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奥联合研究发现:狗狗也有“上瘾”表现

瑞士研究指出,狗可能会形成强迫性的玩耍习惯。
瑞士研究指出,狗可能会形成强迫性的玩耍习惯。 Keystone-SDA

有些狗会为了玩具放下一切。一支奥地利与瑞士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这种行为与人类沉迷赌博或网络游戏时的成瘾模式相似。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一只对玩具痴迷到放不下的狗看似很可爱,但也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维也纳兽医大学的斯特凡妮·里默(Stefanie Riemer)领导的研究指出,这种行为可能与人类的赌博成瘾类似。一些狗即使已经明显疲惫或受伤,却仍持续玩耍。

研究人员追踪了105只年龄在1-10岁的狗与它们最喜欢的玩具的互动情况,发现多只狗表现出强迫性行为。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阿尔娅·马齐尼(Alja Mazzini)、卡佳·森恩(Katja Senn)和费德里科·蒙特莱奥内(Federico Monteleone)也参与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被主人形容为“极度好动”的狗。

最常见的犬种包括比利时马里努阿牧羊犬(18只)、边境牧羊犬(9只)和拉布拉多寻回犬(9只),这些都是典型的工作犬。研究还询问了狗的主人,他们的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玩具的频率。

有的狗连食物都不放在眼里

在这些狗当中,有33只的行为已经接近“上瘾”。它们对玩具的专注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会无视食物以及与主人的互动,即便玩具被收走,也会不断尝试去够它。而玩具被拿走后,就算已经过了15分钟,它们仍难以平静下来。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发现印证了一些个别案例中关于狗玩耍成瘾的报告。与人类对某些行为成瘾类似,这种“即使造成伤害仍难以停止”的强迫性冲动是关键特征。研究团队称,还需进一步探究为何部分狗更容易出现这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其身体造成的影响,例如关节或韧带的负担。

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都会玩耍

玩耍在哺乳动物中非常普遍,尤其在幼年时期,甚至部分鸟类也会。一般而言,玩耍是健康的表现,但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应对压力或缓和社交紧张的方式。而有时当玩耍失去节制,就可能演变为类似成瘾的强迫性行为。

行为成瘾与药物依赖有着相似的脑部机制和症状。对于人类而言,除了赌博或游戏,运动、性、购物甚至工作都可能演变为成瘾。

实验动物身上也发现类似迹象

科学家也曾研究过动物的行为成瘾。例如,被培育为“过度奔跑”的小鼠在被强制停止后会出现类似戒断的反应,和药物成瘾者的症状相似。

“就像人类的过度训练一样,啮齿类动物的强迫性奔跑会干扰日常生活,并影响筑巢和自我保护等行为,”研究人员解释道。

他们指出,狗可能在没有任何刻意训练或刺激的情况下表现出类似成瘾的行为。这种现象似乎是自发出现的,而长期的选择性繁育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在工作犬种和纯种血统中。特别爱玩的小狗通常更容易训练、更专注、不易分心,因此饲养者常以“玩耍动机”作为训练潜能的指标。

不过这类狗往往并不合适作家庭宠物,因为它们的冲动性极强,而这一点并非所有觉得边牧可爱的爱犬人士都真正了解。

这项由维也纳兽医大学与伯尔尼大学共同开展的研究,是首次以人类“行为成瘾”标准系统分析犬类玩具依赖的科学尝试。研究团队依据“渴求”“显著性”“情绪调节”“自控力缺失”等四大标准,结合行为测试与问卷评估105只极度好动的犬只,发现其中约三分之一表现出与人类行为成瘾相似的模式:持续专注于玩具、无视食物与社交、即便玩具被收走仍难以平静。

研究指出,这种“过度玩耍动机”并非单纯的快乐,而可能反映出神经奖赏系统的高度敏感。尤其是马里努阿犬、边境牧羊犬等被人为选育为“高玩耍驱动”的犬种,更容易展现类似上瘾的倾向。研究者提醒,若狗在玩具被拿走后依旧躁动不安、反复寻找或拒绝进食,可能需要行为学评估与干预。

作者强调,不应轻易将这类行为病理化,但它揭示了动物行为医学的新方向-犬类或许是唯一一种会自发出现“上瘾式”行为的非人类物种。未来研究将聚焦于其遗传、神经与情绪机制,探索玩耍行为何时从“乐趣”滑向“依赖”。

来源:《科学报告》期刊相关论文外部链接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