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有多少垃圾被扔弃,又有多少被回收循环利用?

垃圾箱已被塞得满满当当:日内瓦某个忙碌的周末过后,垃圾回收容器已处于“垃圾为患”的满溢状态。
垃圾箱已被塞得满满当当:日内瓦某个忙碌的周末过后,垃圾回收容器已处于“垃圾为患”的满溢状态。 Keystone / Salvatore Di Nolfi

生活在瑞士的居民人均每年“制造”的垃圾量多达700多公斤-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尽管如此,瑞士居民却能做到让一半的家庭垃圾得以回收循环利用。

瑞士居民每年制造和扔弃的垃圾总量,已达到捷克共和国、日本、波兰以及哥斯达黎加国民的两倍之多。根据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公民人均垃圾丢弃量为525公斤。相较之下,只有新西兰人、丹麦人(均多达771公斤)和挪威人(736公斤)制造的垃圾量多于瑞士人(705公斤)。*哥伦比亚位居,经合组织成员国人均垃圾产量排行榜末尾,其国民全年人均垃圾产量仅为240公斤。

瑞士国土面积虽小,尚待处理的垃圾却堆积如山,因此,瑞士拥有大规模且发达的回收服务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过去50年间,瑞士居民家庭垃圾产生量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经从源头分拣、集中专项分类收集、从而实现再循环利用的家居垃圾总量,足足增长了七倍之多,截至2018年,回收率已达到了52%。早在2000年,瑞士便已停止采用填埋法-也就是将垃圾填入洼池或垃圾填埋坑中的方式来处理垃圾,此举意味着但凡不能回收、循环利用的垃圾,都会通过焚烧,继而借此以蒸汽或电力的形式来生产能源。

外部内容

20世纪90年代,瑞士各州开始向本地居民按照其扔弃并有待处理的垃圾袋数量,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虽然这种做法鼓励居民通过自行实施垃圾分类,从而省下不必要的开销,但总有个别人为了尽量省钱,把家庭垃圾直接塞进了公共垃圾箱,或者刻意偷扔到野外,更有甚者,踏上了“垃圾旅游”之路,跨境去邻国扔垃圾。与意大利接壤的瑞士提契诺州(Ticino)直到2017年才开始向该州居民征收垃圾税,与法国一境之隔的日内瓦州(Geneva),则至今还迟迟未计划对家庭生活垃圾征税。

在瑞士,通过公共设施-譬如公共垃圾箱回收垃圾是不收费的。绝大多数市镇都专设有塑料瓶、玻璃瓶、食品罐、饮料罐、纸张以及纸板的收集站点。其他市镇或地方行政区则会在某些特定日期为当地居民扔弃某些特定种类的物品-比方说可堆肥垃圾-提供上门收取服务。瑞士各地超市普遍会接收塑料饮料瓶、清洁剂包装容器,以及电池、滤水芯和电灯泡。各火车站设置的分类垃圾箱,则是旅客扔弃纸张、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胶和饮料罐的好去处。为数不多的商店也会接收饮料包装纸盒。除此以外,任何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商都会接收电子垃圾以进行回收。瑞士各家慈善机构则会收集虽然陈旧、但依然可经修补再使用的衣物和鞋履,并会把最破旧不堪的纺织品交给抹布行业和绝缘材料行业。

外部内容

无论采用哪种回收服务体系,公众对瑞士回收系统的参与总体来说可谓相当不错。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对瑞士家庭垃圾收集率和实际回收率-或者说垃圾获得再生利用的恢复率(recovery rate,又称“再循环率”、“废物利用率”)做出明确的区分。譬如,根据纸张及纸板回收协会(Association for Paper and Cardboard Recycling)公布的数据,2019年,瑞士居民分类收集并留出82%的废弃纸张和纸板用于回收循环利用,但最终只有68%被实际转化为新的纸张和纸板制品。

而对于饮料容器来说,回收率则更高。部分原因是如果回收率低于75%,那么瑞士联邦政府便可以对罐头和瓶子征收押金。2018年,瑞士消费者对易拉罐和玻璃瓶的回收率达到了94%,而82%的PET塑料瓶-瑞士少数饮料装瓶商正在将其转化为标有R(ecycled)-PET的新瓶。

收集趋势

瑞士首都伯尔尼最近推出了一套新的系统,当地居民可将自己家里的可回收物经自行分拣,根据所属类别装在不同的垃圾收集袋里,然后由伯尔尼当地政府相关机构上门收集。

hand carrying trash bags
伯尔尼的1300户家庭目前已在测试这套新的垃圾回收服务体系,如若进展顺利,将有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Keystone / Lukas Lehmann

此外,还有部分私人垃圾收集服务公司负责上门收取家庭垃圾的服务,并对混合垃圾回收袋进行分拣分类(单项回收模式,single stream),当然,公司也会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意味着,顾客无需自行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委托某公司收运垃圾。其他私营集中分拣家庭垃圾的收运服务公司,则更严格地专注于塑料制品,它们会有偿(即收费)接收任何一类带有回收编码的塑料制品,其中也包括那些通常不会被瑞士商店或市政回收设施所接受的塑料。

* 2018年经合组织调研并未涵盖美国的相关数据。2017年,美国全年人均垃圾产量为743公斤。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