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是不结盟国家的继承人
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按照规则和睦相处;自由地贸易往来,这种生活静好的样子却在最近几年和几个月里忽然消失殆尽。我们的世界并未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后,就呈现处处和平的盛况;但最迟至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次上台以来,原本以为已不复存在的强权政治明显又回到了世界舞台。这种动荡的氛围迫使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各国必须重新站队,寻找新的盟友。
当普京发起战争,美国开始质疑军事联盟,并突然狮子大开口征收高得离谱的进口关税时,欧洲该怎么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在冷战结束后就被宣布终结的组织-不结盟国家运动组织又出现在政界和外交界的视野中。今年夏天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Brics)峰会上,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Lula da Silva)甚至将金砖国家称为 “不结盟国家的继承者”。这着实令人吃惊,因为巴西从来就不是不结盟国家运动组织的成员:在金砖国家的创始国中,只有印度曾是该组织成员。那么这位巴西总统哪来的自信可以发出这样的呼吁?这样的呼声在今天又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
相关内容
为了利益而结盟
在冷战的两极世界中,不结盟运动组织在那些既不想加入北约、也不想加入华约的全球南方国家中应运而生。1961年9月该组织在当时的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正式成立。
应约西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总统的邀请,2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签署了一项关于裁军和缓和局势的宣言。该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anchsheela),这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挂钩,根据反殖民主义独立斗争的经验制定而成。
这些原则由1947年独立的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和1949年宣告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共同起草。
这五项原则包括:1.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合作;5.促进双边和国际和平共处。
换言之,成员国相互尊重边界;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国际机构中,尤其是在联合国,开展合作并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愿望与现实
因此,不结盟运动实际上是一场价值观主导的运动,诞生于非殖民化时期的反帝独立斗争。铁托、尼赫鲁和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被视为这一运动的创始人。他们希望团结后殖民国家,在冷战中与那些超级大国对抗。
尼赫鲁很早就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他成功邀请到了当时特立独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这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象征着亚非主权国家的团结。然而,事实却证明,与会国的兴趣其实大相径庭。尤其尼赫鲁的对华政策更是失败,喜马拉雅山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和达赖喇嘛1959年逃往印度避难致使中印之间形成至今无法弥合的伤疤。
于是尼赫鲁开始为他的不结盟、团结理念寻找替代方案,并找到了铁托和纳赛尔。铁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英雄,他代表的是一个欧洲国家,并曾长期生活在苏联。但他对南斯拉夫的独立比对忠于苏联更感兴趣,并于在1948年毅然与斯大林决裂。
而1952年,纳赛尔通过埃及军官政变上台。1956年,他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了苏伊士危机。纳赛尔是阿拉伯主义的代言人,也是非洲联盟(OAU)的推动者。
凭借不结盟运动,这三位颇具魅力的人成功地组成了一个联盟,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到了世界舞台,由于人数众多,他们甚至能够影响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结果,这令那些超级大国非常不满。
走向衰落
美国和苏联利用恐吓、贷款和武器供应等手段,试图将不结盟运动组织的成员国争取到自己一边。铁托成为世界政治的掮客,他在布里奥尼的避暑山庄宴请世界权贵并促成交易。他在1979年临终前还亲赴哈瓦那出席不结盟国家峰会,并成功制止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试图将苏联塑造为‘不结盟国家的盟友’的言论。因为这种言论不符合不结盟运动的初衷。
随着1980年铁托的去世,该组织失去了最后一位创始人。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尽管成员国数量仍在增长。‘五项原则’逐渐沦为一个象征性的口号,只在需要时才会拿出来引用。除了定期举行的峰会外,联合国的不结盟国家小组仍具有实际意义-这是一个外交平台,敌对国家的代表可以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在此接触。
金砖国家
那么,巴西总统为什么将金砖国家形容为不结盟国家组织的继承者呢?金砖国家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于2006年成立的一个深具影响力的非西方国家联盟。最初是俄罗斯前外长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Jewgeni Primakow)提出的倡议,他在苏联解体后希望与中国和印度结盟,旨在与美国形成抗衡。
与今天的不结盟国家相比,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意义不容小觑。在特朗普用非外交手段对世界秩序予以攻击的当下,普里马科夫的与西方抗衡的理念正在生效。
金砖国家对瑞士有何意义?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相关内容
面对中国等金砖国家瑞士该如何定位?
而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明显都在追求自己的大国利益,与金砖国家的政治意向堪称大相径庭。作为扩大发展的一步,1955年万隆会议的东道国印度尼西亚于今年加入了金砖国家行列。
金砖国家还邀请了13个来自全球南部的国家作为伙伴国加入。巴西总统向他们宣传不结盟国家的重要性,并恰到好处地追忆起后殖民国家之间的团结过往。卢拉·达席尔瓦毫不忌讳地对世界各地不断升级的冲突、藐视国际法的行为以及对乌克兰和伊朗主权的侵犯予以批评。他还认为北约应对各国加速军备的行为负责。
俄罗斯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如果金砖国家想将自己视为不结盟组织的继承者,就必须尊重那一著名的五项原则,尤其是互不侵犯原则,这也适用于乌克兰。这可能也是卢拉·达席尔瓦做出呼吁的另一个目的。
另一方面,许多非欧洲国家对乌克兰战争持中立态度,并默认俄罗斯的做法。欧洲国家被视为西方集团的一部分,而一些前东方集团国家未被视为”后殖民”国家(虽然他们也在很长时间内受控于苏联,译者注),因而他们的创伤和安全隐患也未受到重视。所以北约东扩(一些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自然而然地被视为是对俄罗斯安全利益的侵犯。
现在欧洲国家能做的是,应该展现出更多自主性,并以平等姿态与(新)金砖国家接触。同时,也应利用五项原则及不结盟运动组织的实例向新金砖国家阐明前东方集团国家的利益。
此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而非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的观点。
(编辑:Benjamin von Wyl,编译自德文:杨煦冬/gj)
相关内容
我们关于外交事务的时事通讯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