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壁虱能传播的疾病远多于想象
瑞士的壁虱传播的并不仅限于因感染伯氏疏螺旋体而引起的莱姆病或脑炎。苏黎世的科学家们近日震惊地发现,壁虱叮咬竟还能导致立克次体感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苏黎世大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防治研究所(Epidemiology, Biostatistics and Prevention Institute)的Patricia Schlagenhauf教授解释称,在患者因壁虱叮咬而求诊时,上述疾病并未被审慎调查。“因此,这些疾病诊断不足,而且往往没有得到特定的治疗,”她于6月28日表示。
Schlagenhauf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对因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而患上莱姆病的患者的血液进行了分析。莱姆病和由壁虱传播的脑膜脑炎,是包括壁虱在内的螨虫类暂时性寄生虫传播的最知名的感染性疾病。他们发现,54%的血液样本中含有立克次体属细菌,10%则含有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细菌。
立克次体细菌能引起立克次体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和头痛,并可能伴有皮疹(通常为斑丘疹)或焦痂(体外寄生虫叮咬部位)。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细菌则能引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病时会发热、严重头痛、肌肉酸痛、寒战、颤抖、无力、头晕、恶心,外在症状和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但严重时会导致多功能脏器损伤,甚至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会导致很高的死亡风险。
“此前我们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具有分量的研究结果,”Schlagenhauf教授表示。因此,她呼吁人们在被壁虱叮咬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上述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不仅如此,出现某些症状的病人-比如肌肉疼痛、头疼以及持续疲劳,也有必要引起医疗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壁虱能传播由不同病原菌所引发的多种疾病,有时候甚至会通过不同致病菌让宿主同时感染上数种疾病。因壁虱叮咬而可能引发的脑炎,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莱姆病、立克次体感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则是细菌性传染病。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新微生物与新传染病》(New Microbes and New Infections)上。
相关内容
壁虱又在瑞士作祟-叮咬病例与活动区域数量均有增加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