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对移民的看法已经“过时”

一项研究显示,瑞士对“移民”一词的理解已经过时。
一项研究显示,瑞士对“移民”一词的理解已经过时。 Keystone-SDA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典型的瑞士移民年轻、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来自周边国家。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一支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日内瓦大学合作组建的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全面描绘1966年至今来到瑞士的国际移民情况。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瑞士中央移民信息系统的数百万条数据集。《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tion)期刊近日发表了其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

公众对移民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大量以穆斯林为主的难民从巴尔干地区涌入瑞士,并寻求长期居留。

这种“移民形象”已不再符合当今现实。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城市人口学实验室负责人Mathias Lerch解释道:“多数移民来瑞士是为了接受职业培训或把握工作机会,其中一半会在居住5年-10年后,带着年轻的家庭离开瑞士。”

招聘潜力

研究显示,在瑞士持有B或C居留许可的人群中,近60%拥有大学学历。剩余的40%教育水平中等或以下,主要从事服务业,例如医疗、餐饮或建筑行业。

Lerch表示:“假如瑞士希望在未来确保稳定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挖掘新的招聘潜力。”例如,瑞士大学毕业生人数并不足以填补高素质劳动力市场的空缺。

与此同时,对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长。

只有符合条件的非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民,例如经理、专家或拥有多年专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才可以在瑞士工作。即使是短期就业,非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民也需要工作许可。瑞士工作许可的发放数量有限。工作许可也可用于自雇。瑞士公民或持有居留许可人员的配偶无需工作许可。

雇主必须证明其来自非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的雇员的就业符合瑞士的经济利益,且无法在瑞士或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招聘到所需人员。此外,雇主必须为其提供与瑞士公民相同的劳动条件和薪酬。雇主负责向州移民和劳动力市场当局申请工作许可(英)外部链接。不过,如果是自雇人士,则需自行办理相关手续。

有关非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公民的申请程序(英)外部链接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瑞士联邦移民局(SEM)网站。

仅持有工作许可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进入瑞士。根据国籍,被雇佣人员可能还需要签证(英)外部链接。抵达瑞士后,被雇佣人员必须在14天内向居住地的市政当局进行登记。在此之前,不得开始工作。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三分之一的消费信贷申请遭拒。

相关内容

瑞士银行驳回三分之一消费信贷申请

此内容发布于 2025年,瑞士消费信贷利率降低:最高利率从12%降至11%,透支利率从14%降至13%,但同时创下新低的是消费信贷申请通过比例。更为严格的借贷政策虽然导致市场规模缩小,但也是对市场的筛选。

更多阅览 瑞士银行驳回三分之一消费信贷申请
瑞士蝉联全球创新指数榜首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瑞士蝉联全球创新指数榜首

此内容发布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9月16日在日内瓦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瑞士仍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瑞典及美国。中国首次跻身前十强。

更多阅览 瑞士蝉联全球创新指数榜首
Temu向瑞士企业开放平台。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中国电商Temu向瑞士企业开放平台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电商巨头Temu在瑞士启动了“本地对本地”(Local-to-Local)项目。该公司周一(9月15日)宣布,即日起瑞士零售商将能够直接在Temu平台上销售产品。

更多阅览 中国电商Temu向瑞士企业开放平台
瑞士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

相关内容

职业学士/硕士:瑞士力推高职教育

此内容发布于 日,瑞士议会联邦院通过了一项政府提案,旨在通过引入新的文凭称谓等措施,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

更多阅览 职业学士/硕士:瑞士力推高职教育
对安乐死进一步规范的立法尝试再度失败。

相关内容

协助自杀

瑞士协助自杀新规立法尝试再度失败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少数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之一,辅助自杀组织也已存在多年。但截至目前,瑞士并没有一部全国性的、针对性法律明确详细规范所有形式的安乐死。联邦政府(多语)认为,现有刑法,结合医学伦理标准和法庭判例已经能够应付大部分情况,不需要额外专门立法。

更多阅览 瑞士协助自杀新规立法尝试再度失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