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不愿谢幕的舞台:皇后乐队主唱与蒙特勒的故事

长期以来,蒙特勒一直吸引着弗雷迪的粉丝。
长期以来,蒙特勒一直吸引着弗雷迪的粉丝。 Keystone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乐迷聚集在瑞士西部湖畔小镇蒙特勒。吸引他们的,是越来越多与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相关的景点,让他们得以重温这位超级巨星多姿多彩的人生。作为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弗雷迪于1991年去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这座小镇的影响似乎愈加深刻。在AI重塑音乐产业、怀旧文化席卷全球的当下,一位离世三十余年的摇滚传奇,依然用旋律和记忆牢牢“占据”了乐迷的心灵。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对弗雷迪来说,蒙特勒是他的“避风港”。他可以在这里漫步街头而不受乐迷或狗仔队的打扰。皇后乐队的六张专辑都是在当地的“山中录音室”(Mountain Studios)录制完成的,其中包括与大卫·鲍伊(David Bowie)合作的经典歌曲《Under Pressure》。1979年,乐队买下了这间录音室。弗雷迪去世后不久,“默丘里凤凰信托基金会”(Mercury Phoenix Trust)成立并接手了这间录音室,随后将其重新修缮,改造成一座纪念博物馆,旨在支持抗击艾滋病的事业。如今这里对公众免费开放,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皇后乐队用过的乐器、这位张扬的主唱所穿的服饰,以及乐队的混音台。

冠军弗雷迪

在蒙特勒,有一个人在努力确保人们不会忘记默丘里,那就是卢西恩·穆勒(Lucien Muller)。他负责组织“弗雷迪之旅”(Freddie Tours)以及每年九月举行的“弗雷迪日”(Freddie Days)生日庆典,活动包括为期四天的致敬乐队演出、座谈会、湖上游船和迪斯科派对。这一盛会最初由他的父亲诺伯特·穆勒(Norbert Muller)在本世纪初发起。2024年,诺伯特突然去世,卢西恩接手大旗,继续守护弗雷迪的精神遗产。他的这份坚持,不仅是对父亲的怀念,也同样是对皇后乐队的深情致敬。

卢西恩·穆勒向蒙特勒游客展示与弗雷迪相关的场地
卢西恩·穆勒向蒙特勒游客展示与弗雷迪相关的场地 swissinfo.ch

穆勒说:“这项活动是免费的,我们也希望它一直保持这样。它完全由志愿者运营,我们邀请乐队无偿演出,以此向弗雷迪致敬。”

2018年之后,他的业务真正迎来了腾飞。那一年,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上映,将皇后乐队的音乐带到了新一代观众面前。这部电影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音乐传记片,还拿下了四项奥斯卡大奖,其中包括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凭借饰演弗雷迪·默丘里获得的最佳男主角奖。

穆勒说,《波西米亚狂想曲》带动的“弗雷迪日”效应非常显著。“我们在2019年9月那一届活动中,特别明显地感受到热度暴涨,观众数量轻松翻了两番。从那之后,人数年年攀升。”他估计,2024年共有约1.6万人参加了活动,不过蒙特勒旅游局并未公布官方数据。今年迎来了第20届活动。

他们什么都想要

五年前疫情期间,穆勒开始策划“弗雷迪之旅”(Freddie Tours)。这种徒步式的导览迅速走红,他也因此辞去了白天在自己创办的公司担任网页开发员的工作,转而全职投入到与弗雷迪相关的活动经营中。他说,这比天天写代码有意义得多。“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从没见过弗雷迪、甚至是在他去世后才出生的乐迷。他们参加巡游时,对弗雷迪的生平故事如数家珍。”

穆勒的合作伙伴是彼得·弗雷斯通(Peter Freestone),他曾是弗雷迪长达12年的私人助理,同时也是穆勒家族的老朋友。自二十多年前“弗雷迪日”创立以来,他就一直参与其中。他向我讲述了蒙特勒对这位巨星的意义。

导览提供六种语言服务,带着这群对探索弗雷迪生平渴求已久的乐迷,依次经过弗雷迪·默丘里位于湖畔精心布置的顶层公寓。随后,一行人来到赌场,也就是“皇后乐队:录音室体验”(Queen: The Studio Experience)的所在地。最后,导览抵达默丘里的纪念墙,乐迷们被邀请在此留言。卢西恩·穆勒(Lucien Muller)递上彩色马克笔,大家便热情参与,纷纷写下自己的祝福与感言。

这些乐迷大多来自世界各地,远道而来,自然需要住宿的地方。2024年,一家以弗雷迪·默丘里命名的酒店正式对外开放,原本它只是一个酒店业培训中心。2018年,皇后乐队的经纪人吉姆·比奇(Jim Beach)为这家酒店举行了开业仪式。酒店的内部装饰向弗雷迪的生平致敬,也融入了他在桑给巴尔的童年记忆,以及他对猫咪和日本艺术的喜爱。副经理马迪·朱萨妮(Madie Giussani)带我参观了整个酒店。

蒙特勒博物馆如今也越来越倾向于纪念它最著名的访客之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类创意城市网络(UNESCO’s Creative Cities Network)的成员,蒙特勒计划在博物馆内专门开辟一个区域,用于展示与音乐及相关名人有关的内容,其中当然包括弗雷迪·默丘里。而这还不止于此。“很有可能,在镇上的另一个标志性地点,也将举办一个关于‘弗雷迪·默丘里生平’的展览。”蒙特勒市政府的宣传官员索菲·布林卡(Sophie Brinca)说道。

那蒙特勒会不会成为皇后乐迷心中的“格雷斯兰”(孟菲斯格雷斯兰是猫王粉丝的朝圣之地)?对此,蒙特勒市场营销与传播主管格雷瓜尔·沙皮(Grégoire Chappuis)表示,他们并没有打算让蒙特勒的发展完全围绕皇后乐队展开。“我们可不是要把这里打造成迪士尼乐园。蒙特勒之所以被称为‘音乐之城’,是因为它的历史和这里丰富的音乐活动。这座城市的音乐底蕴远远不止弗雷迪,尽管他的确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一生必去之地

对于很多弗雷迪的粉丝来说,蒙特勒是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几乎是心愿清单上的必打卡地。但问题是,随着这位传奇人物逐渐成为历史人物,这股热潮还能持续多久呢?

卢西恩·穆勒确信,这座城市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他说:“蒙特勒本地也好,皇后乐队在国际上的活动也好,总是有新东西不断涌现。我并不觉得这股热度会消退。就在去年,弗雷迪的一批遗物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大型拍卖会,乐迷们争相出价,价格一路飙升,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和炒作。”

在弗雷迪雕像前求婚
在弗雷迪雕像前求婚 swissinfo.ch

在湖边的弗雷迪雕像旁,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排队拍照留念。这座雕像自1996年落成,至今已近三十年。一位男士甚至在这里单膝下跪,向未婚妻求婚。雕像底座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歌迷的留言与纪念,他们不远万里,只为来此朝圣。弗雷迪铜像定格在那经典的舞台动作中:双眼望向湖面,一手举向天空,一手紧握麦克风,仿佛随时准备再次登台演出。但就像弗雷迪的那首歌唱的:谁愿永生?

(编辑:Samuel Jaberg/ts,编译自英语:瑞士资讯中文部/gj)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