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我在瑞士精神病人互助小组的7年

团体讨论(演示图片):“患者聚在一起,交换彼此的经历、互相鼓励。这让人充满力量,”Camenzind先生说。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在Sarnen的村广场上,行人们拿着牛角面包、互相沟通着各自的经历。这是瑞士上瓦尔登州(Obwalden)自救小组的首次开放日。无论是瘾症、心理疾病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可以结成互助(自救)小组,相互交流、鼓励。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乡村的互助小组少

瑞士乡村的互助小组网络还很薄弱。这可能是因为乡村地区的人很少寻求帮助,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怕碰到自己的熟人,原因还没有定论。瑞士共有2000多个互助小组,但在卢塞恩、上瓦尔登和下瓦尔登(Nidwalden)地区仅有95个。瑞士自救总协会将原因归咎于资金太少。

有些病症在中部瑞士根本难以找到相应的互助小组,因此要让人们知道可以到卢塞恩的地区自救中心去寻求帮助。而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中心的存在和自助的理念。所以当天才会有送面包之举,这是“敲门砖”,一位女性组织者说。当天约有30位到访者,组织者对此很满意。

“自助的理念照亮了我,”Camenzind先生(左)在Sarnen的开放日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swissinfo.ch

Camenzind先生并不想透露自己的名字,但在卢塞恩市,他却领导着2个互助小组。他是在这里长大的,其小组成员却多来自乡村。这位41岁的先生透露,农村地区很多敏感话题都是禁忌:“因此许多人宁愿到城里来,这里可以匿名加入互助小组。”

 “患者相互帮助、成长”

Camenzind先生参加精神问题互助小组已有7年。对他来说最难迈出的一步是首次去看精神病科医生,因为这意味着承认自己生病了。而第一次参加互助小组则相对容易。“以前我是商务人士。那里对心理缺陷是绝口不提的”,他说。之后离开商界,他感到非常需要交流。“自助的理念照亮了我,”Camenzind说:“有问题的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鼓励、成长。这给予我们很多力量。”

Camenzind先生惜字如金,但他所说的每个字都洋溢着喜悦。互助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其实他们碰头的频率并不高,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小组每月聚一次;另一个每两月聚一次。

瑞士联邦卫生部(英)外部链接消息,曾罹患心理疾病长达一年的病人,最多可占到瑞士人口的三分之一。共有4.3万人在2000个互助小组中分享着自己的经历。虽然互助小组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考虑到有不少都是针对患者的伴侣和家属的,其绝对数量其实并不多。

这位城里人认为,在上瓦尔登建立互助小组也很重要,“可能匿名性要差一些,因此需要更多的勇气。”但即使人们担心小组中会有熟人,也应该逾越这个障碍。“交流内容绝不外传,这样才能畅所欲言。”

帮助越大,开销越小

Filomena Russo认为,乡村的互助小组并不少,正相反:“我也在城里加入过自助小组,那里更是禁忌重重。只有当某人明确表示,他有这个问题时,才会涉及到相关话题,”59岁的她说:“无论在卢塞恩、楚格还是苏黎世,开头的问题永远是:我的雇主会不会知道?其他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在乡村人们更加无拘无束,而且目前各州对农村也比较重视。“患者们曾经抗议过一次,政府也看到,公共宣传对公民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越早寻求帮助,医疗方面的开支就越少。”

最近10年这方面的工作大有进展, Russo自己也是:9年前,当她第一次体验自救小组的时候,她融入得并不好,去了3次就不去了。如今她自己带领着互助小组,而且还在患者协会和精神病学诊所工作。

因为当初的互助小组不适合她,所以其精神病科医生建议,让她自己组建一个。“于是我的问题来了:这要怎么做呢?”Russo讲到,她先进修了一个课程,了解到如何把自己的经历与他人分享,如何指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虽然已过去了近10年,但还是可以觉察到Russo的惊喜:“我把互助小组按照自己的需求组建好了,结果发现,原来有人和我在寻找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出游、画画、做手工、做饭。”

Fabienne Fluri想自己组建一个小组。 swissinfo.ch

“疾病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25岁的Fabienne Fluri从未加入过互助小组,因为没有适合她的。

“可以看出,人们是怎么把这个话题藏到桌子底下的。”她到诊所接受治疗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还经历过团体疗法,现在想尝试一下互助小组。但在该地区并没有厌食症的患者群。“人们经常在背后说,谁谁谁又长胖了、或者变瘦了。但从来不会直接谈起。”而这恰恰是至关重要的:直接谈及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他/她生病了。“如果我们公开沟通,那么社会就会承认厌食症也是一种疾病”。

Fluri想号召建立一个自己的小组。会有很多人报名吗?“不知道,我们是在乡下。瑞士中部地区有点闭塞,但试一下总是值得的。”那怕不怕在小组里遇到熟人呢? Fluri表示不会。“疾病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承认,而且这也会帮助我治好它。”

(翻译: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