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電動汽車浪潮來襲,瑞士是否準備好踏浪而行?

瑞士有5’700個公共充電站,遍布城市和鄉鎮。然而,充電基礎設施通常被認為是本國的軟肋。
瑞士有5’700個公共充電站,遍布城市和鄉鎮。然而,充電基礎設施通常被認為是本國的軟肋。 ©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去年,全球電動汽車(EV)銷量激增,瑞士市場同樣火熱。但是,挪威等領先國家的經驗表明,如果瑞士的電動汽車革命要在未來幾年內跟上步伐並減少碳排放,那麼有些東西將不得不改變。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2020年電動汽車正式成為市場主流。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表示,到2025年,40%的售出車型將是電動汽車。此外,從電動汽車的總銷量來看,中國一路遙遙領先,德國、法國和英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也實現了三位數的增長。面對更加嚴格的減排目標,購車人士紛紛搶購新的電動車型。

在較小的國家中,挪威在電動汽車領域一馬當先。去年,挪威成為首個電動汽車銷量超過其他動力汽車的國家(54%的新車為純電動汽車)。

在國內生產總值與挪威相近的瑞士,電動汽車的銷量也再創新高。到上個月,聯邦政府已經被打破了《電動交通路線圖》(法)外部链接中設定的到2022年電動汽車銷量佔比提高至15%的目標。

聯邦能源局發言人瑪麗安·津德(Marianne Zünd)表示:“過去一年的進展非常積極。”

外部内容

瑞士環遊俱樂部(TCS)技術部門負責人馬丁·波利格(Martin Bolliger)指出:“通常新技術的採用都會經歷一個所謂的S型曲線,起初增長非常緩慢,然後變得越來越陡峭,到最後節奏會再次趨於平緩。我認為我們正處於快速上升階段的起點。”

他注意到,瑞士人屬於早期使用者。瑞士境內兩地間距離相對較短,人們的環保意識較強,而且他們有經濟能力購買電動車。平均而言,這些電動車比燃油車更貴。

博利格說:“此外,瑞士沒有本土汽車工業,反對的聲音相對較少,所以瑞士的購買力相對容易釋放。

外部内容

何種策略?

瑞士希望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交通運輸行業必將發揮關鍵作用,因為它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比任何其他行業都多。

政界人士和行業專家一致認為,瑞士如果想長期提高電動汽車的使用量,並在車輛減排方面有所作為,就必須按下電動車行業的快轉鍵。

綠黨參議員阿德勒·托倫斯(Adèle Thorens)上個月向瑞士法語廣播電視台RTS表示:“我們正面臨氣候危機。如果這種過渡在技術和經濟上都可行,那麼就需要盡快實現過渡。”

綠黨試圖遵循挪威和英國的模式,推動執行嚴格的燃油車淘汰期限,然而卻無功而返。

在過去的20年裡,產油國挪威為吸引購車者,降低了電動汽車的購置稅,並提供了一系列的購車激勵和豁免政策。同時,最近瑞士各州相繼頒出各自的購車刺激政策,包括有限的稅收減免和鼓勵措施,並沒有明確的聯邦策略指引。

環境部長西蒙奈特·索馬魯嘎(Simonetta Sommaruga)近期會見了來自各州、市、汽車和電力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的代表,討論了電動汽車和基礎設施領域“更加宏偉的目標”,但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相比之下,博利格說:“挪威直接給購車者提供現金補貼,還提供專用停車場、公交車道以及停車場充電設施相關的優惠政策。我認為要想更快地推進電動化,推廣電動汽車勢在必行。我們在周邊市場看到,鼓勵人們購買電動汽車的直接補貼政策十分有效。”

外部内容

挪威模式?

但瑞士交通與環境協會(VCS/ATE)的交通項目負責人馬丁·溫德(Martin Winder)認為,挪威的電動汽車補貼戰略太過昂貴,預計要花費20億瑞郎,這在瑞士沒有必要。

他解釋:“事實上,不斷上升的電動車銷量表明,不採取這樣的策略也是可以的。”

溫德表示,瑞士將於6月13日投票通過的新二氧化碳法包含了良好的鼓勵措施。

他說:“如果瑞士人通過這項新法律,規則將得到加強,進口商將不得不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和經濟型燃油汽車。”

汽車進口商協會汽車協會主席弗朗索瓦·勞納茲(François Launaz)也對挪威應成為瑞士的榜樣表示懷疑。

他告訴RTS電視台:“我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務實的態度。挪威比其他所有國家都要領先幾十年。在瑞士這樣一個充電設施相對落後的國家裡,想要在2025年之前完全實現純電動出行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我擔心遇到障礙”

充電基礎設施通常被認為是瑞士的軟肋。我國目前有5’700個公共充電站(多語)外部链接,分佈在城市和鄉鎮地區。到2021年底,50個高速公路休息區和大多數加油站將設立快速充電站。聯邦官員表示,瑞士每輛車對應的充電站點密度高於歐洲平均水平。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氣候政策教授安東尼·帕特(Anthony Patt,多語)外部链接表示:“我們做得並不差,但我擔心未來幾年會遇到障礙。決定瑞士人是否有興趣購買電動汽車的最大因素在於:’我能否在家給車充電?’”

他說,瑞士的充電網絡“相當密集”,但“建設模式存在問題”。

他表示:“許多鄉鎮都試圖盡其所能,打造了一兩個充電場所。但那不是人們想要的,它們根本派不上用場。”

外部内容

在家充電

蘇黎世理工的這位研究人員表示,瑞士真正落後的地方在於車主在家充電的能力,無論是在公寓車庫,還是在居民停車過夜的街道附近。

聯邦能源局支持了多個試點項目,在蘇黎世和巴塞爾等地的城市停車位安裝充電樁。但他承認,通常“可用的充電樁很少”。

瑞士57%的人租房居住,而84%的挪威人擁有自己的公寓或房屋。挪威人可以在家裡給自己的車輛充電,而瑞士人則不可以。

瑞士的鄰國可能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去年德國通過了一項法案,賦予租戶為電動車安裝充電樁的權利。它還強制要求業主根據需要升級樓內的線路,以便安裝充電樁。瑞士可能也會出現這種變化,但官員們表示,這將非常困難,目前沒有人為此進行遊說。

帕特說:“關於在樓宇中安裝充電樁,市場力量可能會解決相關問題,但除非政府和市政當局介入,否則我看不出有辦法解決路邊停車充電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五到十年後,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會非常快,電池容量也會相當大,基本上你可以把它們看成是燃油車,但目前還有差距。”

(譯自英語:瑞士資訊中文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