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製造-德國製造-法國製造

瑞士人以國產品為榮
瑞士人以國產品為榮是滲透在骨子裡的 Keystone

話說在前頭,瑞士是一個高信任文化的社會,非常講究誠信。排除開玩笑或出自禮貌的迂迴話術,基本上瑞士人說話大都出自真心,很誠實。不過,在這裡生活多年後,我發現談論某些話題時,千萬不要跟瑞士人太認真,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誤導。

在台灣成長和生活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之下我培養了一套台式思維。移居瑞士後,我也把整套標準原封不動地搬來,不自覺常以那把尺衡量事物。然而,當我越瞭解瑞士的社會狀況,我越發現這套標準在時空背景轉移下並未適用於當地民情。部分台灣人既定的觀點與瑞士人的看法其實相互牴觸。以下我將與大家分享目前我在瑞士遭遇過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標準差異。

蘇黎世不宜人居?

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也是境內外國觀光客過夜數最高的城市。不過,和歐洲大型城市人口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規模相比,它的總人口僅四十萬,顯得小巧可愛。利馬特河城的步調緩慢,氣氛悠閒。當地的河水與湖泊清澈,公園綠地遍布,空氣清新。也難怪,二〇一八年美世諮詢公司把蘇黎世評選為「全世界最宜居城市第二名」(英)外部链接

「環境優美、悠閒寧靜」是多數外籍觀光客對蘇黎世的第一印象。我也認為和我熟悉的台北、東京與香港等亞洲大城相比,身處這個城市少了壓迫感,多了舒適感。尤其,在天氣晴朗的夏日時光,蘇黎湖帆船點點,穿著艷色泳衣的民眾在水邊盡情嬉戲,空氣充滿甜蜜。此刻的瑞士第一大城彷彿變身為度假勝地,散發著愉悅輕鬆的氣息。

然而,當我初次聽聞某些外州人對於蘇黎世的看法時,我得再三確認這並非來自於我的幻聽。就外州人而言,蘇黎世的生活步調竟然太快,而且生活空間太擁擠。另外,他們也認為當地環境壓力太大,不適宜人居。聽到這裡,你是否也覺得不可思議?

對很多瑞士人來說,東部的格勞賓登(Graubünden)才是真正的人間仙境。二〇一五年費德勒一家人便搬遷至瓦爾貝拉(Valbella),成為羱羊州的居民 。那兒的土地開發率低,遍布雄偉的山峰、壯麗的湖泊及深峻的谷地,因而成為瑞士國內旅遊的熱門地。當地更設立瑞士獨一無二的國家公園,而世界最知名的瑞士女孩「海蒂」便來自此邦的邁恩費爾德(Maienfeld)。

我曾幾度拜訪格勞賓登州,對當地震懾人心的地貌印象深刻。在那兒遠觀大山,望著隨海拔高度垂直變化的松杉林地、灌木、草原、荒漠與冰原,有如置身於大自然的地理教室。走入山間,蔥鬱茂盛的森林與原始粗曠的岩山和諧共存,河水潺潺流淌,阿爾卑斯山花草點綴其間。也難怪,對於熱愛大自然的瑞士人來說,格勞賓登州是最接近天堂的聖地。

「德國製造」還好?

在台灣,民眾大都把「德國製造」與「日本製造」視為品質保證。無論什麼商品,只要冠上兩大製造國生產的字樣,便立即鑲金包銀,獲得價值提升的效果。剛移居瑞士時,我也保有這樣的迷思。某天,我去德國買了幾條德國製造的牙膏。回家後,我便沾沾自喜地向瑞士先生告知商品的原產地,卻絲毫引不起他的興趣。

經過省思後,我才察覺,雖然外國人普遍崇尚德國製造的產品,瑞士人卻抱持不同的見解。由於嚴格的法規和精密的製程,瑞士人以國產品為榮。對他們而言,紅底白十字瑞士旗商標產品才是真正的品質保證,而且就算瑞士貨比德國貨的價位高,不少人仍以行動支持,花錢購買。尤其,每當我和親友討論生鮮產品的話題時,他們最常說:「瑞士肉品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

瑞士政府對「瑞士製造」(德)外部链接訂立了嚴格的標準。在食品方面,至少80%的原料重量必須來自瑞士,才有資格使用這個標籤。不過,牛奶和乳製品的牛奶成分訂立在100%的高標。另外,因爲氣候的限制,瑞士並非可可豆生產國,所以巧克力不適用於這個標準。在工業產品方面,60%的製造成本及重要製程應當出自瑞士。在服務業方面,公司總部必須設於瑞士境內,並由當地部門管理運作。因為法規的保障,人們更加信賴「瑞士製造」的標籤。

這個現象可以在當地零售業的貨品區窺知一二。為了吸引消費者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購買意願,只要是瑞士製造的商品無論豌豆罐頭、雞肉、保養品、牙膏或「冰塊」,幾乎都會掛上紅底白十字的瑞士旗或強打瑞士品質。最有趣的是,甚至連右派政黨「瑞士人民黨」(Schweizerische Volkspartei SVP)的黨旗也大打「瑞士品質」(Schweizer Qualität)呢。

法國和德國物價低?

移居歐洲前,我喜歡至歐陸國家旅遊。對於一位台灣上班族來說,法國與德國的高物價讓人大感吃不消。印象中,每每在歐洲度假消費,我都得精打細算,使盡省錢招數,只求替荷包止血。然而,自從在瑞士生活以後,我才真正驚覺「一山還比一山高」。

瑞士是歐洲物價最高的國家之一,尤其蘇黎世和日內瓦年年「榮登」世界十大最貴城市排行榜,而阿爾卑斯山小國的物價更遠遠超越法國與德國水準,翻升了大約兩倍高。對瑞士人而言,法國、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都是可以撒錢當大爺的購物天堂。好幾次陪伴瑞士親友去鄰國購物或上館子,我竟然聽見他們看著價格碎念:「怎麼那麼便宜?」。現在,就算我早已習慣了小國的超高物價,仍舊對瑞士人奇特的反應感到驚奇。

身為外國人,我不時詫異瑞士人獨特的觀點。然而,在異地生活初來乍到的新鮮感褪去後,我跳脫台灣人的思維觀察瑞士社會,站在當地人的角度思考,便開始有所理解。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標準,當基準點不同,看待同件事物便會產生不一樣的解讀。瑞士人的標準對我們來說可能很奇特。然而,一旦瞭解背景之後,便能感同深受了。

作者:瑰娜 Facebook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