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地球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美国艺术家Shepard Fairey的作品“地球危机”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悬浮于巴黎铁塔之上。 AFP

11月30日至12月11日,由近200个国家组成的代表团在巴黎通过磋商,就遏制地球灾难、全球都适用的气候保护协议达成一致。最终目标是提出把全球升温限制在摄氏两度以内的有效措施。swissinfo.ch就最为关键的议题为您释疑解惑。

COP21-这个看似与你我无关的词语背后,却蕴含着子息后辈的宿命。这个缩写代表着“第21届缔约方会议”,也就是由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所主持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峰会。尚在筹备阶段时,法比尤斯就将其定位为“对地球未来举足轻重”。

经历了延宕30年针对气候问题争锋相对的讨论以及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的挫败之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必须行动起来。瑞士联邦环境局(Bafu)局长Bruno Oberle在筹备过程中表示坚信:“第一次,世界各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尤其是超级大国-譬如中国和美国,也认同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届联合国气候峰会

11月13日巴黎的恐怖袭击及接踵而至的全城警戒,或多或少给巴黎气候峰会带来了影响。

法国首都和其他城市当局决定,取消原定于11月29日气候行动日,12月12日在公共场所的大规模群众游行活动。

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系列室内活动仍可以进行。

虽然非政府组织和环保人士对安全问题表示理解,但仍然对因巴黎警备安全而取消的活动深表遗憾。缺乏大众动员与普遍参与,气候协议的影响范围将大幅缩水,由130多个机构组成的联盟“气候21”强调,对此他们将尝试寻求其他途径,从而替代室外集会活动。

无论是因恐怖袭击带来的紧张焦灼的气氛,还是各国政府对于气候变暖的热切关注,无疑都会在巴黎气候峰会开幕当天达到高潮。十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将相聚于此,决定地球的未来走向。

意欲何为?

这次会议议程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发展中国家对有效的气候政策的支持。全球气候政策的目标在于,把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限定在较工业革命之前高两摄氏度。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指出的,如果全球升温超过摄氏两度,地球势必会面临破坏性的后果。

巴黎峰会的组织方希望,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全球峰会以来,这一次能首次缔结一个具有约束力和切实可靠的协议。与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不同的是,全球所有国家都应该参与到新的协议中。而这一协议应在2020年正式生效。

“每个国家都必须竭尽全力有所作为,”瑞士联邦环境局环境特使及瑞士驻巴黎谈判代表团团长Franz Perrez说。他希望协议中能够包含一个修订条款,从而确保定期监督,各国是否遵守所作出的承诺。“最好这一切能在五年之内得以实现,”

刻不容缓

有害于气候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2014年在北半球的大气中持续上涨,首次超过了400ppm(百万分之四百)-这已经达到了自监测以来的最高值。本世纪头一个十年是过去一万年以来气温最热的十年,而2015年再次刷新纪录。

行动刻不容缓,因为全球碳排放总量也已经达到上限,“如果我们继续像今天这么毫无顾忌,碳预算会在未来的25年后完全枯竭,”Bruno Oberle说。

依照联合国的观点来看,我们等的越久,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就愈发困难,成本也越昂贵。

首脑来了

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195个缔约国出席了会议,欧盟也位列其中。除了4000名谈判代表团的代表,各国政府首脑也聚首于法国首都,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瑞士以环境部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尔德(Doris Leuthard)为代表与会。

相关内容

与会代表同构全体大会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就不同的宗旨目标进行了讨论。瑞士负责名为“环境完整性小组EIG”,其中囊括了列支敦士登、墨西哥、摩纳哥和韩国。这是一个相对较小、但同时多样化的小组,在Bruno Oberle看来无疑在这次气候峰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唯一一个集纳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小组。倘若我们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在彼此妥协中达成共识,寻求到一个折衷方案,那么无异于给大会所有国家在求同存异中达成协议提供了一个样本。”

谁是先锋?

在巴黎会议开幕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员国必须宣告各自在2020年以后所要达到的减排目标。该减排目标被称为“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目前,碳排放占据全球总量90%的160多个国家,已经根据本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相应比例,制定了自己的减排目标。瑞士于2015年2月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宣布减排目标的国家:截至2030年,瑞士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同比将减少50%,到2050年将节减70%至85%。

气候行动追踪(英)外部链接-一个由气候学者们集结而成的独立机构认为,要想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以内的目标,各国作出的这些承诺还远远不够。目前各国的承诺将使得全球气温上升至2.7摄氏度。“我们做的永远都不够,然而总好过熟视无睹,任由气温上升4或者5摄氏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Christiana Figueres如是说。

发达国家“欠债不还”?

谁该对气候变化承担历史责任?在对抗全球变暖的战役中该如何分担重任?各国各持己见。新兴工业化国家认为:责任主要归咎于发达国家,作为始作俑者,他们难辞其咎。与之相反的观点是,“富裕的国家和贫穷的国家”之间问责和担责的差异化对待已不再合理。

瑞士也持同样观点。所有国家都应该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时机,定期检测本国的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譬如中国、韩国和新加坡-之间的排放差异已经不复存在了,”Bruno Oberle认为。如今,61%的全球排放量产生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

另一个更为棘手的争议焦点在于:谁该为欠发达国家提供气候政策所需的资金?6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出决议:截至2020年,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一千亿美元的经济支持。

瑞士联邦环境局局长Oberle深信,贫穷国家必须得到来自富裕国家的支持。“这关乎团结协作的问题,”同时他也希望,资金援助国的范围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为介于2015年至2017年之间欠发达国家气候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据Oberle所说,新的气候协议还必须有效保障环保投资,从而使资本市场与气候保护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不成功,则成仁

究竟本次巴黎气候峰会成效如何?目前仍是雾里看花、结果难明。原因在于,在过去几个月里媒体一向热议的气候问题,近期却被伊斯兰国(ISIS)恐怖袭击事件占据了版面,以至于少被提及。

在谈判圆桌上,每个国家都将捍卫本国利益。美国外长John Kerry已表示,在巴黎会议上缔结的协议不可能具有强制约束力,因此他不惜得罪其他与会国。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则认为:本次会议上“要么产生一份约束性的协议,要么不会达成任何协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不会在短短两周的谈判中得以治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仅仅是一个起点,积累跬步,方能至千里。

跨越30年的气候之争

1979第一届全球气候大会在日内瓦召开。

1992里约热内卢的全球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1997《京都议定书》在日本被签署。此项协议在约50个国家的首肯(但美国不包括在内)下,要求2008年至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5%。

2009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未能针对2020年以后的全球目标出台一份协议。

2010在墨西哥坎昆德的世界气候大会上,确立了以各国自主自愿为基础确定2020年以前本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体系。

2012卡塔尔多哈世界气候大会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2013-2020)。

2014秘鲁利马世界气候大会落实了2020年以后的气候目标。

2015巴黎气候大会计划就气候问题达成一个具有全球一体约束力的协议。

来源:瑞士联邦环境局(BAFU)

(转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