力,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1000座房屋已经建好、卖出,还有同样面积的节能建筑正在计划中。
为了让房屋保持适宜的温度,在什么方面节能最重要?Keller指出了最关键的三点:第一是很好的绝缘和密封性,这样夏天热空气在外面,冬天热空气在里面。第二,根据空间因地制宜,调节日射率。第三有灵活的防晒设施。
Keller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个带遮阳设备的建筑需要9000平米的百叶窗,它们又来自哪里呢?2001年秋Keller又和一家德国公司在中国北部投资建立了一间名叫“爱我”的合资公司(Evershading),共同生产遮阳设备。
幸运的赢家
Keller在北京的办公室共有员工18人,其中12名是女性,他们每月的薪金大约是1600瑞郎。在中国北部农村生产遮阳设备的工人每天能得到8瑞郎,社会保险、工作服、午餐全部包括在内。Keller认为这个工资尚且合理,和当地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中国的消费结构和瑞士不同,16生丁(1瑞郎=100生丁)就可以买到一顿简单的午餐。
这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教授还不会说中文,“只会一些日常的套话”。但是他对中文的数字倒是了如指掌,这在谈判中用处很大。“没有田原,一切都不会进展的这么好”。Keller感叹道。田原除了是公司的女老板以外,还是翻译和两种文化的沟通者。
人们永远难以把握,中国人的“是”和“不是”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我还是太直接啦。”Keller笑着说道,“好几次都是因此而把生意搞砸了。”但是他的名字充满了幸运的色彩,Keller,音译就是中文的“凯乐”-幸运的赢家。
资料来源:«新苏黎世报» 作者:Susanna Müller
2005年仅在苏黎世地区就有6000家公司进行了工商注册。
Keller和田原共同工作的第一年均属无偿劳动。
此合作项目获得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lliance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4万瑞郎的资助。
本基金用来鼓励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中国每年的的建筑面积达12亿平方米,是瑞士的两倍。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