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西方”国家的流行病渐渐传入第三世界

年轻人因苏黎世的细粒子污染举行示威 Keystone

专家称,糖尿病与癌症这类慢性疾病在全世界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011瑞士公共卫生会议的与会代表们聆听了关于在城市化加剧过程中,环境与生活方式成为导致该问题主要因素的汇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早些时候就该问题公布的报告,全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3个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与糖尿病等这4种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

本届名为“慢性疾病-重要挑战”(Chronic Diseases – A Major Challenge)的会议为期两天,汇集了该领域的瑞士与国际专家,特别是针对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影响展开讨论。

会议数据显示,现在仅在瑞士,就有4%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癌症则是45-64岁年龄段最常见的死因。

生活方式与城市

本届会议由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Swiss Tropical and Public Health Institute)和瑞士公共卫生学会(Swiss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共同组织。研究所副所长尼诺·昆茨立(Nino Künzli)指出,这些疾病在全世界出现上升趋势是因为人口正在老龄化。

他补充说,许多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在其中也起了作用,假如缺乏锻炼与吸烟。

而会议讲坛演讲人、任瑞士卫生宣传基金会(Health Promotion Switzerland)国际事务主任的乌塞尔·布罗斯坎普-斯通(Ursel Broesskamp-Stone)进一步补充道,城市化也难逃其咎。据估计,世界人口近一半如今生活在城市里。

“城市中许多区域并非是以保健的方式建造的,无论这是污染、噪音,或是缺乏锻炼空间,”她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通过一点慎重的市镇规划,例如能减少车辆来往,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她表示。

“西方”疾病

而中低收入国家发生的情形则令许多专家担心。

“在我们的印象里,总以为非传染性疾病是发达和富裕国家的典型病症,”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署长马丁·达辛登(Martin Dahinden),周四的重要演讲人评论说。

“我们现在却发现,这成为贫穷国家和穷困人口的一个巨大、且在不断恶化的问题,”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举例来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某些地区,大约16%的人口受到糖尿病的折磨。

除了要部分归咎于“西方”习惯与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也是原因之一。这种上升趋势不但给已是压力重重的保健体系增加了更大负担,用世卫组织的话说,还使发展雪上加霜-令国家收入大量损失,并加剧了贫困状况。

达辛登认为,建立长期的预防计划非常重要。“会议各项声明中多次重申,绝不能把问题限制在某种疾病上,这是多领域的问题-营养、生活习惯与空气质量的改变都起到作用。我们需要一种更宏观的看法。”

这意味着不会有像对付艾滋病的专门资金,他补充说,因为需要加强整个保健体系。

国际议程

代表们表示特别需要政治的参与。令人鼓舞的是,该问题终于进入国际议程:不但世卫组织作出专门报告,联合国也将于9月在纽约成员大会上举行就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层会议-这还是史无前例的。

瑞士总统米什琳・卡尔弥-瑞(Micheline Calmy-Rey)届时将率领瑞士代表团参加会议。

布罗斯坎普-斯通表示,此外,与私营领域的合作也应得到考虑,即使有些人对这种合作还存在道德疑虑。

她争辩说,大型跨国企业在饮食、活动及交通等各方面过多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没有理由不让他们也在预防工作中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找到与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的新方式,在不放弃道德的同时,令他们转而承担起我们福祉与健康的更多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个巨大挑战,但与之而来的改善机遇也同样巨大,”她指出。

肿瘤是瑞士的第二大杀手。

30%的男性与23%的女性死于癌症相关病症。

根据联邦统计局数据,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1.6万人。

乳腺癌是女性最易患的癌症,而结肠癌则排在男女共患癌症的前三位。

非传染性疾病:不会传染,病程长,且发展缓慢的疾病。

慢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及虽由传染性病原体造成、却因治疗方式的改善而被看作慢性病的疾病种类,假如艾滋病。

2011届瑞士公共卫生会议于8月8月25-26日在巴塞尔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慢性疾病-全球性挑战”。

来自瑞士和世界各地的350多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一场名为“健康的城市-自相矛盾吗?”(Healthy cities, a contradiction?)的公众讲坛讨论会于8月26日在巴塞尔大学举办。布罗斯坎普-斯通为演讲者之一。

(译自英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