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謝幕的舞台:皇后樂團主唱與蒙特勒的故事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樂迷聚集在瑞士西部湖畔小鎮蒙特勒。吸引他們的,是越來越多與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相關的景點,讓他們得以重溫這位超級巨星多姿多彩的人生。作為皇后樂隊(Queen)的主唱,弗雷迪於1991年去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座小鎮的影響似乎愈加深刻。在AI重塑音樂產業、懷舊文化席捲全球的當下,一位離世三十餘年的搖滾傳奇,依然用旋律和記憶牢牢「佔據」了樂迷的心靈。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對佛萊迪來說,蒙特勒是他的「避風港」。他可以在這裡漫步街頭而不受樂迷或狗仔隊的打擾。皇后樂團的六張專輯都是在當地的「山中錄音室」(Mountain Studios)錄製完成的,其中包括與大衛·鮑伊(David Bowie)合作的經典歌曲《Under Pressure》。 1979年,樂團買下了這間錄音室。弗雷迪去世後不久,「默丘里鳳凰信託基金會」(Mercury Phoenix Trust)成立並接手了這間錄音室,隨後將其重新修繕,改造成一座紀念博物館,旨在支持抗擊愛滋病的事業。如今這裡對公眾免費開放,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皇后樂隊用過的樂器、這位張揚的主唱所穿的服飾,以及樂隊的混音台。
冠軍弗雷迪
在蒙特勒,有一個人在努力確保人們不會忘記默丘里,那就是盧西恩·穆勒(Lucien Muller)。他負責組織「弗雷迪之旅」(Freddie Tours)以及每年九月舉行的「弗雷迪日」(Freddie Days)生日慶典,活動包括為期四天的致敬樂隊演出、座談會、湖上遊船和迪斯科派對。這場盛會最初由他的父親諾伯特·穆勒(Norbert Muller)在本世紀初發起。 2024年,諾伯特突然去世,盧西恩接手大旗,繼續守護弗雷迪的精神遺產。他的這份堅持,不僅是對父親的懷念,也同樣是對皇后樂團的深情致敬。

穆勒說:「這項活動是免費的,我們也希望它一直保持這樣。它完全由志願者運營,我們邀請樂隊無償演出,以此向弗雷迪致敬。」
2018年之後,他的業務真正迎來了起飛。那一年,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將皇后樂隊的音樂帶到了新一代觀眾面前。這部電影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音樂傳記片,還拿下了四項奧斯卡大獎,其中包括拉米·馬雷克(Rami Malek)憑藉飾演弗雷迪·默丘里獲得的最佳男主角獎。
穆勒說,《波西米亞狂想曲》帶動的「弗雷迪日」效應非常顯著。 「我們在2019年9月那一屆活動中,特別明顯地感受到熱度暴漲,觀眾數量輕鬆翻了兩番。從那之後,人數年年攀升。」他估計,2024年共有約1.6萬人參加了活動,不過蒙特勒旅遊局並未公佈官方數據。今年迎來了第20屆活動。
他們什麼都想要
五年前疫情期間,穆勒開始策劃「佛萊迪之旅」(Freddie Tours)。這種健行式的導覽迅速走紅,他也因此辭去了白天在自己創辦的公司擔任網頁開發員的工作,轉而全職投入與弗雷迪相關的活動經營中。他說,這比天天寫程式碼有意義得多。「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從沒見過弗雷迪、甚至是在他去世後才出生的樂迷。他們參加巡遊時,對弗雷迪的生平故事如數家珍。」
穆勒的合作夥伴是彼得·弗雷斯通(Peter Freestone),他曾是弗雷迪長達12年的私人助理,同時也是穆勒家族的老朋友。自二十多年前「弗雷迪日」創立以來,他就一直參與其中。他向我講述了蒙特勒對這位巨星的意義。
導覽提供六種語言服務,帶著這群對探索佛萊迪生平渴求已久的樂迷,依序經過弗雷迪·默丘里位於湖畔精心佈置的頂層公寓。隨後,一行人來到賭場,也就是「皇后樂團:錄音室體驗」(Queen: The Studio Experience)的所在地。最後,導覽抵達默丘里的紀念牆,樂迷們被邀請在此留言。盧西恩·穆勒(Lucien Muller)遞上彩色馬克筆,大家便熱情參與,紛紛寫下自己的祝福與感言。
這些樂迷大多來自世界各地,遠道而來,自然需要住宿的地方。 2024年,以弗雷迪·默丘里命名的酒店正式對外開放,原本它只是一個酒店業培訓中心。 2018年,皇后樂隊的經紀人吉姆·比奇(Jim Beach)為這家酒店舉行了開幕儀式。飯店的內部裝飾向弗雷迪的生平致敬,也融入了他在桑給巴爾的童年記憶,以及他對貓咪和日本藝術的熱愛。副經理馬迪·朱薩妮(Madie Giussani)帶我參觀了整個酒店。
蒙特勒博物館如今也越來越傾向紀念它最著名的訪客之一。身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類創意城市網絡(UNESCO’s Creative Cities Network)的成員,蒙特勒計劃在博物館內專門開闢一個區域,用於展示與音樂及相關名人有關的內容,其中當然包括弗雷迪·默丘里。而這還不止於此。 「很有可能,在鎮上的另一個標誌性地點,也將舉辦一個關於『弗雷迪·默丘里生平』的展覽。」蒙特勒市政府的宣傳官員索菲·布林卡(Sophie Brinca)說道。
那蒙特勒會不會成為皇后樂迷心中的「格雷斯蘭」(孟菲斯格雷斯蘭是貓王粉絲的朝聖之地)?對此,蒙特勒行銷與傳播主管格雷瓜爾·沙皮(Grégoire Chappuis)表示,他們並沒有打算讓蒙特勒的發展完全圍繞皇后樂隊展開。「我們可不是要把這裡打造成迪士尼樂園。蒙特勒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城’,是因為它的歷史和這裡豐富的音樂活動。這座城市的音樂底蘊遠遠不止弗雷迪,儘管他的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一生必到之地
對許多佛萊迪的粉絲來說,蒙特勒是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幾乎是心願清單上的必打卡地。但問題是,隨著這位傳奇人物逐漸成為歷史人物,這股熱潮還能持續多久呢?
盧西恩·穆勒確信,這座城市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他說:「蒙特勒本地也好,皇后樂隊在國際上的活動也好,總是有新東西不斷湧現。我並不覺得這股熱度會消退。就在去年,弗雷迪的一批遺物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大型拍賣會,樂迷們爭相出價,價格一路飆升,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道和炒作。」

在湖邊的佛萊迪雕像旁,遊客依舊絡繹不絕,排隊拍照留念。這座雕像自1996年落成,至今已近三十年。一位男士甚至在這裡單膝下跪,向未婚妻求婚。雕像底座上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歌迷的留言與紀念,他們不遠千里,只為來此朝聖。佛萊迪銅像定格在那經典的舞台動作中:雙眼望向湖面,一手舉向天空,一手緊握麥克風,彷彿隨時準備再次登台演出。但就像佛萊迪的那首歌唱的:誰願永生?
(編輯:Samuel Jaberg/ts,編譯自英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盧品妤 )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