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多夫(Burgdorf)制刀车间一角。
Thomas Kern/swissinfo.ch
车间墙上贴着Klötzli刀具160周年的纪念明信片。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刀刃在组装成成品前要经过多次打磨-已经经过首次打磨的刀片被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Thomas Kern/swissinfo.ch
这片钢材锻切成了21个刀片。
Thomas Kern/swissinfo.ch
为水果刀木刀柄钻螺钉孔。
Thomas Kern/swissinfo.ch
一抽屉的剪刀和刀柄。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半成品收纳于一处,等待进入下一加工步骤。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制作刀具手柄的古老材料:木头、鹿角和珍珠母。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制作工坊不仅要有精准的打磨技艺,也要有精确的管理体系。
Thomas Kern/swissinfo.ch
Nina Klötzli 正在打磨一把刀。她已在家族企业工作了几年,正在接受制刀师的培训。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厂房小景:磨刀带和工具墙。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折叠刀"Walker 06"的组装。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更多配件,更多螺丝:组装是个细致活儿。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经过第一次打磨,锻压出的平钢板才呈现出刀片的形状。
Thomas Kern/swissinfo.ch
精密机械加工师傅Mika Collison正用锉刀细磨一把特殊刀具。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在布格多夫制造的这些刀具中,有些不值得大规模生产,例如:这些用于奶酪取样的奶酪刀。
Thomas Kern/swissinfo.ch
除了两家实体店外,这家传统刀具制作商还设有网上销售,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有了这些卡子,使用者便可将折刀牢固地别在皮带上。
Thomas Kern/swissinfo.ch
老板Hans-Peter Klötzli和两位员工探讨着技术问题。
Thomas Kern/swissinfo.ch
发货前,老板还要把最后一道质检关。
Thomas Kern/swissinfo.ch
此内容发布于
作为图片编辑,我负责瑞士资讯的新闻摄影编辑工作,并与摄影师合作。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着相机跟随记者进行报道。
我在苏黎世接受摄影培训,并于1989年开始担任新闻摄影师。1990年,我创办了瑞士摄影师机构Lookat Photos,并曾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奖,还荣获多个瑞士国家级奖学金。我的作品被广泛展出,并收藏于多个机构。
锻造、打磨:每件瑞士刀具精准切割的背后都藏着“满脸灰和满手油”的一番劳作。160多年来,Klötzli家的工坊没有停止在制刀技艺上的精进。
一踏进Klötzli家位于布格多夫(Burgdorf)工业区的厂房,第一感官冲击便来自鼻腔:这里应该不是铁器厂就是机械厂。空气里弥漫着铁、钢、磨料、机油和油脂的味道。
Nina和Samuel Klötzli已是这个制刀家族的第六代传人了:Nina主管行政、财会,有时兼顾销售(Klötzli在伯尔尼和布格多夫各开有一家店面)。原本在酒店行业工作的Nina在去年开始制刀师学徒培训时已经34岁。她的兄弟Samuel则主要负责市场营销。
祖母抽屉里的宝贝
Rita Beer正在做组装工作:刚刚在一把普通厨刀的木制手柄上钻了几个小洞。只要把它同刀刃固定于一体,一把“祖母刀”就制成了。这是一把简单的厨刀,既不起眼,也不珍贵,但却坚固实用,是切瓜果蔬菜的“利器”,而且绝不含塑料配件。
在车间众多刀具半成品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一种造型特殊的刀刃-大多数人可能只在广告场景中见过这样的刀具:质朴的奶酪师傅把一块沉甸甸的大圆盘奶酪放到桌上,然后手握一把长刃圆槽的钢质奶酪钻刀,将其深深戳入奶酪中,一转一拔,就挖出一细条奶酪,以便品鉴。有了这样的工具,检测奶酪质量就无须把奶酪圆盘全部切开了。Klötzli刀具厂生产的此种钻刀远销全世界。
既做刀也磨刀
Klötzli家庭作坊里,售后服务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医用或工业用贵重精密刀具的打磨保养。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名厨和厨艺爱好者也把爱刀送到这里护理。社区小学也把手工课需要的整整一箱子剪刀送来维修。
磨刀自然是一个精细活儿,但也是脏活儿累活儿。打磨出的金属粉尘在研磨液(按照工作不同,或用水或用油)中缓慢溶解,显出灰黑颜色。这里用的是自制磨料,以牛脂和一种坚硬金属为原材料。而厂房中浓重的金属味道正是源自于此。
灵魂人物
在Klötzli制刀车间的储物架上放着待完成的折叠刀和制作贵重刀柄的原材料,比如:月光石、鹿角或者碳。这一制刀家族最出名的产品就是折刀-由70岁的掌门人Hanspeter Klötzli设计,件件手工制作。设计精准精密,无懈可击,价格不菲。
若不经大师亲自鉴定,没有一件刀具离得了厂房。每当折刀刀片在钢弹簧轻巧弹力的作用下完美收入刀柄鞘时,Klötzli先生脸上便现出满意的微笑。
(文字助理:Marguerite Meyer,翻译:郭倢)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为瑞士卫队打造铠甲
此内容发布于
教皇卫队穿了几百年的老盔甲对身材高大的新卫兵来说尺寸太小了。16世纪以来,卫队的铠甲有5个尺寸,只有被选为终身…
更多阅览 为瑞士卫队打造铠甲
相关内容
追踪瑞士名表的踪迹
此内容发布于
18世纪的时候,这里一到冬季便与世隔绝,当地农民于是开始制造钟表的营生:一方面,有个事儿做,另一方面,还可以改…
更多阅览 追踪瑞士名表的踪迹
相关内容
金棕榈奖背后的瑞士工匠
此内容发布于
金棕榈(Palme d’Or)奖杯的外型为一株金色的棕榈树枝置于类似祖母绿式切割钻石的水晶底座上,轻柔的叶片仿…
更多阅览 金棕榈奖背后的瑞士工匠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