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牺牲环境的代价 荷豪掷逾21亿筑新人工群岛
(法新社荷兰列立斯迭15日电) 荷兰豪掷6800万美元(约新台币21亿1650万元)兴筑新人工群岛,盼能复育环境,弥补筑堤造湖付出的环境代价。
荷兰护林员唐克(Andre Donker)望着欧洲最大淡水湖之一马肯湖(Markermeer)的灰色湖水,叹了一口气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都是鱼群」。
然而,这片面积700平方公里、调节荷兰其他地区水位的广大水域,已经成了一个没有水生生物的污水。
荷兰如今希望藉由一个由5个岛屿组成的新人工群岛,透过一个雄心勃勃的典型工程计画,让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观重现生机。
唐克说,这是「欧洲最大的重建作业之一」。
在充满各种芦苇的实验地带,唐克站在横跨池塘的木桥上说,他已能见到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初步迹象。
马肯湖原为须德海(Zuiderzee)的一部分,荷兰1932年筑堤造湖,利用这道长堤隔开北海、对抗洪水,完成一个世界工程奇迹。
荷兰国土有26%位于海平面以下,这项工程造出了内陆湖泊及海埔新生地,却付出了环境代价。
在之后的数十年间,用来兴筑隔出马肯湖和邻近爱塞湖(Ijsselmeer)的长堤沉积物被水冲走,沉至湖底,使湖水变得混浊,对鱼类、鸟类、植物和软体动物构成负面影响。
唐克说:「我们必须介入。」
解决之道是一项大胆举措,符合荷兰人老爱以「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自豪的作风。
在距离列立斯迭港(Lelystad)8公里处,唐克走在走在人造沙丘的一侧。其他类似沙丘则延伸至触目可及之处。
在700公顷的人工岛上,多数地区覆盖着仍然稀疏的植被。
荷兰是全球其中一个最容易受到气候变迁伤害的国家,这也成了这个国家众多造岛计画之一。
这座耗时两年半完工的人工群岛,今年已成为3万只燕子的栖地。
专家最近统计,岛上出现127种植物,其中大多是风传种子在此落地生根。
唐克说,水中浮游生物数量「暴增」,「确保鸟类有大量食物可觅食」。灰雁、燕鸥、大白鹭和夜鹭等多种水鸟也回到这个地区,考验这些人工岛复育环境的成果。
这项计画耗费6800万美元,其中大多来自个人捐款。(译者:刘文瑜/核稿:郑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